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河船舶避碰路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河船舶碰撞事故导致重大生命及财产损失,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提出一种内河船舶自动避碰路径优化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内河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运用到内河船舶避碰路径选优中,提出内河船舶避碰路径优化准则,并构建一种考虑内河航道中运动船舶及障碍物的适应度函数.优化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从内河引航的实践出发,通过对船舶作曲线运动的特征及规律的分析研究,拟建立一套合理的坐标体系,根据船舶曲线运动特征,确定求取其相关要素的方法,经弯曲河段为例,推导出船舶作曲线运动时求取重心坐标的数学模型,供内河引航技术理论的量化研究和运用计算机拟定内河引航中的计算计划航线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内河驾驶实操考试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内河船员实际操作考试工作现状及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考试办法》,分析了船舶操纵模拟器在内河驾驶实操考试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内河驾驶专业实操考试的主要思路和考试方案.该考试方案于2008年6月在广东珠江水系内河船舶一等驾驶实操考试中试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内河船舶检验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对我省内河小型简易船舶稳性估算的简易方法,可供参放。  相似文献   

5.
安全航速是船舶航行安全的保障,文章着重叙述了内河船舶如何控制好安全航速,对我国内河船舶的安全航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湘江船舶防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1):131-133
分析了内河船舶产生污染的原因和湘江船舶防污染管理现状,从立法、监管、宣传等角度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湘江船舶防污染的对策,并提出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防污的新举措来提高湘江船舶防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7.
内河航运船舶正向高速化、大型化发展,为正确判断内河船舶航行所面临的碰撞危险,减少因人为失误引起的内河船舶碰撞事故,通过对高速船舶操纵性及受内河航道限制影响的船舶碰撞危险进行分析,建立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模糊理论方法对船舶碰撞危险进行综合评判.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内河船舶碰撞危险进行评判,较好地反映了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交通标准化》2009,(2):94-94
日前,欧盟发布了G/TBT/N/EEC/231号通报,拟将一些已经在莱茵河航行中央委员会(CCNR)的框架中采用的关于内河船舶发动机排放限量和安装的规则插入规定内河船舶技术要求的指令2006,87/EC中,并将于近期发布实施。欧盟委员会为负责机构,其已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了该项决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内河船舶干舷计算式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内河船舶型特点,探讨进行干舷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既保障航行安全,又提高船舶营运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内河船舶需要量的影响因素和船舶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了内河船舶需要量预测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预测船舶总载重吨和平均载重吨,根据船舶总载重吨和平均载重吨的比值求出预测水平年的船舶需要量.通过实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将为船舶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船舶结构的调整和船舶运输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监管技术是保障内河航运系统安全、高效及绿色运行的关键。从态势感知、事件监视及组织优化这3方面阐述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研究现状,总结技术发展沿革与趋势,分析监管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内河航运监管态势感知研究伴随先进信息感知技术发展做适应性进步,从利用海事雷达技术捕捉船舶物理表象特征,逐步结合数据挖掘方法融合多源信息向多船态势感知和智能感知方向发展;事件监视研究起初受限于传感器设备感知水平不足而主要面向事件后分析,结合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技术,逐渐向事件中检测和事件前预测方向发展;组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船舶运行空间优化方案和时间优化方案的制定,未来组织优化模型需考虑航道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利于推进组织运行方案的实际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监管需求。提炼内河航运系统多模式一体化融合感知网、全息场景图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面向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探索内河航运平行监管模式,阐述内河要素物理及耦合关系平行建模和平行数据集建立与信息挖掘、平行监管及交互可视化等方面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采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闭环交互机制实现内河航运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CCTV平台上建立内河船舶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内河运输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服务智能内河航运的作用机理,基于内河航运无线通信发展现状和通信环境特殊性,搭建了4G和5G临时无线通信网络,分别对以长江武汉段为例的典型内河通信场景开展了实际信道测量活动,以探寻内河航运无线通信特性的影响因素;利用高精度无线信道测量仪采集了信道传输函数、信号接收强度、时延等信道参数;基于无线传播理论和抽头延迟线模型,提取了传输路径损耗、功率时延分布、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等典型无线信道特征;基于信道典型特征参数,预测了4G和5G无线传播信号在内河场景下的有效覆盖范围及信号传输速率,探究了内河航运无线通信的多径来源和时延分布。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内河航运无线通信中,桥梁、岸边建筑、过往大型船舶等均为无线传播信号多径效应的主要来源;桥梁可以造成最大18.0 dB的衍射损耗,岸边建筑和过往船舶遮挡会分别造成25.0、10.6 dB的能量衰减;4G无线通信的最大测量速率为95.32 Mb·s-1,而5G通信测量速率最高可达0.72 Gb·s-1;大型过往船舶还会造成均方根时延扩展增大约754.94 ns。可见,根据内河通信特殊环境构建合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可以更好地为智能航运提供通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沿线船舶种类众多、尺度杂乱,安全隐患突出,制约了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江航运的现状以及进行交通流量统计的必要性,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将其应用于内河船舶交通流量统计的优越性与应用方法。RFID技术在内河船舶上的广泛应用,对实现船舶动态监管、"数字长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便于内河近海船舶新型主机遥控系统的维护管理,文章以PLC、触摸屏技术在主机遥控上的应用为例,对其控制方案、触摸屏的画面组态及特点进行分析,对船舶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中的内河航道整治升级为背景,对苏州地区部分干线航道桥梁的桥型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整体顶升对桥梁结构受力变化的影响,探讨了几种桥型在整体顶升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安全适用性。同时,根据航道桥梁整体顶升工程造价的相关计算方法,以苏南运河平望运河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整体顶升投资造价测算,分析了整体顶升技术的经济适用性。结果表明:整体顶升技术在内河航道桥梁改造工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内陆港的重复建设,以系统总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并考虑内陆港的通过能力限制,构建了两阶段的带有多重能力等级选择的内陆港选址模型,同时设计遗传算法求解.东北地区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从系统最优角度出发,还应增设通过能力分别为5万TEU和15万TEU的齐齐哈尔内陆港、佳木斯内陆港,并形成由近、中、远距离内陆港群构成的区域内陆运输节点布局.结果同时表明,在选址决策中加入对通过能力的选择,可以使内陆港的布局与内陆地区的运输需求分布更加趋于均衡,减少不必要投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船舶操纵模拟器在船员教学、培训、评估考试中应用广泛.文中介绍了实用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组成、功能及特色,并对它在内河船员和海船船员的教学培训应用、技术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苏州、无锡、徐州、南京为例,分析了江苏省内河港口发展现状,同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针对目前江苏省内河港口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举措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研究船舶异地经营监管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内河船舶异地经营的现状,探讨了内河船舶异地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船籍港和经营地水路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责,提出了加强内河船舶异地经营监管的相关措施和建议,为加强行业行政管理和推动内河水运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内河水运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