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谓非对称作战,即在战争中充分利用敌方军事力量、系统及作战方式的弱点,有效发挥己方优势的战略、战术,亦即扬己之长、击敌之短的作战方法。非对称作战作为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和战争指导规律,自古以来一直贯穿于人类的军事斗争中。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看到,拥有先进军事技术优势的美军在其发动的历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均十分重视利用和发挥与对手在战场观察、信息传递、各种武器作战距离、直至整个军事系统方面巨大的不对称优势,不仅有效抵消了敌方在兵力规模方面的优势,甚至将大规模战争演变为对落后装备者的狩猎式单向打击,从而毫无悬念地击败对手。  相似文献   

2.
正美军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军事集装箱运输的军队,其军事集装箱运输发展最为完善。由于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实施全球战略,美军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运输大量装备和物资,以保障海外作战部队的需要。战时港口码头极易遭到敌军破坏,导致码头卸载条件较差;因此,美军十分重视野战条件下水路集装箱运输无码头装卸设备的研制。目前,美军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水路集装箱运输无码头装卸设备体系,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打赢了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美军十分推崇所谓非对称作战理论。其核心内容强调的是,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美军将灵活使用和发挥高技术优势,与对手进行不平衡作战;重视扬长避短,利用军事信息优势和防区外远距离精确打击优势有效抵消对手的兵力优势,以减少自身伤亡。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是新军事技术发展的先导技术,引导海战场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使现代舰载武器系统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从而促进舰载武器系统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为迅速达成战争目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战争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战斗距离由近及远不断扩大的发展史。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哪一领域的军事斗争,其交战战场空间都一直随着以观察距离和攻击距离为核心的军事技术发展而不断膨胀。军事斗争的发展规律从来都是最终以占优势的先进军事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战争中乃至具体战场上能够看得更远、打得更远的军队无疑占有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的非对称优势。  相似文献   

6.
信息战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必然产物,是集中体现现代高技术战争本质与特点的新的战争形态。舰船电子工程是海上信息战需求牵引和电子技术发展推动的产物,是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迅速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门类。本文简介了信息战的作战能力、作战应用和对舰船电子工程的挑战,并就舰船电子工程的发展趋势和迎接挑战的若干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7.
海军舰艇防空作战装备和作战方式的系统化和自动化是衡量现代海军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在现代海上作战中,瞬息之间的突发情况和复杂情况均可能远远超出人力所能正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极限,因此,战时作战武器及系统的操作人员事实上很难做到总是能够对周围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在现代各种高速、精确打击武器的威胁面前,技术装备及作战能力落后的军队无论具有怎样的超常勇气和战术发挥都将难以为继,必须依靠能够对目标进行快速探测、跟踪、信息处理、显示并将先进作战武器予以高度集成的自动化作战系统才能与之有效对抗。海军舰艇防空作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中国海军的短板,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通过对世界先进军事科技的密切跟踪、学习、引进、吸收、借鉴和创新,中国海军在舰艇防空武器的系统能力方面已经逐步缩小了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某些技术领域甚至有所超越,从而大大提高了在现代高技术海战场的综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编队在海上遂行任务时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峻,对空防御作战是海上编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作战样式之一,这对编队对空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研究美军CEC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编队对空防御作战的军事需求,阐述了编队对空防御作战体系,并研究了编队舰载雷达组网和舰载预警机参与下编队的对空防御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美军先进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分析归纳了美军卫星通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军事通信卫星发展现状阐述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海事战争归根到底是信息的战争,将云平台应用到现代海上军事一体化管理系统中,能够有效保证系统的计算效率、实时性,能够实现不同用户的资源共享。本文建立基于基础资源层、通信传输层、应用服务层和海上应用层的海上军事一体化管理体系,并设计系统功能,针对系统功能阐述系统服务运行机制,为更好信息作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