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汽车知识》2010,(4):88-91
<正>29燃油缸内直喷优势何在?传统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将燃油喷入进气道中,和空气在进气道中混合后,以可燃混合气的形式被吸入燃烧室。而燃油缸内直喷技术则是将汽油直接喷射入燃烧室,通过均匀燃烧和分层燃烧,使燃烧更完  相似文献   

2.
在JS183FMQ大排量全地形摩托车用汽油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双火花塞点火(DSI)燃烧系统的改造,对该DSI汽油机闭阀喷射模式和开阀喷射模式下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闭阀喷射模式可以确保缸内均质混合气的充分生成;而开阀喷射模式能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气分层状态。对开阀喷射模式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调整喷油正时使先期燃油组分于气阀开启阶段直接喷入缸内,而部分后期喷射燃油组分存留于气道与空气充分混合生成均质混合气,可形成较为理想的缸内混合气轻度分层状态;结合涡流运动的强化和DSI的采用,这种组合喷射模式具有实现缸内轻度分层稀薄燃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发动机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因此,柴油机的主要发展目标集中在降低噪声和废气排放方面。针对世界众多的排放法规,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将有如下发展变化: 1.所有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射压力将增至120~180MPa; 2.喷油定时可随转速和负荷而变化; 3.采用慢开快闭的喷射模式; 4.采用能降低排放和提高驱动性的电控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排放问题,首先必须找出改善发动机燃烧的一般方法,而不是用  相似文献   

4.
对燃油喷射过程的图像处理是开发柴油机燃油喷射及缸内燃烧激光观测仪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设计了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过程图像采集与处理试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将小波分析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图像的边缘识别与图像分割方法。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小波分析应用于柴油机燃油喷射图像处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燃料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喷射率分布是降低直喷式柴油机有害物排放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试验研究。阐述引燃喷射和喷射率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说明抑制初期燃油喷射率和提高后期燃油喷射率是降低NOx及烟尘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新技术,对均质压燃(HCCI)柴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了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和空气—燃油雾化混合的数学模型,对HCCI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特点与相关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并对复合式进排气系统内柴油喷雾蒸发和混合气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数值研究表明,提出的复合进排气系统燃油喷射混合气制备技术能有效形成较均匀的预混合气,对进一步开发HCCI柴油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喷油器的作用是将柴油喷射成较细的雾化颗粒,并把它们分布在燃烧室中,以与空气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因此,喷油器必须按照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要求,喷射柴油时具有一定的喷射压力、角度和喷射距离,以及合适的喷注锥角和使燃油颗粒具有适当的雾化程度等,并且在喷油终了时应迅速停油,不能有渗漏现象。  相似文献   

8.
汽油发动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汽车用发动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目前为绝大多数汽车所采用的多点燃油喷射汽油发动机已显出明显不足,主要由于混合气在进气门处形成,汽油雾化不完全、混合气质量欠佳,所以燃烧不充分冷启动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较差。汽油缸内直接  相似文献   

9.
喷油器的作用是将柴油喷射成较细的雾化颗粒,并把它们分布在燃烧室中,与空气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因此喷油器的技术状况决定了柴油机燃油的喷射质量,对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技术性能有重大影响。柴油机喷油器检测仪是检测喷油器技术状况的专用仪器,可以用来调整和校测柴油机喷油器总成的喷油压力、雾化质量、喷油角度和针阀的密封性,以保证柴油机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燃油混合气制备装置是准确提供和计量燃烧所需燃油量的系统.具体任务包括:◆提供所需压力◆喷射所需燃油量(调节燃油量)◆调节所需喷射开始时间(调节喷射开始时间)为了满足更严格的柴油发动机排放限值,现代化喷射系统要确保更高的压力和更准确的喷射.共轨系统可充分满足这些要求.在共轨系统中,燃油以高压形式存储在共轨内并通过喷射器以根据特性曲线控制方式喷入燃烧室内.  相似文献   

11.
在对GDI燃油喷射系统和燃烧系统等关键技术的介绍基础上,通过对GDI缸内流场的结构、在不同负荷下混合气分区域控制模式分析,阐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燃油经济性及排放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自动控制下,通过电控喷油器将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油成雾状地喷射到汽油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或气缸内,然后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相似文献   

13.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14.
博世公司的新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博世公司展出了不少新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博世公司第三代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随着美国、欧洲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向高压喷射方向发展,欧洲柴油车已广泛采用泵喷嘴和共轨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德国大众主要采用泵喷嘴燃油喷射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燃烧模式柴油机在CI-HCCI燃烧模式切换过程平均指示压力(pi )较大波动的问题,开展了改善CI-HCCI燃烧模式切换过程 pi平顺性的试验研究。试验通过单段喷射和两段喷射两种燃油补偿方式对过渡循环进行燃油补偿,研究不同燃油补偿系数对改善切换过程 pi平顺性的影响,确定两种燃油补偿模式下的最优燃油补偿系数,并对两种燃油补偿模式下的最优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段喷射和两段喷射燃油补偿方式的最优燃油补偿系数相近,两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对切换过程 pi平顺性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单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当燃油补偿系数均为1.05时,两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 pi循环变动率为3.1%,较直接切换和单段喷射燃油补偿模式分别降低了约70%和46%。  相似文献   

16.
任凤文 《汽车电器》1997,(1):5-8,11
详细介绍了奥迪100C3V6FL型轿车用2.L9.2压缩比的V6发动机燃油喷射电子点火系统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该系统适应了现代发动机高转速,高压缩比及稀混合气燃烧的需要,具有燃油喷射控制,空燃比控制,全电子点火提前角控制,怠速稳定制,燃油蒸气控制和自诊断安全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加速和怠速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电控PPVI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的单缸性能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左承基 《车用发动机》1998,(2):32-35,41
简述了电控泵—管—阀—嘴(PPVI)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单缸性能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单缸性能试验和燃烧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喷油器端的油管压力波形理想,下降迅速。缸内燃烧前期比较柔和而中后期十分迅速,最大压力升高率较低,燃烧持续期较短。  相似文献   

18.
燃油喷射装置是柴油机中重要的精密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柴油机工况极为敏感,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在燃油喷射装置中,主要有柱塞和套筒、针阀和针阀  相似文献   

19.
国外车用柴油机电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述了车用柴油机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必要性,从位置控制系统和时间控制系统两方面,介绍了国外电控柴油机喷射机构的典型结构;从实现多种控制功能,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和提高自动控制水平方面,分析了国外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发动机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一)电子控制模块 Motr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用于单电子控制模块 (ECM)的燃油喷射、怠速转速控制、点火和排放控制。 ECM根据来自各种输入装置发送的信号连续校正空气/燃油混合气。ECM位于挡风玻璃前罩板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