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根据铁路行包办理站行李车日装车计划编制流程,结合中国铁路行包运输实际情况,以车次准装区段限制、行包办理站办理限制、行包作业接续时间标准等为约束条件,给出基于行包发站和到站坐标位置网格图的行包运输径路快速算法,按照先行包直达、后1次中转和2次中转的行包装运方案编制思想,给出了多层据篮式分缀筛选的铁路行包办理站装运方案编制方法.运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提高铁路行包运输组织的水平和运输管理质量,并且实现了铁路行包运输装运方案和日装车计划的计算机编制.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牵引机车在以ZC活载设计的城际铁路无砟轨道上运行,利用既有广清城际线路(无砟轨道)为相邻在建线路运输轨料,成为国内外首例利用既有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营线路运输轨料成功案例,需研究利用既有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输轨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同时可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结合既有广清城际铁路(无砟轨道)开展无砟轨道城际铁路运输轨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分别从轨料运输列车对城际铁路最大坡度的适应性、桥梁结构对轨料运输车上线的适应性、轨道结构对轨料运输车上线的适应性和轨料运输对广清城际铁路通过能力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牵引计算模拟仿真实验测评,分析并解决轨料运输列车能否适应城际铁路最大坡度的问题;然后,基于轨料运输车上线实验数据,分析轨料运输车上线对桥梁、轨道结构安全性影响,解决轨料运输车上线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最后,基于广清城际现状客车开行计划和天窗类型,分析并解决轨料运输与旅客运输的适应性问题。研究结论:轨料运输列车能适应城际铁路最大坡度;桥梁结构能适应轨料运输车的荷载;无砟轨道结构各部分动力学指标和行车安全性指标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广清城际天窗外非客运时段轨道运输能力可以满...  相似文献   

3.
仲尉 《铁道知识》2001,(2):36-37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未来五年,铁路“网运分离”改革将初见端倪。铁路保价运输工作面临着适应改革的要求,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未来五年,应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符合“网运分离”改革要求、规范的铁路保价运输管理模式,即对国家按章纳税,对下面有较多的投入和较高的收益,能够有效地调动基层办理保价运输的积极性,铁路保价运输在货主中有良好的信誉,货主参加保价运输的热情高,为铁路运输保驾护航。这样,保价运输工作就能在新世纪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迎接新挑战、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我国铁路“十五”计划的编制原则、特点和路网主骨架、西部铁路发展、快速客运系统建设、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既有铁路技术改造、运输安全设施保障体系、铁路信息化建设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客服中心存在的依赖人工座席提供服务、服务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文章设计了铁路智能客服系统。该系统具有自然语言交互理解、智能知识搜索等功能,能够为旅客提供基于对话方式的拟人化的人机交流,有效地提升了铁路客服中心互动式语音应答(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人工替代率,快速准确地为旅客货主提供自助咨询查询服务。实践证明,所设计的系统较传统按键IVR模式人工替代率提升了20%,能够缓解人工座席话务压力,实现铁路客服工作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促进铁路客服中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高速铁路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的要求,铁路行包以编挂在铁路旅客列车上的行李车为主要运输载体,采用客车化组织方式在全国主要城市之间搭建运输网,能够满足小批量、多频次的“站到站”“门到门”运输需求,是铁路快捷货物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铁路行包运输方案的编制、实施情况,分析现行铁路行包运输方案编制管理现状,总结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快递企业的运输经验,结合铁路行包作业特点,提出依托信息技术的铁路行包运输方案智能化编制规划。  相似文献   

7.
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施工计划的提报、编制、审核和实施是铁路施工的中心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铁路工作中的逐步应用,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也将逐步实现计算机智能管理.针对目前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充分理解施工各部门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从铁路施工的整个流程入手,利用已有的铁路信息系统的数据,对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系统中论述了施工计划提报编制微机化、汇总分类自动化、操作简单化等各项功能,论证了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计划进行智能化管理,并在日常运输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在满足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一个已经被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研究铁路集装箱旅客化运输系统开行方案问题,目标是设计出符合新型集装箱系统特点的开行方案,同时减少运输企业成本。提出新型集装箱系统运输组织模式,开行快速集装箱列车和区段集装箱列车实现箱流集疏运。以快速集装箱列车为研究对象,借鉴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方法,结合货物运输的特点,考虑箱流守恒、箱流中转及箱流运到期限等约束,建立新型集装箱系统开行方案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自适应大邻域搜索求解算法。通过构建集装箱运输网络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受全国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等因素影响,电厂电煤库存快速下降,电煤供应形势严峻。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抓好电煤突击抢运,力解电厂燃"煤"之急。武汉局把电煤做为重点运输物资,成立2个电煤突运包保工作组,对电厂进行精准盯控,准确掌握电厂库存量、日耗煤量、可耗天数以及卸车进度等情况,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不因铁路运输造成电厂断供。在运输调度组织方面,该局按照计划、配空、装车、挂运"四优先"原则,在通道能力、机  相似文献   

10.
利用P3软件加强铁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中铁建柳州勘察设计院在中国石油广西石化(钦州)1000万t/a炼油工程专用线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投标中,运用P3项目管理软件编制、优化设计施工计划的成功案例,提出了运用P3软件编制铁路建设项目计划,应采取的编制计划框架、统计计划信息、优化总体计划、检查总体计划等4个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1.
本计划管理系统的编制,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全部项目和单项的统计分析,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计划管理工作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铁路、港口、航运等领域智能化标准建设领先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智慧重载运输架构设计、示范引领、标准编制、开放扩展的总体需求,在智能运营、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安全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导向下,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提出覆盖铁路—港口—航运业务链、结构灵活、可扩展的智慧重载运输标准体系,规划智慧重载运输标准化路线,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已逐步向智能化阶段迈进。文章阐述了智能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在智能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外智能铁路运输调度研究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调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架构及实施策略,以建设高安全、高效率、高效益、优服务的智能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对互联网推荐系统模式进行分析,结合餐饮、酒店、旅游、定制服务等铁路客运延伸服务的应用场景,研究推荐系统在铁路客运延伸服务中的应用。通过对旅客浏览购买服务产品的行为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一套针对延伸服务的智能搜索与个性化推荐系统,实现服务产品的精准推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提升铁路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够扩大客运营收,使铁路利润率达到最大化,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铁路客运服务和资产经营的转型升级。应用结果表明:智能推荐系统在铁路客运延伸服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面对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速、重载运输的快速发展,增强运输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提高运输能力等需要,铁路需要智能化发展.本文论述了发展智能铁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外铁路智能化研究与发展情况,定义了智能铁路的概念,阐述了智能铁路的涵义和核心特征,并探讨了智能铁路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5G技术与铁路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结合5G技术铁路应用发展现实需求,以铁路客货运输的交易主体与外部性为分类基准,构建铁路项目全生命周期(含建设期和运营期)综合效益三维评价模型。在创新构建铁路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合理构建5G技术铁路应用项目的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面对生产者的财务效益指标、面对消费者的运输效益指标、面对第三方的社会效益指标以及面对自然环境的生态效益指标等,并对重点指标测算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汪庆芳 《中国铁路》1998,(1):36-40,52
阐述了1992年广梅汕铁路总公司旅客运输的发展,介绍了作为合资铁路企业,卓有成效地实旅客运营销,推动客运工作上水平和快速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城际铁路列车开行计划是旅客运输组织的核心,直接决定城际铁路的经营策略与服务质量。为研究开行计划的自动编制方法,以制定列车开行计划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客流需求、列车开行方案、列车开行计划及其间关系,使用预留法确定由客流自动编制列车开行计划的方法与流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编制动车组的运用计划和检修计划是动车运用所运输组织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保证动车组的安全性,提高运用效率,降低检修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梳理了动车组运用和检修计划的编制业务,分析了计划编制的目标和影响因素.依托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论述了动车组运用和检修计划智能编制平台的软件架构和主要功能,研究了平台的关键技术.实践表明,通过构建智能化的运用和检修计划编制平台,提高了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了动车组的运用和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20.
智能铁路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形成指标集合,全面、客观、准确、系统地评价智能铁路建设进程和发展水平。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阐述建立智能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借鉴铁路行业、智慧城市评价领先实践,从系统整体出发,分别从智能铁路技术特征和系统能效特征考虑,构建两套两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原则和构建思路。反映智能特征、满足我国铁路智能化发展需求的评价指标,能够促进我国智能铁路建设各项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