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立足大型机场,针对机场高铁线路引入于否以及铁路站在机场中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借鉴宁波栎社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及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经验,对以机场为主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区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年内,京津城际延线将完工通车,而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配套建设的机场引入线盾构段目前也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使乘客感受到"空地联运"和无缝换乘给出行带来的便利。该线路起自京津城际延伸线机场西线,经地下引入机场交通中心站,正线总长度为8.450 km,其中隧道长度为6.617 km。  相似文献   

3.
<正>乌鲁木齐高铁国际汽车站(以下简称高铁汽车站)已正式投入运营,同时挂牌"旅游集散中心"。铁路、公路交通的无缝对接,让疆内外旅客在站内实现交通换乘。乌鲁木齐高铁国际汽车站是全区唯一能在室内发车的长途客运站,占地面积27 982.18 m~2,前身是原碾子沟汽车站,2018年10月整体搬迁,毗邻乌鲁木齐站。现已开通41条国内客运线路及13条国际客运线路,新开通的机场快线发往昌吉、石河子、奇台、克拉玛依等地,日旅客发送能力为1.5万人次。  相似文献   

4.
简述深圳机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机场的发展,大型机场的对外综合交通枢纽正向大流量、综合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规划和设计出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力,是枢纽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该文通过对深圳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提出了对新建或扩建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立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对高铁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高铁枢纽将大规模进入中小城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分区格局特征,结合国内发展经验,总结高铁枢纽在不同城市分区中的发展经验,得到高铁枢纽发展的主导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采取基于城市分区的流程选址方法,并通过具体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决策分支优劣,为选址决策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枢纽互通交织区是道路通行的瓶颈,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和行车安全,增加交织区长度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文中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给出了一种交织区长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设计实例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铁枢纽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从规划实践出发,对高铁枢纽社会停车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济南东客站为例,采用类比法和停车周转率法两种方法,对高铁枢纽的社会停车场规模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推荐值。  相似文献   

8.
大同南站为大同市第一座高铁站,为了能够发挥其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功能,并与城市快速路系统有机联系,有必要对其进行交通集散系统规划设计。根据大同南站的区位特征和功能定位,结合交通需求分析,以机动车辆"单向循环、快进快出、系统分离"为设计理念,提出了大同南站综合枢纽集疏运系统交通组织设计,为国内同等规模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状城市交通与高铁枢纽接驳耗时过多问题,以长沙西站高铁枢纽为例,研究提出高效的进出站快速集散系统,以协调整个城市的对外交通。首先,对大型交通枢纽片区的外部和内部快速集散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对服务于高铁枢纽旅客进出站的快速集散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双井”模式,适合于客流量大且客流来向分散的大型交通枢纽;二是对内部到达高铁枢纽的小汽车、出租车交通的进出站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次,对站前广场周边各类交通设施布局进行研究,确保枢纽服务范围内的交通高效可达。最后,对服务于高铁周边商务区的地下环路交通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地下环路适用情况和单向逆时针交通组织方式,通过地库联络线连通周边地块,利用立体交通组织的方式,从空间上分离高铁枢纽进出站交通与周边商务区交通,减少交织,提高高铁枢纽片区交通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问题,以中小型高铁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高铁车站的调研分析,阐述了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的内涵和现状问题,分别研究了枢纽与分流通道的空间关系、枢纽集散通道与铁路线的空间关系以及枢纽外围集散路网的布局模式,并总结了 5条结论,为今后中小型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枢纽型机场是中枢航线网络的节点,是航空客货运的集散中心。现阶段国内大型机场均进入新建和扩建高峰期。枢纽型机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具有旅客流量大、出行方式多样、组织流程复杂等特点。如何分析陆侧道路系统;如何组织高效便捷的陆侧道路交通;如何拟定科学合理的道路方案,是枢纽型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问题。该文通过对首都机场T3航站区陆侧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根据首都机场航站区规模和总体布局条件,分析航空旅客交通特性,提出了陆侧道路系统分析思路和原则,引申出来的"三主三辅"、"逐级分流"、"复循环路"和"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为多交通流线、多层面交通衔接转换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同时也可为火车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改造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路方式是我国枢纽机场与城市衔接的主要交通方式。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的优化,能维持该区域客运交通运输网络高效运转,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我国面临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理论不完善和经验缺乏的问题。从系统工程角度,分析国内外大型机场地面交通衔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枢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集聚特征及集疏运机理,探讨枢纽机场衔接影响因素(制约性、结构性、比例性)和衔接公路网优化准则,提出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上海、昆明、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工程,对总平面布置、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客流组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特别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站房的衔接进行了讨论,并对福田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机场的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需求特点和换乘组织。分析旅客换乘需求,枢纽空间布局,枢纽内外交通流线组织原则、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以及枢纽客流引导标识的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伟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52-56,64
以探索铁路枢纽客运组织方案的优化为目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多主体模拟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各自的优势,将旅客行为与运输组织部门决策相结合,环境因素由元胞自动机表达,模型涉及到运输组织部门、旅客等不同类型的智能体,个体通过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其他个体的交流协商来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模拟运输组织部门复杂的决策过程,提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客运站客运组织优化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优化方法,探讨系统中各个智能体的结构及其竞合关系,设计基于多智能体的进化优化算法;最后以广州站高峰期客运组织优化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海虹桥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正由以往简单、单一型向大流量、综合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规划和设计出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大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增强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力,同时又不致对城市自身的客运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是枢纽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该文力求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以及对该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综合交通组织的分析,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规划的综合优化,讨论了构建高速铁路开行方案反馈调整系统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以C#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出了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反馈调整系统。从系统的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流程设计角度介绍了系统。系统从运力资源、运行图和客运需求3个方面对初始开行方案进行反馈调整,实现了开行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太焦高铁是中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中"呼南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治南站的开通将结束上党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以太焦高铁长治南站站前广场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项目为例,论述在丘陵黄土地区,如何解决进出站旅客换乘、周边配套路网联通、山洪水排泄出路及广场景观亮化提升等问题.目前该工程正在建设,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不断增加,综合客运枢纽较少的短板逐渐得到弥补。在此背景下,互通立交、铁路、城市轨道相互影响的情况不断增加。本文结合郑州华夏大道-燕都大道立交相关工程,综合考虑郑机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7号线、工程建设时序等影响,立足流量预测数据,分别对立交主线形式和具体匝道方案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可行的立交方案。该方案较好地平衡了近远期实施、用地调整、拆迁等方面,为其他同类型立交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