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体松质骨加bBMP移植对实验性Legg Perthes病动物股骨头的修复作用。方法 用TH胶股骨颈内注射法将 1 2只幼犬共 2 4髋制作Legg Perthes病模型 ,3个月后动物随机平均分为自然修复组A ,自体松质骨移植组B和松质骨加bBMP植入组C ,术后 4、8周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所有股骨头变扁 ,骨质生长不良。B组股骨头高度明显低于术前 ,股骨头内修复范围有限。C组股骨头高度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骨质生长良好 ,修复较完全。结论 松质骨加bBMP能促进幼犬股骨头修复 ,防止塌陷发生 ,是Legg Pethes病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骨节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侵犯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表现为软骨的变性、坏死和修复性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软骨细胞的坏死和基质的变性变化已有较多的叙述。我们在探讨大骨节病软骨坏死的特点和发病机理时,曾注意到软骨细胞的变化居于重要的地位。进一步查明软骨细胞的病变,可能对探讨大骨节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骨节病人关节软骨和骺软骨的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本病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记述可资参考,因此本文只是初步的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移动牙张力侧变化的X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动牙快速移动时张力侧变化的X线表现 ,为牙周膜牵张成骨理论提供依据。方法 杂种犬 8只 ,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 ,实验侧实施减阻 牵张措施 ,加力 1 4d后 ,停止加力固定 3 0d ;对照侧仅行拔牙术。 1、7、1 4、2 1、44d拍摄实验侧、对照侧咬合侧位片 ,观察移动牙张力侧的X线变化。结果 移动牙张力侧牙周膜加力期间有新骨迅速生成 ;停止加力 3 0d时 ,新生骨放射学特征与对照侧牙槽骨无显著差别。结论 移动牙快速移动时 ,张力侧牙周膜可以快速牵张成骨而不会造成龈下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氟中毒大鼠骨、软骨氨基多糖各组分含量,观察过量氟化物对大鼠骨、软骨氨基多糖代谢的影响以及硼、硒、氟宁和苁蓉等药物的抗氟效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氟中毒时大鼠软骨己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骨己糖醛酸和硫酸根含量低于对照。说明过量氟化物可影响骨、软骨氨基多糖代谢。从上述指标的生化改变来看,4种药物中苁蓉的抗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射型纤维蛋白胶(FG)、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利用新西兰白兔(n=50)双侧趾长伸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其中一侧骨隧道与移植肌腱之间的间隙注入复合性材料作为实验组,包括FG-bBMP组(n=25)及CPC-bBMP组(n=25),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腱-骨之间的愈合状况.结果 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6周,FG-bBMP组骨密度BMD值高于CPC-bBMP组,但术后12周时,CPC-bBMP组腱-骨间BMD值最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FG-bBMP组腱-骨间较CPC-bBMP组可见更多的软骨细胞及新生骨;术后6周,FG-bBMP组腱-骨间软骨细胞已逐渐钙化成骨,而CPC-bBMP组腱-骨界面则呈现新生骨组织向肌腱方向长入;术后12周,CPC-bBMP组腱-骨间隙被更多的新生骨和新生软骨填充,而FG-bBMP组新生骨已明显成熟.对照组术后腱-骨间一直被纤维样结缔组织连接.生物力学结果同样证实,FG-bBMP组和CPC-bBMP组的最大牵拉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G-bBMP和CPC-bBMP复合物均能促进腱-骨间的愈合,但FG-bBMP组腱-骨间新生骨生成具有爆发效应,而CPC-bBMP组腱-骨间新生骨生成则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兔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的方法的可行性,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兔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和滑液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0),于术后2、6、12周观察股骨髁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IL-1β和MMP-13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液中IL-1和MMP-13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体和病理观察不同时间点关节软骨评分及HE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IL-1β在两组中均有表达,实验组和对照组2周时细胞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在对照组关节软骨细胞中未见表达,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细胞中可见MMP-13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滑液中IL-1β表达和在软骨中表达一致。结论采用损伤兔膝关节半月板的方法可建立合理的动物OA模型;IL-1β和MMP-13在OA发病过程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OA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者将14例家兔的肋软骨膜移植于剥去关节软骨的下颌髁状突骨床上,以电镜为主观察了自体软骨膜再生关节软骨的过程。结果见软骨形成开始于术后第14天,此时膜中出现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基质;1月时软骨分层并开始改建,软骨细胞呈典型形态,伴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氏器,提示其分泌活动旺盛;术后2月时细胞器减少;4~6月时软骨细胞呈现退变,而软骨形态已接近正常的关节软骨。作者还讨论了软骨膜移植物形成关节软骨以及软骨改建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单碘乙酸诱导的骨关节炎(O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对照组(CON组),模型组(OA组,OA+DMSO)和治疗组(CUR组,OA+DMSO+姜黄素)。采用单次注射单碘乙酸(MIA)于大鼠右侧膝关节腔建立大鼠膝关节OA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3 d后治疗组腹腔注射姜黄素进行治疗,模型组注射相同体积的DMSO。分别于治疗2周、3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肿胀情况并进行后爪回缩实验;取膝关节软骨标本,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并进行Pelletier评分;制作关节软骨组织冰冻切片,并进行HE、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和Mankin评分。结果模型组软骨缺损严重、表面粗糙,滑膜增生硬化并伴有炎症改变,骨赘出现;治疗组关节软骨得到明显修复,软骨表面相对光滑,无明显增生及骨赘。模型组与治疗组Pelletier评分、Manki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减缓关节软骨退化,修复坏损的关节软骨,降低炎症的作用。本研究为姜黄素作为治疗膝骨关节炎潜在的临床药物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显微CT(Micro-CT)技术观察和分析小鼠骨关节炎模型中软骨下骨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软骨下骨在骨关节炎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野生型小鼠12只,随机均分为内侧半月板-胫骨韧带切断术组(DMM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后8周,取两组动物术侧全膝关节置于Micro-CT仪器中进行扫描,应用三维重建处理和分析软件对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全部及其外、中、内1/3三个亚区域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组织骨密度(TMD)进行检测,并行膝关节的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M实验组小鼠在Micro-CT成像和组织学染色上均出现软骨下骨骨小梁增宽、致密、排列紊乱不均匀等表现,关节内侧缘可见骨赘形成;在全部亚区域的Tb.Th、外1/3亚区域的BV/TV与TMD、中1/3亚区域的BV/TV、Tb.Th与TMD、内1/3亚区域的Tb.Th均升高,而在全部亚区域的Tb.N、外1/3亚区域的Tb.Sp、中1/3亚区域的Tb.N与Tb.Sp、内1/3亚区域的BV/TV与Tb.N均降低。结论对小鼠DMM骨关节炎模型的胫骨软骨下骨多个亚区域进行微结构的Micro-CT测量分析可获得小鼠模型更加全面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坏死模型建立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后2、4、8周兔股骨头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局部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双侧股骨头内骨质密度不均一,关节面模糊;骨小梁稀疏变细、断裂,骨小梁骨细胞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造模后2、4、8周时,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PPAR-γ表达逐渐增强;BMP-2在2周时呈阳性染色,4、8周时转阴性。结论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及影像学改变符合临床典型的股骨头坏死的特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可能与PPAR-γ表达增强、BMP-2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股骨头内骨缺损自然修复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 ,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 ,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 ,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脱位组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软骨下骨生物力学特性均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结论 股骨头脱位可致股骨头坏死塌陷 ,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有关 ,后两者间亦存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一种代偿反应 ,但可产生应力遮挡 ,不利于囊腔闭合。  相似文献   

12.
参照Hascall实验方法建立了牛关节软骨体外培养,并通过组织学观察,35S掺入率测定及已糖醛酸测定的方法证明在加入2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d后,软骨蛋白多糖的代谢达到了稳态,这为研究关节软骨蛋白多糖代谢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骨关节炎 (OA)模型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变化的影响 ,探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OA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家兔制作OA动物模型 ,在雌激素干预治疗的基础上 ,获取病变早、中、晚期关节软骨 ,提取葡糖氨基聚糖 (GAG) ,用生化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其中不同种类GAG及其功能基团的含量。结果 在病变的不同时期 ,对照组GAG的总量、透明质酸的含量均减少 ,硫酸软骨素与硫酸角质素的含量和比例增高 ;而雌激素干预组GAG的总量、透明质酸的含量、硫酸软骨素与硫酸角质素的含量和比例与正常组接近。结论 外源性雌激素通过抑制糖蛋白降解对OA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低硒大骨节病病区粮对大鼠软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软骨溶酶体游离组织蛋白酶D及酶的总活性病区组均显著高于加硒组和西安组。大鼠软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病区组显著低于加硒组和西安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软骨修复组织中蛋白聚糖相关代谢指标,初步探讨在软骨修复过程中基质蛋白聚糖的代谢变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和蛋白聚糖酶(aggrcanases)的作用.方法 松质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 BMG)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体内植入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术后6个月取材检测蛋白聚糖合成表位3-B-3(-)、MMPs、MMPs裂解表位BC-4 以及aggrcanases裂解表位BC-1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修复组织中,蛋白聚糖合成表位3-B-3(-)表达增加,MMPs及其裂解表位BC-4表达减低,而aggrcanases裂解表位BC-13表达阴性.结论 利用蛋白聚糖合成表位3-B-3(-)、MMPs、BC-4、BC-13的表达情况可以初步了解修复软骨组织中蛋白聚糖的代谢变化,修复软骨组织蛋白聚糖的合成大于分解,MMPs在兔关节修复软骨基质蛋白聚糖的基础代谢和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1983~1986年,对出生3月至3岁的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80例,采用吊带(PavlikHarness)的机能方法进行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对其中56例65个髋关节的远期疗效进行了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11年,平均9.5年。结果:优56个髋(86%),良7个髋(11%),可2个髋(3%)。并发股骨头坏死2个髋(3%),半脱位1个髋(1.5%)。表明采用带蹬吊带法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早期及时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临床观察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520例,其中有创伤史229例,服用激素药物史者228例,有酗酒史者34例,原因不明者29例。术后315例获得1~15年随访,结果提示,优良率为86.6%。手术切开说关节囊,在彻底清除股骨头内骨坏死囊变组织的同时,植入新鲜自体松质骨并在股骨头颈部前外侧植入吻合血管的腓骨。该手术增加了股骨头部血液供给,充分减轻了股骨头内压力,加之腓骨为坚质骨,来后不易吸收,对股骨头颈部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了股骨头进一步塌陷。  相似文献   

18.
大骨节病儿童及成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大骨节病(KDB)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分布的异同。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2例大骨节病成人,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比较正常儿童和成人与大骨节病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KDB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显著增多(P<0.01);成人KDB关节软骨凋亡阳性细胞分布以表、中层显著(P<0.05)。②KDB儿童关节软骨表、中层Bcl-2、Ba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1),其中表层最高。③KDB成人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5),其中表层最高。④KBD成人关节软骨各层凋亡细胞、Bcl-2、Bax阳性表达率均较KBD儿童显著增高,且Bax的表达较Bcl-2表达增多。结论KBD成人关节软骨凋亡细胞、Bcl-2、Bax阳性表达率均较KBD儿童显著增高,且Bax的表达较Bcl-2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以黄嘌岭-黄嘌岭氧化酶(XXO)系统产生自由基,造成软骨细胞的自由基损伤;软骨细胞DNA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膜流动性降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有大小形态各异的囊泡状突起,胞内可见线粒体肿胀或呈固缩样改变、溶酶体增多等超微病理损害。向培养基中提前1d加入硒及维生素E能对抗自由基所致的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