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大连站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设计为例,通过对枢纽站客流特性分析,研究匹配大客流车站建筑布置,提出适合三线同厅换乘的设计原则,以此探究交叉干扰最小的单循环流线,进而优化换乘路径上空间组织方式,有效地控制三线之间的换乘距离,在满足高效便捷乘降的同时,保证换乘大厅的安全疏散。结合静态功能评价方法,分析站内设施服务能力,从而优化其布置形式,力求使地铁枢纽站能体现大客流公共交通建筑的特点,提高轨道交通枢纽站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我国城市地铁换乘枢纽站布局配置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配置城市地铁换乘枢纽站;简要介绍其各项评价指标并提出相应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用关联度的大小描述各备选方案与目标间的关联程度,并以此进行排序,最后决策。  相似文献   

3.
胡双平 《铁道工程学报》2011,(10):124-128,136
研究目的: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路网,必然存在着两线或两线以上的相交,构成了多种形式的换乘。同时还要考虑与地面铁路客站、航空站、地面大型公交枢纽站、轮船码头和公路客站等接近换乘。由此,换乘车站是地铁车站的重要枢纽站,设计分析均较为复杂。重庆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冉家坝车站为三线换乘车站,需要对换乘节点区域进行三维分析,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车站结构的安全。研究结论:本文结合冉家坝车站的三维模型分析,提出了换乘节点区域应力配筋的设计方法;根据换乘节点厚板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双向板布置模式;根据中柱受力情况,提出了型钢混凝土柱方案;根据TBM过站模拟的分析,提出了轨行中板的TBM荷载用临时支撑承载与结构使用功能的永久荷载结构承重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国铁、地铁车站的一体化设计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北区董家口站枢纽为例,根据城市规划、现状地形、建设时序、换乘条件、周边衔接等实际情况,对青连铁路董家口站、青岛地铁13号线董家口站的一体化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最后提出该枢纽站的一体化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换乘效...  相似文献   

5.
对武汉地铁香港路三线换乘枢纽站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从设计边界条件、设计思路、车站建筑布置、换乘客流组织及与周边建筑结合等方面,详细阐述车站优化设计方案及设计手法,提出多线换乘枢纽车站资源共享方案,并从乘客的需求角度提出换乘站设计要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地铁5号线换乘枢纽站——沥滘站的设计,对地铁换乘站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希望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力模型,对乘客在枢纽站内的换乘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换乘的时间协调和空间协调的概念,并建立协调度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对枢纽站内客流的具体换乘行为进行模拟,并对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日,上海市规划局最新公布的一份《黄浦江E14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中透露,除现有的2号线外,陆家嘴地区还将规划新增另一条地铁线路,其车站位于新鸿基地块(花园石桥路、银城中路之间),车站与新鸿基合建,这意味着陆家嘴区域未来可实现两线换乘。  相似文献   

9.
近日,北京西北地区最大的公共交通换乘中心“一亩园公交枢纽”正式开建。该枢纽总建筑面积18460m^2,共3层,总投资约7亿元。计划于2008年6月建成。届时,该枢纽站将与地铁4号线实现零换乘,可满足日高峰客流量10万人次的换乘需求,解决石景山和门头沟地区市民出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列车在枢纽站的合理接续关系到旅客换乘质量,更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收益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枢纽站列车接续的到发时刻优化问题,在分析列车的接续关系和旅客换乘方式的基础上,以换乘旅客的无效换乘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列车间隔时间、合理到发时间、换乘时间等约束,构建枢纽站列车接续的到发时刻优化模型。最后利用CPLEX求解器对算例进行求解,换乘旅客的无效换乘等待时间较优化前减少了16.8%。结果表明,建立的列车接续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减少旅客换乘的无效换乘等待时间,提升列车接续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地铁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不可或缺的交通形式,伴随着地铁线网的延伸,地铁同国铁、高铁、公路、航空等交通模式的联系也愈发密切,有必要对地铁与高铁车站及各种交通模式的接驳设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区域交通枢纽的立体化发展更加理性和合理化。研究结论:本文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实际工程———地铁太原南站为例,阐述了地铁车站与高铁车站交通组织流线采用地下中央换乘大厅集中进行换乘,使高铁、地铁、停车、商业、广场各流线之间畅通无阻,同时对地铁穿越太原南站地下工程区间特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建议该段采用盾构法施工。最终展望了太原南站区域交通枢纽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商圈发展,成为典型的地铁结合高铁区域交通枢纽立体化发展的引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铁徐家棚换乘站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是武汉远景规划网络中衔接西部新城组群、南部新城组群的一条重要的市域线路,7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站18座,其中换乘站9座。徐家棚站为7号线长江以南靠江第一个站,该站位于和平大道和团结路交叉路口处,在线网规划中7号线徐家棚站与5号线、8号线换乘,因此徐家棚站为三线换乘车站,如何处理好三线的换乘关系、做好换乘节点的对接规划预留以及处理好与市政工程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研究结论:本研究根据三条线路的大致规划走向,结合站址周边环境条件提出徐家棚站换乘方式为三线"工"字形换乘,并将过江公路隧道这一市政工程与地铁车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工期设计、同期实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本文对于正在或者即将进行的三线换乘车站与市政工程的结合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是大型换乘站,采用单向换乘模式。根据西直门站的周边条件,从客流量、站内设施布局和标志设置入手,通过分析4号线建成后西直门站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的现状,指出了西直门站乘客换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换乘流线(方案1)及工程改造(方案2)两个优化方案,并对方案2的换乘客流进行了仿真及评价。方案2解决了西直门站3线换乘问题,提高了西直门站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4.
高铁站是旅客跨城出行的重要节点,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是影响旅客出行整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以深圳北站为案例,利用排队论仿真研究国铁与地铁换乘中重复安检带来的效率损失,并讨论去除重复安检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实施安检互认后,在客流高峰期,深圳北站国铁换乘地铁平均可节省4.5 min,最长可节省10 min,地铁换乘国铁平均可节省2 min。安检互认受高铁站建筑设计和安检标准的影响,应根据实地情况制定安检互认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天府广场站节点与平行换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换乘方式的研究,阐述地铁车站的换乘方式。研究方法:从线路走向、换乘客流量及换乘客流特点、区间线路方案,对节点或平行换乘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节点和平行换乘方式均能满足天府广场站换乘客流的换乘要求。研究结论:重要的地铁换乘车站,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线网、不同线路走向、不同站点各自不同的特点,并结合站址周边环境条件,从一个区域的范围研究任何有价值换乘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提出经济、合理、可行的地铁换乘车站建筑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综合比选仿真软件的基础上,介绍Anylogic软件的仿真建模技术流程,对仿真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北京地铁宣武门站为例,建立车站2D、3D展示模型,利用仿真数据分析、评估地铁4号线换乘2号线的制约瓶颈,提出宣武门站优化建议。验证了Anylogic软件在车站仿真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评估优化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西直门站目前换乘客流巨大,其运营管理借助先期修建的4号线车站设施采取单向换乘模式.针对4号线开通后换乘关系增加和客流量递增的情况,分析由新建换乘设施解决三线大客流安全、畅通的互换问题.根据西直门车站的周边环境条件,从客流总量和分向客流量入手进行研究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论证,解决西直门车站三线换乘的客流问题,为地铁4号线的开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铁2号线开通后,1、2号线在公园前站形成十字换乘,有8股换乘客流交织在换乘区内;换乘客流相互牵制,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做好运营时刻表与客流组织的协调十分重要。从理顺8股换乘客流在一个换乘站的关系着手,通过分析、计算,对1、2号线运行图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整,使同一线路的上、下行列车同时到达公园前站,并错开两条线列车到达公园前站的时间,让乘客用最合理的时间进行换乘,有效地缩短了乘客的换乘等候时间,提升了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双井站区间暗挖隧道施工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既有线地铁结构的安全度已达临界状态,施工不能中断行车运营。为有效控制新线施工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化对既有结构位移和变形的影响,对既有线采用袖阀管注浆、WSS工法加固的措施,详细介绍新建10号线初支顶部与既有1号线初支仰拱零距离密贴、刚性支护紧贴1号线底板进行下部隧道施工的作业要点和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实践证明,该工程首次采用密贴既有结构底板的形式穿越既有地铁隧道,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5号线国际机场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结合的总体布局做了分析,并对分建、脱离式布局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机场航站楼间接驳通道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地下三层车站的站厅层、设备层布置方案做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一岛两侧同台换乘站型,提出了设备层置顶、设置中庭及分叉高柱的特色建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