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江水运发展迅速,船舶往来沟通南北为地区经济作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干流上的五级枢纽船闸通行效率较差,随着近年来沿岸地区水运需求的增大而备受诟病。2014年8月,北江千吨级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建设启动,将新建复线船闸7座,2019年4月清远枢纽二线船闸即将建成投入使用,"面对越来越多的船闸,如何更高效运营管理,激活水运活力"成为了航道管理部门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一年,北江清远船闸过货量突破5000万吨,同比增长22.06%,北江航道通航能力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珠江“黄金水道”效能进一步释放。北江是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流,位于广东省北部,干流全长258公里,是粤北地区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唯一水运通道,是广东省航道规划“一横一网三通道”中的三大水运主通道之一,航运地位十分突出。近年来,因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实施,7座千吨级船闸先后建成并投入营运,北江水路货运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北江沿线千吨级船闸累计开闸3万多次,通过船舶约9万艘。其中,北江清远枢纽一二线船闸累计货次,同比增长4.08%;通过船舶43608艘次,同比增长11.44%;过闸船舶平均核载为1960吨,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数据逐年攀升、屡创历史新高,这全得益于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的实施和科技引领航道科学管养。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以前,北江流域航道绝大部分处于天然状态,航行条件恶劣,水运事业极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航道的开发利用,上世纪50年代初,便在北江建立了航道专业管理机构统管全区干、支流航道的规划、整治与建设。11月14日10时,北江飞来峡枢纽三线船闸上闸首人字门开启,6艘满载货物的运输船舶缓缓驶入闸室,标志着广东省重点水运建设项目"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简称"北江项目")韶关至清远千吨级船闸正式试通航。  相似文献   

4.
<正>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版图正在一点点被重构。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崩塌,而是强筋壮骨的巩固和新塑。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共同组成了大珠江。西江因其河水充盈、流域航行条件良好,已然是黄金水道的主角。而北江,却一直在突破中禹禹独行。然而,这种困境即将被打破。11月14日,清远飞来峡水利枢纽通航。此次通航试运行的船闸包括:枢纽二线船闸、白石窑枢纽二线船闸、飞来峡枢纽二三线船闸、清远枢纽二线船闸等五座千吨级船闸。  相似文献   

5.
<正>北江航道扩能项目涵盖五个枢纽七个船闸,各个枢纽船闸的工程量是多少,特点难点是什么,设计工期多长?让我们一探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各枢纽船闸工程情况。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工程位于北江上游、韶关城区下游13km处,为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起点。主要工程为右岸新建1000吨级二线船闸(有效尺度220×23×4.5m),以及相应的航道工程、配套工程。船闸上、下游引航道长各640m、385m,宽82m。  相似文献   

6.
东山枢纽已建设一座300 t级的船闸,根据韩江三河坝至潮州港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的需要,新建1 000 t级二线船闸。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与自航遥控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选用1:80的正态比尺,对东山枢纽的天然水流特性、新建二线船闸设计方案、修改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船舶航行条件进行了试验,从水流指标、防洪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满足要求的推荐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方案实施后,能够满足各种工况下船舶通航要求,不会对防洪、发电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15上半年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通航情况总体良好,过闸船舶调度有序,船闸运行顺畅,新建的3#和4#船闸今年相继投入了试运行,船闸通过能力和船舶通航效率明显提高。长洲枢纽运行和建设概况1~6月,长洲枢纽通过船舶数为39446艘次,货物通过量为2919万吨,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和2%;四线船闸的总开闸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5,(5):409-413
枢纽下游的枯水位下降问题是航道出浅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船闸通航、制约航道等级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澧水艳洲枢纽下游近坝段碍航特性、枯水位变化及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平面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澧水航道升级整治过程艳洲枢纽下游近坝段的浅滩整治问题,包括工程整治方案、整治效果及对枯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艳洲枢纽下游近坝段河床比降大、枯水位落差集中,具有明显的"陡坎"及"陡比降"现象,若仅以疏浚方式进行航道整治,则将引起艳洲枢纽船闸下游的枯水位明显下降,在艳洲枢纽船闸改扩建中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枢纽下游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做好极端天气通航条件研究,是保障三峡枢纽通航及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通过观测大风气象条件下船舶通航原型,归纳了6级以上大风条件下近坝水域的航道适航性能,即不同航段风力场、风速、风向与避风区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耐波性关键指标,即船舶遇风风压倾侧力矩与风压复原力矩对比值,归纳了不同类型船舶的适航性能及抗风能力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三峡船闸上引航道在其连接段水域出现6级以上大风时,船闸及引航道水域风力可能小于6级;因风向与引航道轴线夹角小,进出闸船舶受大风影响也较小;在近坝其他水域因大风禁航时,船闸及引航道封闭式、控制性通航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为三峡通航机构积极解决大风气象条件下应急通航难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直接影响项目建设方案和投资额。确定梯级枢纽中船闸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影响因素较多,准确合理确定该水位的难度较大。本文以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为例,详细分析了地形变化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枯水期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并结合大藤峡枢纽运行调度规则和下游航道升级建设方案,重点论述了未来下游航道升级建设方案以及人工挖沙对下游最低通航水位的影响,对类似项目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4月份珠江流域逐渐进入丰水期,干线航道通航两条良好,水系内河航运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4月份,珠江流域逐渐步入丰水期,水系内河航运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航运生产形势稳定;西江干线航道通航条件良好,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艘数和过货量环比增长明显;西江水路平均运价和船舶周转率基本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从畅通国家高等级航道的要求出发,系统梳理了通航建筑物的建设现状特点,提出以通行1 000吨级及以上船舶枢纽比率、通过能力平均利用率为主要指标,以梯级枢纽年通航率、复线通航率等为参考指标,结合其他定性视角,分别评价我国主要干流、支流和长三角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建筑物现状适应性。结果表明:目前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建筑物通达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建设滞后、干流船闸通过能力不足、支流船闸通航标准偏低、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的问题。建议“十四五”要加快建设步伐,保障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可靠性,原则上各梯级枢纽应按1 000吨级及以上标准预留复线通航建筑物。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的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预计逼近亿吨,成绩喜人。但是谁也想不到,昔日的长洲枢纽船闸,却是另外一番光景。长洲枢纽处于西江航运干线咽喉位置,枢纽建成后改善了航道通航条件,沿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水运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7年长洲枢纽一线、二线船闸建成后,一直持续到2015年初,频繁出现的船舶滞航问题令人尴尬不已。直到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投入使用,船舶滞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艺 《水运工程》2023,(9):139-144
龙圩水道为枢纽坝下天然河道,针对多线船闸大密度通航环境下航道整治施工问题,进行了施工展布方案研究。通过分析河床水文、通航环境、航运状况和航道整治设计方案,采用数学和物理模型研究得出,大密度船舶通航、桥梁通航限制和施工降水是龙圩水道航道整治施工展布的难点。制定了“拓宽航道、半幅分层施工、半幅通航、通航交通管制”施工展布原则,解决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确保了施工顺利推进和船舶通航安全。研究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贺江下游河道已兴建多座水利枢纽,各枢纽均建有通航设施,但通航等级较低,制约了航运效益的发挥。文章建立一维数学模型,研究了贺江下游的最低水位、水深条件和通航宽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贺江下游航道沿程最低水位受梯级枢纽的运用影响明显,在目前运用模式下和最低水位条件下,贺江下游六级航道能全线通航。贺江白垢至江口河段通航尺度条件最好,可达四级航道通航标准,其余河段通航条件较差,只能满足六级航道标准。贺江下游按照五级航道标准统计,碍航浅滩长度为2.5 km,按照四级航道标准,碍航浅滩长度为9.0 km,按照三级航道标准,碍航浅滩长度为20.6 km。贺江下游航道可通过航道疏浚和梯级枢纽联合调度的方法提升航道尺度等级。  相似文献   

16.
三峡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枢纽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运行工况最复杂的现代化多级船闸.然而,系统构成愈复杂,船舶过闸安全不确定因素愈多,过闸安全愈显得重要.本文根据葛洲坝船闸船舶过闸安全的经验教训,对三峡船闸过闸安全问题提出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江涛  潘畅  王立锋 《水运工程》2022,(3):122-128
扩建滨海枢纽二期渡槽为不断航需开辟临时导航航道,根据航道网规划要求,要考虑临时船闸永久使用.根据施工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航路组织、现状和预测船型、货运量预测、船舶安全航行等要求,确定永久与临时结合的船闸和临时连接段航道规模及通航布置方案.结合临时导航期和永久通航期的河道地形、流量和水位分析不同部位的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态物理模型研究湘江株洲航电枢纽扩建二线船闸工程对一线船闸通航条件的影响。分析工程前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二线船闸建设对原有边界条件的改变,工程后一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的横、纵向流速等水力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口门区现有导流建筑物对新建工程的适应性等。结果表明,二线船闸建设使得一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稍有恶化,但水流条件的改变对船舶航行条件影响不大,工程前后船舶进出一线船闸的航行条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事》2020,(1):28-29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大坝运行安全管理的意见》(交水规〔2019〕19号)(以下简称《意见》),现将相关政策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是航道的关键节点,其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航道畅通。目前我国共有902座通航建筑物(含水利、水电、航运枢纽中的船闸、升船机)和44座航运枢纽大坝,运行状况总体平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大坝运行单位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一些地方负责航道管理的部门落实《航道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不到位,存在职责不明、思路不清的现象;三是部分建设时间较早的航运枢纽大坝存在安全隐患,需进行除险加固。  相似文献   

20.
苏莹  付菁  张春泽  周勤 《水运工程》2022,(6):150-157
北江水运需求增长、航道扩能升级,拟在清远枢纽一、二线船闸基础上新建三线船闸并预留四线船闸建设空间。针对三线船闸左岸建设方案建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在工况2~4(Q≥5 000 m3/s),三线船闸上游口门区横流显著,大于0.3 m/s。2)船闸下游大燕河水流入汇直冲航道。工况3中大燕河流量为1 510 m3/s时,汇口处连接段横流超标、通航条件差。3)进一步对船闸方案进行优化试验后,采取上游口门区增设导流墩、下游大燕河口布置导流顺坝和导流墩、拓宽浚深大燕河口的措施,可有效改善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