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纵八横”高铁网路构建起了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循环系统,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以快速连通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经济版图”。然而,高铁运输的智慧化建设和发展还有更大的空间,尤其是高铁运输与物流的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智慧化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更大地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物流企业的运输时效等方面还有更大的提升和发展潜能。本文拟从高铁运输的智慧化建设角度,立足高铁运输降本增效、赋能城市经济发展、高铁物流园区等层面探讨高铁运输的智慧化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智慧机场建设是今后民用航空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推动中国机场建设、运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新时期智慧机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智慧机场的创建举措,以期对国内智慧机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港口的能源消耗以及用能设备的动态监测与管理问题,进行港口能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可视化研究。在分析设计需求和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基于C#和.Net平台下B/S架构,设计智能港口能耗管理平台。经长时间上线运行,验证了该系统可对港区能源消耗及用能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多维度分析港区用电消耗特征,为港区合理的能耗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设计的智慧港口能耗管理系统满足分析港口能耗的需求,有利于实现港口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智慧航道是伴随智能航运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型航道信息化研究和建设方向,相关研究和工程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为了厘清现阶段智慧航道发展所处的历史地位,科学实效地推进智慧航道研究与建设,通过全国范围的航道信息化调查研究,以国家五年计划为主线,将智慧航道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成效,指出目前智慧航道概念不明、缺少智能航行支持、电子航道图标准不统一、更新机制滞后、服务能力不足以及缺失信息共享机制等存在的问题,并从智慧航道评价体系构建、智能航行支持、S-100标准应用以及多级内河航道网运行监测机制建设4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到2004年9月,中远散运在自有船只并未大增的情形下却自如地控制了200多艘散货船,实际控制运力达1000多万载重吨,租入船的运输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3.4%,航运主业整体效益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有大幅度攀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了船队,极大地提升了中远散运的品牌价值,中远散运已经成为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上一支名副其实的生力军,中远集团的创利大户。中远散运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一条不寻常的改革发展之路。突破——演绎“智慧经营”理念中远散运成立之初,那时的航运市场正跌入低谷,中远散运适时提出了从…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2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发展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11(首届)国际港口及航运信息化论坛”在上海远洋宾馆成功举行。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国际港口及航运企事业单位、航运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航运信息产品开发商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7.
京杭运河济宁段航道“三改二”信息化工程在充分吸收现有航道信息化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结合智能硬件、北斗等技术,对港航设施进行感知、传输、应用等层面设计,构建一套“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的京杭运河济宁段智慧港航管理与服务体系。该体系能够有效推动航道管理由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转型,探索实现航道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船闸管理与调度、水上交通执法、水路运政管理等港航业务的自动化、协同化、精细化,提升监管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全球航运攀高走强的一年,而2008年则有峰回路转、匍匐波动之感,恰是在这起承转合的年份,海丰集团完成了移师上海、企业架构与业务资源的自我整合、再造等一系列转身飞跃。在重组形成海丰航运和海丰物流两大业务集团的基础上,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告诞生。如今,在上海浦东国际航运金融大厦28层,海丰集团将过去分散的麾下物流、航运、船舶管理、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全球航运攀高走强的一年,而2008年则有峰回路转、匍匐波动之感,恰是在这起承转合的年份,海丰集团完成了移师上海、企业架构与业务资源的自我整合、再造等一系列转身飞跃。在重组形成海丰航运和海丰物流两大业务集团的基础上,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宣告诞生。如今,在上海浦东国际航运金融大厦28层,海丰集团将过去分散的麾下物流、航运、船舶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海事核编转制紧锣密鼓与海上监管力量密集整合的2013年,中山海事局发出转型升级的目标诉求。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绝不时髦的政治口号。那么,该如何找寻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呢?中山海事局选择了从智慧海事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1.
海关是沟通和链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出入境安全稽查的重要通道,智慧海关的建设更是关乎我国健康化和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目前我国着力强调和大力推动的重点工作实施项目与建设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我国港口智慧海关的建设和各项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对此,本文主要针对和围绕港口智慧海关监管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发展思路等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更高层次和崭新阶段,"智慧水利"建设也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水和谐共处的重要支撑保障。智慧水利建设涵盖城市防洪减灾、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是在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上高度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水利业务相结合,实现水利信息的物联感知、互联互通、科学决策和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智慧港口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港航物流业近年来国际领先的标杆,尤其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海外港口拥堵不断,严重影响装卸效率和船期稳定性的2021年和2022年,中国港口依托智慧化发展,实现了稳定运营,打赢了疫情防控和生产作业的双重硬仗。而背后,则是这些致力于实现港口自动化运营的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4.
岑琪 《中国港口》2023,(4):58-60
<正>宁波舟山港通过全港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应用的目标,实现了数字能源管理全要素的功能支持与数据贯穿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一、建设目标全港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能实现宁波舟山港集团及下属单位的多跨场景的应用、数据互通;前端实现用电设备自动采集和实时展示、设备用油的定期采集、用气设备用气的定期采集、用水量的定期采集,实现前端能耗设备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展示。  相似文献   

15.
智慧港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为结构框架的港口。通过物联网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进而提高港口和相关物流园区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港口的生产作业、仓储管理、物流跟踪等方面的建设中,使物联网智慧港口具有智能化、共享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为现代物流提供更安全、高效和高品质服务的新型港口。  相似文献   

16.
智慧海事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海事系统的广泛应用,"智慧海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信息化推动海事现代化,海事监管模式由"汗水型"向"智慧型"的转型升级进入一个新阶段。按照海事"三化"建设要求,在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统一部署下,海事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海事两级云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实现了电子签证、电子巡航、移动执法、船员无纸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智慧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该系统通过搭建感知网络,依靠前端的传感设备及通讯技术,可提供数据通道,消除信息孤岛;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港口管理数据互联化,从而集成战略规划和运营管控能力、数据认知与分析服务能力、业务流程优化与协同能力、技术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实现港口运营的智慧管理,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港口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超越技术本身,从哲理视角剖析智慧港口内涵与实质、分析瓶颈制约、找准路径与方向,对推进我国智慧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业界对智慧港口的理解更多局限于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等技术应用层面。在理念跨界盛行的今天,对概念的各种理解和诠释并不需要拘泥于刻板的界定。不同的视角与诠释,固然可能带来对智慧港口理念认识上的残缺,真正值得正视的  相似文献   

19.
船闸承担着防洪和通航等重大任务。传统的船闸安全管理方法实时性、直观性不足,且对于危险的响应速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难以满足船闸现代化运维管理要求。基于数字孪生概念,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船闸安全管理智慧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数字孪生的船闸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旨在提高船闸安全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远散运一直着力推行“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共享”的和谐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为员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他(她)们有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公司的青年人通过不断努力,迅速成长,在业务交往中逐渐独挡一面,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公司航运部大灵便型船队租船业务主管吴兵就是这样一名年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