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汽车产品引领汽车文化,还是汽车文化引领汽车产品?”这是所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车企目前都在研发产品和销售产品。但是没有引领汽车文化的发展潮流,汽车文化建设必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2013年1月作者走进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
最美中国车     
《时代汽车》2013,(9):92-93
日前,适值“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在京举办之际,天佑摄影俱乐部(天佑摄影网)携手展会主办方联合举办了“最美中国车”主题摄影大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是国内唯一专门展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展会,今年是第四届,以往历届展会都得到了国内自主汽车企业的重点支持,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金龙、常降等汽车企业都参加了本届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  相似文献   

3.
张桂荣 《时代汽车》2006,(11):40-41
作为未来中国车市产品战,技术战、品牌战的一次预演,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展,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国际巨头多款重量级概念车高调亮相。面对“多国部队”的大军压境,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名片”的奇瑞汽车在家门口打响了“反击战”?  相似文献   

4.
蒋励 《汽车与配件》2007,(20):34-3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当初所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导致原有自主开发能力减弱、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险。有介于此,新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伯顺  久陵 《轿车情报》2008,(11):28-29
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简称“自主产权”)?企业拥有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以及产品技术转让权。自主产权的取得,可以“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的途径,或者说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途径,“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拥有自主品牌是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竞争市场的压力使热衷开发自主品牌产品的中国汽车厂商意识到,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及合资企业的市场推进,营销仅依靠市场需求来进行管理是不够的。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是不仅要“满足用户”、更要“创造市场”,即寻找潜在市场的商机,如开发“Niche”市场的汽车产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了50多年后,人们突然发现,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事实上,早在1997年,  相似文献   

8.
从惨淡经营到迅猛发展,从举步维艰到进入国际市场……或曲折,或进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一直以来关系着中国汽车强国梦的实现。就在经历过一番迅猛增长之后,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的事实宛如入冬前的寒流引起业界的急切关注。基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出现的严峻形式,9月25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召集各大自主品牌企业人士以及主流媒体存北京首次举行了“中国品牌汽车宣传工作高层研讨会”。十三家汽车企业代表、行业主流媒体代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针对中国品牌目前市场表现、原因探讨了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发展和产品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汽车界呼吁自主开发的声音不可谓不响,但合资引进20年了,车越造越多,企业的硬件条件也早已今非昔比,为什么中国汽车企业还“自主”不起来呢?笔者认为,是现行政策和企业机制,束缚住了中国大汽车企业自主开发的手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汽车、汽车发动机新产品较多,一些是自主开发产品,一些是引进国外技术产品。在新产品型号上,存在着不按标准制定型号现象(有些按标准制定的型号,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却用自定的其他型号)。对于汽车、汽车发动机产品型号我国已有划分标准,例如载货汽车CA1141,CA表示一汽、第1位数“1”表示该车是基本型载货车;第2、3位数“14”表示总质量14t;第4位数字“1”表示产品序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王旬 《时代汽车》2007,(1):52-55
“中国汽车人要耐住寂寞二十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在四年前的一句话,让中国汽车人记忆犹新。当一汽相继把“红旗”,“夏利”,“奔腾”等几大自主品牌展示在国人面前,一些人对将要“寂寞二十年”的一气,突然在低,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上全面爆发感到不可思议,并提出疑问:像这样发展,中国汽车用得着寂寞二十年吗?最近该集团一位高层负责人在中国汽车生产行业联席会上强调,一汽仍然处在自主创新的初级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5.
雷丽 《时代汽车》2011,(2):71-74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最流行的一个词是“自主”,时隔半年后,盛行于汽车界的一个词——“合资自主”。一时间,两者间的较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说一股合资汽车企业筹建自主品牌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汽车业。也有人说这昭示着我国汽车工业’坷在走过近30年合资模式后,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6.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价值占整车的20%~30%。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200万辆左右,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中国还不是一个汽车生产强国。在汽车及汽车发动机领域,一些核心技术中方并未充分掌握,自主开发能力亟待提高,外资在股比、技术、产品、品牌等各方面控制时时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51年的功过是非何其多也,然而业内人士议论最多的,当推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我国汽车产、销量一下子都上去了,惟独搞自主动品牌就这么难。这个困扰业界多年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处于一处尴尬的局面;年产量处于全球“坐四望三”位置的中国汽车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却仍然扮演着“配角”。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05,(6):7-7
今年上海车展,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赢得一片掌声,“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目前对自主开发还不能过于乐观,还不能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为与100多家整车企业比,自主开发产品的数量还很有限,质量更无法与国际先进产品媲美。究其根本原因, 在技术、人才、资金上的差距固然存在,但精神缺失掣肘自主开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11,(51):20-21
两年之前,《汽车与配件》杂志曾在湖南长沙举办过“2009中国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产品”颁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正值中国“人世”10周年和《汽车与配件》创刊30周年,为进一步引导消费、推广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品牌产品,规范汽车配件售后市场,本刊在Automechanika Shanghai2011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的主题峰会——“2011汽车售后市场模式创新高峰论坛”之后,举办了“2011中国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产品”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20.
冯艳 《时代汽车》2006,(1):36-37
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形象的吉利、长城、中华等,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外的著名国际车展上。而在此之前,中国只是这类车展的旁观者。正如来自长城的说法:长城汽车从来不做“赔本赚名声”的事,也不“为参展而能展”。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满怀信心地参与国际竞争,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出口的道路上迈出雄健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