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耦合轮对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半径曲线的通过情况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通过传统轮对与独立轮对、耦合轮对的比较,认为耦合轮对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耦合轮对的特点,提出采用耦合轮对抑制粘滑振动的新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由于耦合轮对蠕滑力的可控性,采用耦合轮对能有效抑制轮对的粘滑振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带径向机构的铰接式单轴转向架独立轮对导向特点。理论上分析了传统轮对和独立轮对的导向原理,在SIMPACK中建立了5节编组的Talgo列车动力学模型。结合Talgo列车三角拖动式结构研究了独立轮对的对中性能。对比了带径向机构的独立轮对、不带径向机构的独立轮对以及传统轮对在曲线通过时的轮对冲角、磨耗指数、脱轨系数和车轮横向力,指出径向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轮对冲角和车轮磨耗,并分析了不同轮对脱轨系数差异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针对不同轮对结构及清洗要求设计的新型轮对清洗机,通过对轮对清洗机机械结构的设计及控制部分的研究,解决了带制动盘轮对与普通轮对可以通用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轮对清洗质量,增强了清洗机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景彪 《铁道车辆》2013,(3):42-43,46
通过对动车组轮对组装时车轴轮座、车轮轮毂孔粗糙度的检测及统计分析,根据轮对压装原理,给出了车轴轮座、车轮轮毂孔粗糙度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单轮对纵向颤振数值仿真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机车车辆动力学分析时,除了进行启动和制动研究外,通常将机车的前进速度考虑为恒速,且不考虑轮对纵向振动指标.最新的研究表明,轮对纵向振动作用因素不可忽视,强烈的轮对纵向振动会导致踏面剥离和车体垂向异常振动现象的发生.为了研究轮对纵向振动问题,在将轮对纵向运动考虑为非恒速的基础上建立了单轮对纵向振动简化模型,并推导出包含7个自由度的轮对运动方程,其中轮轨接触考虑为准弹性接触模型.通过根轨迹分析确定了轮对纵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发现轮对纵向振动是一种自激振动,在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具有固定的频率.通过分析提出一种轮对纵向颤振速度的预测方法,研究了轮对纵向颤振的产生机理,指出线路不平顺、轮对横移、摇头的作用是诱发轮对纵向颤振的原因,并通过数值仿真再现了轮对纵向振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25T型客车运用以来,出现了较多的轮对故障及由轮对原因引发的车辆转向架故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轮对不真圆(失圆)问题。本文从广州车辆段运用检修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客车轮对失圆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介绍了轮对失圆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一些防止轮对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货车转向架结构及零部件装配关系和轮位差传统的测量方法的分析,提出了轮位差的测量应以轴肩为基准;介绍了一种新型铁道车辆轮对轮位差测量尺。  相似文献   

8.
考虑轮对弹性时车辆运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轮对弹性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运用SIMPACK多体建模技术,建立了完整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轮对视为弹性体,其余主要部件如车体、构架、轴箱等仍按刚性体处理.对比分析了弹性体轮对模型和刚性体轮对模型车辆的横向运动稳定性.结果表明,考虑轮对弹性时车辆临界速度较刚性轮对的值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动车组轮对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轮对健康管理的思路,分别从状态监控、健康趋势评估预测、故障诊断及运维决策方面进行阐述。结合现有轮对检测系统,从基础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应用方面对动车组轮对运行状态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构架作了详尽分析,并对管理流程进行了相应规划。最后,以轮对镟修方案的选择为例,介绍了健康管理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为轮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连续测力轮对研究、制作过程中对贴片位置的精度要求,研制了TK- LDHX型测力轮对划线台,能快速实现各种测力轮对径向、轴向、基准圆的精确定位划线,为提高测力轮对制作水平及其工艺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U2000型不落轮镟床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2号线赤沙车辆段采用德国Hegenscheidt-MFD公司生产的U2000型不落轮镟床进行电客车轮对的镟轮作业.为了能对不同踏面轮廓外形的工程车轮对进行镟修,需要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进行功能拓展.以JX-3DT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轮对镟修为例,从轮廓类型数据的描述、加工程序的编写及新轮对曲线的建立等方面,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的功能拓展进行了详细介绍.用新编轮对曲线加工后的轮对踏面,经踏面廓形模板校验后,与模板之间非常吻合;机床测量值与实际结果也非常吻合.由此证明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的功能拓展是成功的,为重点设备功能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广州地铁目前所使用对地铁车辆轮对几何参数测量方法,并重点研究分析了完成轮对几何参数接触式自动测量的不落轮镟床的测量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轮对扭转、弯曲和伞形特征模态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将轮对分别视为刚性体和弹性体,建立了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UIC518,采用轮轨垂向力、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评定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轮对一阶弯曲模态对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最大,轮对模态特征频率降低使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值增大。将轮对考虑为弹性体,轮对一阶扭转模态、一阶对称和反对称弯曲模态的特征频率分别为46 Hz、62 Hz和128 Hz时,导向轮对的轮轨垂向力、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与刚性轮对模型的结果的比值为1.010、1.167、1.241和1.033。轮对结构弹性对轮轴横向力和脱轨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州地铁2、8号线拆分后对8号线列车轮对、闸瓦磨耗及轮对病害的数据统计,总结以往的试验成果,分析不同制动参数对轮对、闸瓦磨耗及轮对病害的影响;综合定量成本分析,得出现阶段最优制动参数方案。此外提出了后续的优化思路和方向。通过优化制动参数降低了轮对、闸瓦磨耗,减少了轮对病害,达到了节约维护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的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得知,一旦耦合刚度合理匹配,该转向架就会在二系悬挂系统和柔性耦合元件的协调作用下自动把前后轮对调整到径向位置,这说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有望彻底解决独立轮对的导向难题。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全面分析了耦合刚度对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其影响规律,获得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耦合刚度的最佳匹配关系,为今后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的方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独立轮对柔性耦合转向架能产生类蛇行运动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采集车轴轮座磨削后表面残余应力以及不同残余应力状态对轮对压装力影响的相关数据,得出了车轴表面残余应力与轮对压装力之间的作用关系,为后期进一步分析轮对压装质量以及提高轮对压装合格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北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滚动试验台中轨道轮对为模型,研究了轮轴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轨道轮在承受轴重静载荷和动载荷情况下轮和轴的接触应力,同时也对轨道轮对在高速旋转状态下,轮轴配合联接的安全进行了校核计算.分析结果对轨道轮对设计以及轮轴尺寸配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准高速测力轮对与普通准高速轮对的区别,并详细介绍了准高速测力轮对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质量直接关乎行车安全,轮对是转向架重点部件,为提高其检修品质,将轮对装配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分解研究,根据实车故障数据分析制定轮对故障先验模式,再结合三维仿真分析和实车数据完善轮对故障后验模式,同时推导出轮对故障风险顺序数RPN的计算权重,将实车故障数据按故障模式和RPN进行归纳整理,得出轮对装配结构中车轮故障发生频次高且危害大的结论,针对性地分析了车轮检修的重点部位和操作工序,优化了轮对的维修策略,提高了检修品质。  相似文献   

20.
轮对是车辆的重要部件,轮缘超限、车轮擦伤、踏面裂纹和剥离等故障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必须对轮对进行实时智能化检测。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实现了对车辆轮对动态检测,为车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工装保障。具体介绍轮对故障动态检测系统组成和功能,并结合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