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模型试验,对堆载诱发型边坡滑坡的变形机理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堆载诱发型滑坡的变形演化规律可归纳为:后缘压缩阶段→蠕动变形阶段→加速滑动阶段→剧滑阶段,且剧滑启动之前的加速变形过渡时间极短;(2)利用FLAC3D软件进行堆载滑坡演化过程的动态数值分析,模拟过程中坡体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演化特征表现为从上向下逐步贯通,与模型边坡破坏过程相符;(3)堆载诱发型滑坡破坏过程历时短、突发性强,在坡脚产生持续位移时即应做出滑坡预警。  相似文献   

2.
牵引式滑坡是由于前方形成临空面后带动后方坡体失稳变形并逐级向上发展的滑坡类型,具有面积大、滑体量大、蠕变及塌落变形错综复杂、滑动带不连续,发育到坡顶后有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该类滑坡的现有工程处理中,一般将多期牵引视作一个整体滑动,采取非常强的加固措施,造成了加固工程量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根据牵引式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以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加固工期。本文以某牵引式滑坡为例,在文献调查、地质调查及勘探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形成机制、演变趋势及变形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该滑坡的处理原则,并提出了主动加固和被动加固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特大桥左岸支沟侧为顺层边坡,其稳定性是大桥建设的基础。采用地质调绘、钻探、硐探、钻孔全景摄像等手段查清边坡地质特征,通过工程地质和赤平投影分析初步判定边坡破坏形式,利用FLAC、UDEC、3DEC软件模拟分析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边坡、危岩体及堆积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斜坡、三级斜坡分为基岩裸露区和深厚堆积体区2个区段,潜在破坏模式为平面滑动破坏及楔形滑动破坏;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强降雨+地震工况下,高为15,20 m的楔形体可能沿坡面及陡崖方向发生滑动破坏,二级斜坡顶部危岩体可能发生失稳、底部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基础埋置于稳定的完整岩体一定深度,强化桥基岩体和锚碇围岩的加固处理,并加强抗震和边坡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吕梁山西麓某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地质环境特征、平面特征、地质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进行剖析,通过反分析确定滑带土力学参数,并对现状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滑坡仍处于挤压变形阶段,在长历时强降雨激发下,坡体仍会继续变形失稳,甚至形成整体滑坡。通过滑坡对桥梁工程的影响评价,提出滑坡后缘局部削方减载,前缘设置支挡并加强坡面排水措施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5.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是中层中型的错落转化型破碎岩石老滑坡。通过地质调绘及现场勘查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了老滑坡的变形破坏及复活模式为老滑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坡体卸荷、松弛变形—牵引后级滑坡滑动—后级拉裂、滑移—推动挤压前级滑坡—整个滑坡的复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高速公路、铁路及民航等工程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我国西部高烈度地震区出现了很多推力巨大的工程滑坡,往往具有多层、多级的显著特征,双排抗滑桩是治理该类大型滑坡的有效措施。结合青海玉树机场路滑坡、四川攀枝花机场滑坡等典型实例,采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X、Z和XZ三类加载工况研究双排抗滑桩治理大型多滑动面滑坡的动力响应和坡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论:(1)试验表明双排桩治理大型多滑动面滑坡的效果明显,体现了"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2)试验过程中,坡体整体变形以拉剪破坏为主,坡体后部平台以震陷为主,滑体分层前倾,接触面效应明显,滑面逐步向深层发展,模型箱两侧加持作用显著;(3)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前、后排桩荷载分担不均,后排桩承担大部分滑坡推力(主要来源于深层滑体的滑坡推力),前排桩承担滑坡推力比例较小;(4)本项研究对双排桩的动力学性能分析有着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图珲客运专线GDK275滑坡为一破碎岩石滑坡,自2012年开始发现变形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坡体出现下沉、滑移及坡面开裂等变形现象,且日趋加大,呈持续性滑动变形。其形成与发展与坡体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极大的关系,高含水的坡体结构是滑坡形成的基础,边坡坡脚的开挖产生了较大的临空面,使边坡稳定度降低,逐步形成滑坡。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切层岩石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孙家沟一级古滑坡发展阶段的判定,反演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古滑坡变形特征并加以验证,最终得出滑带土强度参数C=2kPa,φ=12.75°,与现场勘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梁平高速天宝堆积层滑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层岩性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程开挖和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积层滑坡与工程开挖和降雨密切相关;开挖较浅时,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开挖角附近产生轻微的剪应力集中,滑坡后缘裂缝发生张拉破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滑坡中部塑性区沿着滑面逐渐向上延伸并与滑坡后缘张拉裂缝带贯通,在滑坡前缘牵引作用下中部和后部滑坡体发生整体失稳;雨水增加滑坡体重度的同时降低了滑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的抗滑能力,上部堆积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蠕滑,并从滑坡前缘挤压剪出。为了保障万梁高速的顺利施工,采取综合措施对堆积层滑坡进行了整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仪器及监测目的、选择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研究结论: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监测可掌握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险性,及时采取防灾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油气管道沿线的滑坡灾害会严重危及管道安全。本文以管道与滑坡滑动方向正交,在滑体后、中、前部不同部位布设管道进行模型试验,采用注水的方式诱导坡体滑动,利用百分表和应变片对坡体的变形及管道的应力与变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管道中测点的应力随滑坡的滑动呈现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的特点;伴随着滑体的滑动,应力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特征,滑体稳定后应力又略微降低。管道在滑坡推力作用下变形方式为弯曲变形,管道的变形与平面内两端固定的超静定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相似。滑坡前期,埋设于滑体后部的管道受力最大,中部的次之,前部的最小;而滑坡后期,埋设于滑体前部的管道受力最大,中部的次之,后部的最小。  相似文献   

12.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滑坡动力时程数值分析,对滑带单元的瞬时应力进行分解,得到滑带单元上垂直滑带的正应力和平行滑动方向的剪应力,据此定义滑带点安全系数以及滑坡整体安全系数。通过滑带点安全系数的动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滑坡整体安全系数的动力时程演化特征,定量分析滑坡的动力失稳。青海玉树结古镇至巴塘机场公路2#滑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滑坡的动力失稳机理为推动式,与自重作用时一致;但地震作用明显降低滑坡的稳定性,且以滑坡中前部最为明显,最大降幅约30%;计算结果与滑坡的宏观变形特征相吻合,滑体中前部西杭引水渠附近震后出现密集的裂缝带,正是由于地震作用导致该部位滑带稳定性快速衰减所致。  相似文献   

14.
向俐蓉  刘刚  黄棋 《高速铁路技术》2021,12(3):97-100,110
贵广高速铁路大田一号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进口仰坡山体发生了蠕动滑移,形成蠕滑体.在仰坡前缘继续临空及雨季地表水下渗进一步软化土体的情况下,该蠕滑体极有可能形成较大范围的工程滑坡,对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仰坡蠕滑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形成原因及稳定性评价,本文针对该蠕滑体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方案进行治理:在垂直...  相似文献   

15.
滑带土残余强度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昆  郭菊彬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13-15,26
研究目的:评估滑带土残余强度,为滑坡稳定性研究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强度参数。 研究方法:滑坡现场调研,以现场大剪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为主,理论分析为辅。 研究结果:滑带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比较接近,成线性关系;塑性指数能较好的用来估算残余强度。 研究结论:沿古滑坡滑动带复活或滑坡存在一定的蠕动变形情况下,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可近似采用残余强度值。现场试验表明,剪应力一剪位移曲线具有明显的峰值,且经过一定的剪切位移后,残余强度才出现。残余强度试验值与反算法得出的参数值较为吻合,现场试验被证明是评估滑带土残余强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峡口滑坡不同降雨条件下蠕变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峡口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降雨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准确把握峡口滑坡由于降雨而产生的变形情况,目前已建立了地表位移、地下位移、地下水位监测和降雨量监测的多参数监测系统.本文旨在分析峡口滑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运用FLAC软件分别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变形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并揭示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为滑坡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坡体的变形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趋势,其中坡体前缘位移变化最大,中部次之,后缘变化最小;在一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中,坡体变形随着降雨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在雨停后,变形仍会在72 h的时间内继续增大,达到最大后再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常见滑坡的类型,通过对黄土地区某铁路工程通过处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分析,得出了该滑坡的形成机理,从而判定了该滑坡的存在。进而利用ANSYS软件对该滑坡在自然状态及饱水状态下的稳定性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坡体在各处的安全系数及塑性状态。分析发现,在滑坡体的前缘及后缘处存在着塑性区域,但塑性区域尚未贯通。饱水状态相对自然状态来说安全系数较低,且塑性区域有进一步贯通的趋势。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其分析过程中不需要预先假设滑动面,且可得出坡体各处的应力状态,可以为滑坡的防治提供较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格鲁吉亚现代化铁路KM 12+100~KM 13+600段初步设计方案采用隧道穿越Babi村古滑坡中上部,工程建设容易扰动该大型古滑坡,从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该地区采用遥感解译、地质调绘、地质勘探等综合地质勘察手段以查明Babi村古滑坡的各地质要素,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线路绕避建议。研究结论:(1)通过应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查明了该滑坡为主轴长约520 m、宽270 m的"倒梨形"滑坡;(2)确定了该滑坡类型属强震作用下形成的岩质切层滑坡;(3)使用"双管单动"钻探技术查明了滑动面的位置及对工程的影响深度;(4)结合勘察资料分析,初步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风险,提出向山内稳定基岩通过的线路绕避方案;(5)本研究成果对滑坡区域的勘察和选线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型及工程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在山区铁路中,有很多隧道都修建在山体斜坡内,这些隧道常常会发生变形开裂等病害。调查表明,隧道变形病害与所在斜坡出现滑坡现象密切相关,并且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隧道变形特征、滑坡与隧道变形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工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在对滑坡地段近30座施工和运营隧道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相应的隧道变形特征,建立地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建立了分析滑坡与隧道变形相互关系的4类地质力学模型,分析了4类模型的受力模式和变形特征。结合4类地质力学模型和工程实例,给出了针对隧道变形的不同特征选择工程防治措施的具体方法。研究结论:(1)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决定隧道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2)工程防治措施应与隧道的变形特征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K80滑坡的现场调查,确定该处为老滑坡地貌。分析了该边坡5次滑动变形的机理,并采用地质勘察、变形监测等方法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动面和剪出口的位置。针对该工点病害机理与变形特性提出锚索+钢花管注浆加固的组合结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