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新 《航海》2013,(3):69-72
最近几年,MIAN主机生产厂家和瓦锡兰柴油机公司都推出完全由电气控制电喷大型低速柴油机,同样的是都替代了柴油机传统的凸轮轴、燃油泵、排气阀凸轮轴等机械部分的电喷主机,使得主机外观更模块化和简洁,对主机维护工作量比过去传统的柴油机要简单得多和容易得多。主要是电喷能够使主机燃烧控制更准确,效率更高,更低碳,符合目前能效控制和排放标准。电喷智能化燃烧控制更容易获得相关国际海事部门和各国机构认同,所以大型低速柴油机选择电喷是目前唯一的选择。MAINB&WME系列电控电喷主机特点与瓦锡兰公司RT-Flex电气控制电喷大型低速柴油机还是有很大区别,除了共同部分——采用电控控制系统和电控的共轨伺服油替代传统机械式凸轮轴等机械部分,MAINB&WME系列电控主机还具有柴油机调速功能、柴油机部分控制功能。而RT-Flex系列柴油机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继成功向市场交付电力和油气市场用3500系列产品,卡特彼勒(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工厂)从2017年2月开始供应船用3500系列发动机和发电机组(图1),成为卡特彼勒全球第二个船用3500产品的生产基地。卡特彼勒船用产品在天津工厂的投产有助于提升卡特彼勒服务全球船舶市场的能力。卡特彼勒天津工厂是卡特彼勒在中国唯一生产大型发动机和发电机组的工  相似文献   

3.
<正> 1 摘要 卡特彼勒公司的3500系列柴油机于1980年年中投产。1989年,该公司开始对3500柴油机的几个系统实施重大的更新计划,以求保持该柴油机系列位于现代大功率柴油机技术的最前列。依此设想,既能提高3500系列柴油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又可以使之成为低排放、低燃油消耗和高可靠性领域中的领先产品。这些科研改进转化为于1995年7月投产的产品,即3500B系列柴油机,并自1985年起成为整个本柴油机系列中首位重大更新产品。这些改进包括:提高喷射压力、采用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强化缸内燃烧、改进空气系统管理和实行柴油机电子保护和监控等。  相似文献   

4.
瓦锡兰公司RT-flex系列电喷共轨柴油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船舶上,为了使船员更加安全有效地对此类柴油机进行维护与管理,文中简要介绍了RT-flex系列电喷共轨柴油机的技术特点,探讨了维护保养以及管理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是船舶的主要动力来源,传统的柴油机采用机械液压式控制器,存在控制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近年来,基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船舶电喷柴油机成为了行业内的主流产品。本文研究船舶电喷柴油机的函数建模以及控制器搭建,采用基于粒子群算法和PID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显著提高了船舶电喷柴油机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物探船电站系统中采用轴带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共同供电的实际,介绍了主配电极分A、B两组汇流排供电装置及其在各种工况下的供电分析、并车方式和配电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目前,MAN和WARTSILA电喷柴油机在新造船舶上广泛使用。曲柄转角编码器(Angle Encoder)代替传统概念的凸轮轴及驱动凸轮,是电喷柴油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曲柄转角编码器有A,B两组,同轴安装在主机自由端。正常情况下,A组工作产生的曲柄位置信号经信号放大器(TSA)接到每个缸的气缸控制单元(CCU),这样CCU就可以不断地检测曲轴的位置,并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6,(7):1-6
MAN B&W ME-C系列船用电喷柴油机自2003年面世至今,以其优良的性能、更经济的油耗、低排放、易于操作等特点,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但是,和所有其他产品一样,该系列船用柴油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使用或管理不当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依据MAN B&W服务工程师实船收集的案例,分析ME-C/B电喷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总结使用者和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6,(8):24-30
MAN B&W ME-C系列船用电喷柴油机自2003年面世至今,以其优良的性能、更经济的油耗、低排放、易于操作等特点,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但是,和所有其他产品一样,该系列船用柴油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使用或管理不当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分析MAN B&W服务工程师实船收集的案例,分析ME-C/B电喷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总结使用者和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要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15,000m3/h空分装置为实例,介绍了空分制氧机的工艺流程,并据此设计了空分DCS控制系统,系统以ABBAC800F作为DCS控制核心,并辅以BENTLY 3500系列振动位移监测系统,用于实现整套空分设备的数据监视、控制、报警、连锁。文章还系统分析了空分系统防喘振控制的原理和关键控制方法,并据此给出了防喘振控制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传将  李彬  於宇琛 《船电技术》2012,(Z1):18-20,23
为了检测柴油发电机组的冷态状态、运行参数,控制柴油发电机的运行以及励磁,并进行故障保护,本文设计了由机旁速度控制柜、柴油发电机状态监控台以及发电机电压转速测验台组成的监控系统,配合现场操作人员实现对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检验,实现了机组的自动化操作,控制、检测到的数据精确,故障保护措施齐全。  相似文献   

12.
船舶电站自动控制系统涉及面相当广。本文就其最主要的功能,即失电起动、自动重合闸、故障处理、按负荷加减机组及柴油发电机组起动和停机的控制过程进行讨论。文中控制逻辑设计的自动电站控制系统的功能和通用性都较强,而线路简单。经实践证明,该系统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可靠,能满足不同类型船舶电站和不同类型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船舶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控制性能,建立了由船舶电站、永磁同步电机和船桨组成的系统数学模型。给出了多台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仿真计算方法。在螺旋桨特性计算中,提出了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的计算方法。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常规直接转矩控制存在负载角不稳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负载角限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算法。以中铁渤海1号船为例,实现船舶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动态过程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一种船舶柴油发电机组选型的方法。通过船舶装备发展对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能要求的分析,得出选型的原则和依据。对主流产品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初选出满足选型原则和依据的机组集合,再建立数学模型。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柴油发电机组。这种选型方法可用来指导船舶柴油发电机组选型。  相似文献   

15.
混合动力电动船舶模糊逻辑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混合动力电动船舶对于纯电动船舶具有较好的续航能力,适用于航线较长且具有随机性的船舶工况,同时对于工程作业船舶工况其可以降低柴油发电机为动力的工程作业船舶柴油机功率,减少燃油消耗与排放。本文分析了上述两种不同船舶工况特点,并针对该工况采用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结构并根据工况需求设计了相应的模糊逻辑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模糊逻辑控制策略能够在上述两种船舶工况下实现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号科考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优  李欣 《船舶》2015,(4):95-101
介绍"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从发电机系统、配电系统、电力推进系统、主推进遥控系统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论述各系统在电力推进船舶中的应用特点,强调电力推进系统的先进性能。  相似文献   

17.
岸电系统为船舶供电时采用不断电切换方式接入是岸电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岸电与船舶电网并网策略,使岸电逆变器具有下垂特性的同时,还具有类似于船舶同步发电机转子的瞬态惯性,其输出特性与柴油发电机类似。通过仿真研究,岸电与船舶电网并网时,并网电压和频率基本稳定,冲击电流较小,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刘向东  郑必前 《船电技术》2012,32(10):19-21
介绍了级联无刷双馈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轴带发电机模拟系统。采用西门子运动控制系统Simotion控制级联无刷异步电动机实现船舶主机及发电机组的负载试验中的回馈节能,从而完成对轴带发电机和对能量回馈节能负载的综合模拟。  相似文献   

19.
船舶轴带电机能够充分利用主柴油机的富裕功率,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逆变器,Z源逆变器能同时实现升/降压功能,且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在船舶轴带发电机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Z源逆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结合并网PQ控制策略,实现对船舶轴带电机系统的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波形,可知基于Z源逆变器和并网控制策略船舶轴带发电机系统可以输出需要的电压和电流,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轴带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的并网控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轴带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的原理和功率调节方式,然后对轴带发电机采用变频器作为稳压稳频单元的使用和变频器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