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蔡雯 《电动自行车》2011,(11):46-47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我们普通工薪阶层的首选私人代步工具。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3亿辆,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辆。可以说电动  相似文献   

2.
1 摩企悄然发动“四轮”之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如今正阔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来自公安部的消息,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200万辆,平均每100人拥有1辆汽车。 面对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中国这个巨大无比的市场,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火爆的车市只  相似文献   

3.
子嫣  于镭 《车时代》2007,(10):12-13
随着这几年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私人汽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种高速发展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世界对汽车的积极心态,更好地融入汽车时代的生活,“养辆汽车做宠物”是这种积极心态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1886年,从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各国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汽车工业,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汽车——这位人类历史上的“百岁朋友”改变了我们蓝色星球的传统生活方式,人类文明因此而向前提速了一步,汽车工业进而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从一个不知道汽车的人到今天没有不知道汽车的人,这是一个世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当我们驾驶着自己的爱车时,当我们穿行在香车美女惹人眼的车发展中时,我们就应该知道汽车的曾经,也必须知道汽车辉煌背后的艰难,因为你懂得了它的过去,你才能把您对车的感情真正的流露出来,真正的体会到汽车上每一个零件都是用深深地思考和日夜的心血凝聚而成的百年精华!今天,《汽车与安全》文化版块仅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重温汽车发展的世纪之旅,虽然我们感受不到第一辆汽车鸣笛出发的那一刻的激动,但我们应该从现在的思想中去想象它,纪念它。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登百年汽车系列,以供大家鉴赏。  相似文献   

5.
《汽车导购》2005,(7):12
“新手陪练” 《汽车导购》的各位编辑:本人是一名上班族,女性、工作稳定,准备买一辆代步车,结束每天挤公共汽车上班的痛苦。实际上我们家已经有一辆10多万元的车了,可我本人的驾驶技术不是很好,所以车一直都是我丈夫开着,为了“练手”,也为了上下班方便,所以决定买车了。  相似文献   

6.
据权威人士统计:2003年我国平均每3天就有一款新车上市,平均每天从生产线上开下11992辆汽车,这种“井喷”式的增长,迎来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巅峰。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研究表明,在我国二线城市以上的城市,平均每一户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交通运输工具,更是亲友游玩必备。文章对汽车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OLDSMOBILE     
尊敬的各位编辑:你们好!我从小就非常喜欢汽车,家里的玩具车数不胜数。我看《汽车杂志》已经有3年了,非常喜欢,每一期我都珍藏着,在此祝《汽车杂志》越办越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们:1.《汽车杂志》的创刊号不知你们是否找到了?如果找到了请附图。2.介绍一下厂家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并介绍旗下的一两款车。(附图)3.曾经看到一辆丰田两门三厢车(较旧),  相似文献   

9.
<正>一、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发展概况1.汽车保有量提升是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发展的基础据统计,2014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超过1.25亿辆(图1)。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是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市场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私人汽车中约40%开始或已经进入质保期后,质保期后的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推动维修保养服务电商发展。2.电商改变了传统维修保养服务模式电商改变了传统维修保养服务模式(图2),提升了消费者在服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12,(10):21-21
(本刊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联合奇瑞、长安、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东风日产等众多车企及汽配企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以下称"汽安展"),在北京奥体中心启动。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8613万辆,占全部汽车保有量的75.62%。汽车社会带来高效生活方式、延伸人们活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与激情     
《汽车与安全》2004,(10):1-1
去年的此时.中国的汽车市场似烈火.激情燃烧。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使人们热血沸腾.尤其是轿车工业2003年产销更是达到206.9万辆和204万辆.同比增长80.70%和92.80%。也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汽车与安全》作了一次小小的改版。我们同样充满了激情。。汽车的安全技术是汽车技术发展永远的动力“.那么面对轿车进入家庭强有力的步伐.汽车的安全性能终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与安全》自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一、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70年代,世界发生了两次能源危机,有人认为汽车工业已经是“夕阳工业”了.近20年的事实证明,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削弱,相反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等世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第一次能源危机的1973年,全世界汽车保有量为2.76亿辆,平均每13.9人拥有1辆汽车.到1989年底,已达到5.58亿辆,是16上前的两倍多.平均每8.8人就拥有1辆汽车,拥有汽车的平均人数比1973年增加60%. 世界的汽车生产量也已由1973年的3892万辆,增长到1989年的4976万辆,增加1000万辆. 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政府根据海湾战争中运用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13,(9):8-8
北京市2012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52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7万辆。民用汽车49517万辆,增加22.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7.5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2982万辆,分别增加17.8万辆和12万辆”。这是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201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指点迷津     
《汽车导购》2006,(7):12-13
家用MPV 《汽车导购》的各位编辑同志: 我此次给贵刊写信的主要目的是想咨询一些有关“换车”方面的话题。先来讲一讲换车的理由,本人现在使用的是一辆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王”轿车.时间已经有几年了,整体车况还算不错。  相似文献   

15.
卫东 《汽车生活》2010,(3):36-37
<正>信息的传播速度不仅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速度,也改变了我们的汽车生活,不仅仅使我们的汽车更安全、更有效,将来也会使我们在车上的时光变得更惬意。卡奴、房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动,将来我们还注定要成为网奴。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正在向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就连没有生命的汽车也不能逃脱。不久前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就有些公司为下一代汽车规划了网络  相似文献   

16.
陈清泰 《商用汽车》2006,(10):34-36
中国已经度过了大众汽车消费的起步阶段,汽车产销将进入平稳较快发展的时期。在汽车进入大众消费的短短几年内,全社会很快无不感受到“汽车因素”的强大影响力。汽车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不仅扩大了中国人的活动半径,加快了社会节奏,而且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提  相似文献   

17.
一汽车诞生已经整整一百年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少有产品能象汽车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目前全世界汽车年产量已超过4,000万辆,保有量已超过4亿辆,达到了每10人1辆车的水平。在最典型的汽车化的国家美国,达到了1.4人1辆车的水平,实际上是每1个成年人1辆车的水平。在美国,汽车已经如此深深地渗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以至于如果没有汽车,简直就  相似文献   

18.
法国是世界上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法国的汽车工业也位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德国,平均每2人拥有一辆汽车,仅巴黎的私人汽车就达500万辆。交通运输业的高度发达也相应推动了法国汽车检测水平的提高。笔者通过对法国一些汽车检测机构的考察及同法国相关技术人员的交流,对法国先  相似文献   

19.
各位领导,汽配行业的同仁、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西安海纳(集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鲁秦。一.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带给汽配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汽车市场的崛起,国内汽车保有量在近几年内迅速增长,这为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私人购车量呈日益增长态势。上半年,国内汽车销售已超过600万辆,汽车保有量已接近7000万辆。汽车配件及用品自然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一块很诱人的利润“奶酪”。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购买汽车的能力和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就刺激了报废汽车数量的不断提升。到2012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2亿辆,汽车报废量约有400万辆,到2020年报废汽车将达900万辆之多。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普通的人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因此,信息化的报废汽车拆解可用件仓储管理模式将是未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