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阳坝河段为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的一部分,该河段卵石运动规律及滩险碍航特性复杂,为确定航道整治方案提供依据,开展了广阳坝河段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河道内卵石输运特性及航槽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马宪浩 《水运工程》2019,(11):74-80
以曼厅大沙坝浅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滩险整治过程中提升航道等级并维护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水文特征、河床演变和历史航道整治状况等3个方面总结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河段河势变化及航道现状,分析此滩险河段现有的滩槽格局及滩险成因,提出以守护为基础、采用中枯水两级整治思路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在兼具库区特征的滩险整治过程中,采用疏浚增加航槽水深,并布置整治建筑物守护洲滩、束水攻沙,能够提高航道尺度,保障航槽稳定。  相似文献   

3.
苏丽 《水运工程》2023,(4):149-154
广阳坝河段是三峡变动回水区朝天门—涪陵河段通航卡口河段之一,消落期需实施通行控制方能保障航行安全,严重制约了该段航道通过能力。针对广阳坝河段在消落期航道条件差的问题,采用实测地形对比的方法,对其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并对碍航特性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道尺度的整治方案,并分析其整治效果,可为提升朝天门—涪陵河段航道尺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西江(广西段)航道整治几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西江(广西段)河道水文、泥沙河床变化特性和各类滩险成滩原因,总结各类碍航滩险整治成功经验和整治线宽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水沙运动与河道演变的关系研究坝草滩航道演变与碍航机理,根据不同工况下的水沙关系来分析滩险成因;通过物理模型定床试验和定床输沙试验,优化整治方案,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为类似滩险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红灯碛是长江上游典型的卵石滩险,具有急,浅,险的复杂水流条件。自向家坝水电站运行以来,在下游产生新的非恒定流,水位变化剧烈,水流条件复杂。根据多年的测图资料,对比分析红灯碛在向家坝水电站运行后的地形冲淤变化、深泓线变化、滩险演变和典型断面地形变化,得出向家坝水电站的运行对红灯碛河床演变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为红灯碛河道今后的整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卵石滩群平面形态及碍航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江以滩多、流急、水乱而闻名于世,部分滩险之间距离较近,滩险之间相互制约,整治存在相互联动效应,形成滩群,其中卵石滩群碍航特性最为复杂,整治难度非常大。通过对长江上游8个卵石滩群平面形态及以斗笠子—东溪口、神背嘴—叉鱼碛卵石滩群为代表的滩段之间关联特性的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卵石滩群一般位于连续弯道(急弯),深槽连接段短、宽度变化大的“藕节状”分汊型河段;下游滩险整治易引起上滩险水位降低,比降增加,恶化上滩险的航道条件;上游滩险整治易改变来水来沙条件,影响下游滩险河床演变。对卵石滩群的整治应整体规划、设计,一次建成。  相似文献   

8.
周家俞  徐奎  黄成林 《水运工程》2018,(10):143-147
为探讨山区河流库尾河段航道整治技术,以嘉陵江南充段凤仪场库尾河段为例,分析河床演变、滩险及泥沙淤积规律,探明河段的碍航特性。采用河工模型试验方法,制定了"疏浚、筑坝、护岸"等整治方案。试验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河流库尾河段变动回水区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9.
铜锣湾滩群位于岷江河口,是两岸为低山丘陵,河床床面多为卵石夹沙的宽浅型河道,受无序采沙影响,原较为稳定的边滩被破坏,导致水流分散、航槽易变,滩情明显恶化。本文分析滩险河床演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滩险的深泓线、岸线及深槽变化,总结出河床演变因素及趋势,可以为滩险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车亭碛水道小南海滩为长江上游重点碍航河段,兼具浅险滩和急流滩的特点。选用多年实测资料研究该河段水沙特性以及岸线、深泓和典型断面等变化,分析小南海滩近几十年尤其三峡成库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小南海滩段平面形态稳定,但局部深槽位置受整治工程影响发生显著变化。三峡蓄水后,小南海滩段枯期处于回水变动区内。由于枯水小流量挟沙能力弱,且上游向家坝拦蓄大量泥沙,因而未发生明显淤积,其演变仍以整治工程措施为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毕方全 《船海工程》2007,36(6):71-73
在收集斗笠子滩历年地形、水位、流速资料的基础上,对斗笠子滩险的河床演变状况进行分析,找出滩险成因及其演变规律,提出斗笠子滩险整治后的航道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兼具"浅、急、弯、险"特点的黄河宁夏中卫下滩河段的复合型滩险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滩性的基础上,提出多方案设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比选。试验表明:挖槽上段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滩险进口段宽度和深度,有利于减小滩段水面比降、减小流速。尽管上段水位降幅较大,给上游河段带来不利影响,但整治效果最佳。工程实施后通航水流条件良好,航道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川江青岩子滩航道整治方案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华  黄超 《水运工程》2004,(9):31-33
青岩子滩为川江著名的枯水浅、弯、险滩之一。该滩处于三峡水库的变动回水区,三峡成库后,泥沙淤积将引起滩势的巨大变化,文章分析了川江青岩子滩天然情况下的滩险特性,及碍航原因,三峡水库分别按135m、156m和175m蓄水水位运行期间该滩的滩势变化,并介绍了本次整治工程(针对天然情况和三峡水库按135m、156m蓄水位运行)及其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天云 《水运工程》2019,(10):86-92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简述乌江通天槽滩滩险特征,滩险成因及演变概况,重点介绍该滩整治方案的比较和选定,以及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分析现有的多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梧州—郁南河段总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重点对西江出浅的三滩河段从横断面变化、深泓线变化、洲滩变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河床演变分析,初步得出了成滩的原因,并据此定性确定了三滩各滩滩性,提出了该滩段的整治思路,旨在为航道整治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冰盘碛河段为长江上游典型的山区航道,具有"弯、浅、险、窄、急"等复合碍航特征。本文根据多年历史测图,分析了冰盘碛的历史演变规律以及碍航特性,探讨了以往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提出了冰盘碛水道各滩段的整治思路和方案。为建设泸渝段5m×60m×800m高等级航道和"上浅下险"型滩段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水沙运动与河道演变的关系研究坝油滩航道演变与碍航机理,根据不同流量下的水沙关系来分析滩险成因;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滩险水流能量在空间上的分配特点,从而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为类似滩险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风簸碛滩位于井口急弯的上游弯曲放宽河段,滩段枯期分汊,左槽窄弯,右槽顺直宽浅,是长江上游著名的卵石滩险。文章分析了滩段的碍航成因和整治前后的河床演变情况。1995年右槽方案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但2001年右槽上浅区开始出浅,主要是因整治建筑物的水毁而导致右槽冲刷能力减弱所致。修复和加固原有整治建筑物、疏浚右槽进口浅区,可改善右槽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IV级航道建设工程,以西瓜滩—勐宋滩滩群为依托,阐述滩群河道特征和水文特性。针对大比降、大流速峡谷河段滩群航道尺度不足,单滩整治造成上游滩险水位跌落和流速、比降不利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碍航问题,对各滩演变进行分析并总结整治经验,对单滩碍航特点和滩群碍航特点进行研究,采用清礁措施扩大过水断面的方法,解决了单滩航道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逐段壅水、分段消化的壅疏结合方法,解决了滩险联动导致的水位跌落等问题。得出结论:在山区河流滩群整治过程中,采用清礁和筑坝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解决滩群联动相互影响的整治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