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夯法处理山区梁场非均匀回填地基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阳—邵阳高速公路路基五标箱梁预制场地基处理为例,详细介绍强夯法处理山区梁场非均匀回填地基的施工工艺,包括强夯技术参数的确定、强夯试验、强夯地基的检测。根据该梁场地基强夯处理后的检测结果,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梁场经存梁后实测地基沉降仅有2 mm,且为均匀下沉,满足了制梁要求。  相似文献   

2.
爆炸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尝试在软土地基处理进程中取代强夯产生的动载荷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宁启铁路线DK 172 000~DK 172 200段软土路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爆炸法和堆载预压法处理饱和软土地基的固结效果。通过地表沉降、全断面沉降、侧向位移的现场观测结果分析,获得了爆炸后软土地基的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证明了爆炸法可以达到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并且地表沉降速率加快,有利于缩短软基固结处理时间。研究结论:文中提出爆炸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艺过程,并对爆炸法和强夯法等动力固结处理软土地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上推断爆炸法比较适宜对深层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3.
某客运专线箱梁预制场地处湘南山区,为保证制存梁台座,运梁道路对地基稳定、均匀、密实的要求,梁场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局部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处理,介绍其施工工艺。经检测,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某软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某软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过程。通过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对于软土地基,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加固,并辅以有效的排水措施,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具体介绍了采用强夯法处理朔黄铁路地震液化地基的施工参数、机具、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效果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某机场外场工作区房基加固处理设计、施工实例,论述了强夯法加固处理不均匀填筑房基的工作方法,以工程实践说明了对于不同性质地基土层的加固参数,总结了用强夯法控制不均匀填筑房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原理和工作要点。文章以大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将强夯法施工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强夯法加固处理不均匀填筑房基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房屋基础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土工试验和渗透试验,对8 000 kN.m、6 500 kN.m和3 000 kN.m三个能级五个试验方案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检测和对比,优选设计方案,从而指导大面积设计、施工和检测。  相似文献   

8.
朱广学 《铁道勘察》2009,35(4):81-84
真空强排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动力固结法,即强夯法进行深层软基加固,真空强排出地下水和土体孔隙水,将强夯法和真空强排水法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运用该法对上海东南部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区域的地基加固处理后,土体强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瞬态瑞利波法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瞬态瑞利波法测试地基处理或路基加固前后的波速变化,检验其处理效果,现场测试分析了多种工况的加固效果,如软土地基采用浆喷桩和粉喷桩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桩和柱锤扩孔桩等方法,既有线过渡段路基采用注浆和挤密桩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瞬态瑞利波法可有效实现加固效果的整体质量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结合黄万铁路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介绍强夯置换法在该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同时提出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赵家骧 《科技交流》2005,35(1):21-25
通过在试验过程中对强夯参数的选择和对加固效果的分析,指出了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有关强夯参数的使用和选择,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大面积碎石土强夯地基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瑞雷波检测方法并简单介绍了瑞雷波的工作原理。采用瑞雷波检测方法对浙江舟山外钓岛碎石回填土强夯地基进行检测,对瑞雷波检测结果、荷载板试验结果以及动力触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拟合出了瑞雷波波速 Vr 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变形模量E0以及动力触探击数 N63.5的线性关系式。经过浙江舟山外钓岛的后续检测证明所拟合公式应用方便可靠,在大面积碎石回填土强夯地基的检测中可以部分替代荷载板试验和动力触探,既减小了工程检测成本又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桢  王引生 《西铁科技》1998,(3):35-37,5
本文简要介绍了强夯法的优点及其发展,在用强夯加固软弱地基的实践中,做了许多对比试验,说明强夯加固地基的效果,并对强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现象进行了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抛石挤淤强夯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郴宁高速公路E1K0+215~E1K0+601.7段路基采用抛石挤淤强夯置换法处理高填方路基软基的工程实例,介绍用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如碎石、片石)夯击置换原软弱的饱和淤泥土,形成柱状体,再用强夯方法进行挤密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经现场载荷试验和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复合地基不仅置换部分强度大幅度提高,而且满足路基的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宝和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33-37,66
研究目的: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应用于松软土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对强夯及强夯置换施工技术在客运专线铁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应用研究。研究结果:综合考虑施工机械的性能及适宜地质条件,在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内选择典型区段分别进行强夯、强夯置换工艺试验以及夯前夯后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确定强夯与强夯置换工艺在新建武广客运专线近似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总结完善近似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和经验,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要求,能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经济可行。研究结论:夯击能是强夯及强夯置换工艺中决定加固深度的重要指标,强夯及强夯置换加固处理粘性土特别是饱和粘性土均需要合理的间歇时间,强夯及强夯置换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6.
济菏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强夯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对济菏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检验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强夯处理后经检验,湿陷性系数、干密度和承载力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强夯法地基处理具有适应性强、造价低、风效快等特点,近年来在深圳地区的开山填海软基处理及回填土地基处理中大量应用。履带式起重机是强夯地基处理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施工设备,本文列举了履带式起重机在强夯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常见事故。主要有起重臂坠落、起重臂后翻、传动链轮及传动系统破损等。长对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强夯法是利用冲击能给地基冲击和振动,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地基压缩性的一种经济实用、效果显著的施工方法。它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各类地基土,本文结合西安铁路枢纽新建北环线IDK59 897—IDK60 842段强夯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胡志强 《铁道勘察》2007,33(2):63-64
以某高速公路为例,探讨了强夯法加固松软和液化地基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的夯击能、加固深度、夯点布置等具体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地基加固前后的性能做了对比。实践证明,采用强夯法比原桩基础节约了资金,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土体含水量较低,一般在3%~8%之间,在现行规范的能级(8 500 kN.m)下直接进行强夯,影响深度比较小,都需要进行增湿处理。目前,采用高能级(大于10 000 kN.m以上)对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地基进行强夯处理的案例较少,而采用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更是鲜有报道。为此,在国家建设大型储罐的基础上,开展15 000 kN.m直接高能级强夯和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试验对比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研究结论:试验研究表明:在西北干旱湿陷黄土区直接进行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增湿联合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消除湿陷的深度分别可达9.5 m、15.5 m,其强度参数均有近2倍以上的提高。通过这一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宜于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联合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