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情况复杂,从数据看还有两位数增长,生产231.63万辆,增长12%;销售232.65万辆,增长15.2%。从走势看,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感到有很大的困难。怎么评价,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有说“车市低迷”,有说“车市并不低迷”。  相似文献   

2.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5,(27):39-43
2004年,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三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中、重型载货车的市场增速分别高达28.79%和H44.98%。然而,进入2005年后,载货车市场容量增长的势失大大放缓,1~8月份整车累计销售增长仅6.18%,其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19.78个百分点。2004年市场容量和附加值较大的重型载货车(含整车、底盘、半挂牵引车)销星,更是出现了同比下降28.96%的局面,颇为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3.
杨树  杨柳 《汽车情报》2006,(31):20-22
一、轻卡市场运行态势 2006年1-9月全国汽车累计销售516.998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25.01%。其中,商用车累计销售148.83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11.60%;乘用车累计销售368.17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31.39%。其中按重、中、轻、微分,重型载货车累计销售22.28万辆,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21.18%;中型载货车累计销售14.20万辆,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7.57%;轻型载货车累计销售70.20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7.1%,微型载货车累计销售20.56万辆,比2005年同期增长22.41%。  相似文献   

4.
汪卫东 《时代汽车》2005,(10):86-88
2004年,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三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中、重卡的市场增速分别高达2879%和4498%。然而,进入2005年后,载货车市场容量增长的势头大大放缓,1—8月份整车累计销售增长仅618%,其增幅比04年下降1978个百分点。去年市场容量和附加值较大的重卡[含整车、底盘、半卦牵引车]销量,更是出现了同比下降2896%的局面,颇为出入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5.
对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怎么评价,存在不同 的看法。其中一个观点是“车市并不低迷”,说“车 市低迷”是个“错误的判断”。有的依据局部地区 上海这一年私车拍卖额度放量———2004年私车额 度较2003年多出1.85万张,认为“车市并不低 迷”。有的以我国车市仍有10%以上的增长,认 为“车市低迷”是个“错误的判断”。 作者认为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是低迷的市 场,并试从市场低迷的表现、低迷的原因、怎样认 识低迷等方面阐明分析。 1 市场低迷的表现 (1)局部地区私车额度的上升,不足以证明市 场不低迷 上海2004年私车额度7.16万张,较2…  相似文献   

6.
张少华 《汽车情报》2005,(11):12-18
总体说来,2005年前两个月我国轿车市场依然低迷,累计销量达到28.8万辆,低于2004年同期的34.6万辆,同比增长-16.74%(见表1)。  相似文献   

7.
文风 《城市车辆》2005,(3):13-13
5月20日,2005年亚星客车工商恳谈会在扬州召开。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4年亚星客车累计销量4254辆,排名行业第10位,其中公交客车销量位列行业前三。2005年1~4月,亚星累计生产客车1360台,同比增长14.19%;销售1341台,同比增长13.84%,排名行业第7位,销售额也较去年同期增长15.34%。  相似文献   

8.
11月份车市强势增长了24%,汽车市场是否就此全面复苏?价格大战是否来到?12月车市,依然存在多个悬念。 11、12月份是车市销售最好的时机,从11月份车市的增长势头看,12月车市将会依然飘红。这是企业和销售商的最后冲刺阶段,加上11月份的库存调整到了下半年的最低点,12月份销售有望再创新的纪录。  相似文献   

9.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5,(17):28-29
2005年1~4月份国内载货车及专用车市场销售平淡,部分车型呈负增长态势;海外出口市场销售是如火如荼,呈井喷之势。1~4月出口汽车累计119121辆,较2004年同期增长512.57%;贸易额达401107483美元,同比增长203.45%。其中载货车出口累计33068辆,较2004年同期增长188.55%;  相似文献   

10.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5,(17):30-30
4月份进口汽车市场总体态势为低迷中的回升,汽车进口总计11500辆,较3月份增长4.05%,较2004年同期增长-8.07%;贸易额达364383124美元,较3月份增长3.7%,较2004年同期增长-20.71%。1-4月国内汽车进口累计36777辆,较2004年同期增长-39.38%;贸易额达822929498美元,同比增长-40.94%。  相似文献   

11.
一民 《汽车情报》2006,(1):18-18
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之后,有专家预测,2006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在10%左右。因此,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也只能在平稳增长态势的“大局”下谋求更大的发展。笔者以为,2006年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抓住以下“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丰收;而2005 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但商用车市场则开始低迷,根据最新统计.2005年载货车累计销售同比微跌0.59%.其中重货销量出现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而且同比降幅高达33.19%。作为商用车市场争夺的焦点.重货行业怎么了,2006年市场将会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5,(36):38-43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火爆;而2005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小排量经济型车甚至火爆,但商用车市场则持续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1-1月份载货车累计销量同比微跌0.74%,其中重型载货车销量同比大降34.70%,轻型载货车销量同比增长10.95%,是近4年来增幅的低点,但在2005年载货车4大类细分车型中增幅是较高的(仅次于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占据中国载货车业的半壁江山,近3年的市场增幅却在持续走低,2006年的市场走势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杨光第 《汽车情报》2004,(15):36-38
2004年一季度,全国共生产汽车1299624辆,与2003年同期生产的1034519辆相比,累计增长了25.63%;销售汽车127。7662辆与2003年同期销售的990575辆相比,累计增长了28.98%。全国汽车产销量首季度超过127万辆。微型汽车在2004年一季度共生产了234231辆与2003年一季度的223905辆相比增长了3.90%。微型汽车在汽车总产量中的比例为18.02%与200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宏观调控见效后,4至7月的商用车市场已连续4个月处于低迷期。而从2004年1~8月商用车销量走势图上可明显看出,8月份,载货车销量大幅反弹到123644辆,环比高达25.66%的增长拉动整个车市走出低迷期,开始回暖。  相似文献   

16.
杨光第 《汽车情报》2004,(19):31-34
2004年1~5月份,全国共生产汽车2256389辆与2003年同期生产的1761521辆相比,累计增长了28.09%;销售汽车2171847辆与2003年同期销售的1702423辆相比,累计增长了27.57%,在5个月内产销量均超过210万辆。MPV多功能车在2004年1~5月份共生产了63435辆,与2003年同  相似文献   

17.
森林 《汽车情报》2005,(10):7-8
预计2005年的中国车市不会像2004年那样大起大落,而是呈现一个缓慢的增长态势。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5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580万辆,增长12%,其中轿车需求量为275万辆,增长17%。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表面化。2005年车市这块大蛋糕究竟如何分,将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眨眼2005年已接近尾声,2005年在经历了2004年车市的“寒冬”之后,有了平稳的回升。以车为中心辐射出来的效应正在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然而,2005年与往年一样,车市机遇与挑战并存,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依然很多。回眸2005年,车市有着十二大看点。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已经过去,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汽车市场,虽然没有2003年及2004年的大起大落,表面看似平淡,却也依然精彩着。2005年汽车价格的下降幅度是从1999年到现在,历年中最低的一年。然而销售情况却好于2004年很多,可以说,2005年车市没有像2004年那样混乱,而是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局面。在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调整之后, 许多人都在期待2006年车市能有一个新崛起,因为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对全国55家电动自行车主要生产企业统计,2005年1.9月份电动自行车总产量353万辆,与去年同期累计256万辆相比,增长37.75%,1—9月份销售电动自行车352万辆,与去年同期累计250万辆相比,增长4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