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的效能含义,结合小型动力电源的性能指标和在特定应用条件下的特殊要求,制定了小型动力电源系统效能分析的一般程序框图,并建立了基于RM&S的小型动力电源效能评估模型。最后以某一系列三种不同型号的小型动力电源开发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为例,对该效能评估模型及效能分析程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传输通信量和传感器电源能量有限的特点,高效的数据融合节能策略成为现在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热门技术之一。对于塔山矿井平台监控的复杂环境,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来采集矿井巷道内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而汇聚节点的数据处理方式是延长网络生命周期重要一环,为了提高汇聚节点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文研究采用了一种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基于模糊贴近度原理,结合相对复合权重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数据融合算法。实验通过对比测温数据的平均值与模糊贴近度融合后的温度值相比较,误差较小,且误差数据偏离的越大,使用该算法的效果更优于普通的算数平均法。  相似文献   

3.
能否正确地建立故障征兆与故障原因之间的从属关系直接决定了模糊逻辑诊断的成功与否,诊断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取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在确立隶属函数之后,诊断矩阵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是准确模糊诊断的关键。提出了利用贴近度,实时加权修正诊断矩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能刚  方浩  王璐  宋崇智 《汽车技术》2008,(1):38-41,60
综合考虑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对路面的损坏性,以汽车座椅和悬架系统的阻尼与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和轮胎相对动载荷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被动悬架参数的两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应用模糊理论,结合海明距离、模糊贴近度和灰色关联度3项指标,构造了一个"相似接近度"的模糊评价函数.对实际算例进行了两目标模糊优化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军军事训练成绩评判方法的不足,例如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局限于定性评判等,分析了军用电源装备系统,研究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神经网络算法(Fuzzy Neural Network,FNN),提出了AHP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判模型。通过该评判模型,对装备系统进行仿真评判,研究表明评判结果符合装备系统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该评判模型的实用性,为军用电源装备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入模糊需求量、模糊生产能力建立了钢铁企业产品组合模糊优化模型,完善了钢铁企业产品组合模型.引入Zimmermann对模糊规划的解法,对钢铁企业产品组合决策的模糊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并通过某钢铁企业集团的实例,验证了引入模糊规划后的产品组合模型的实用性.同时表明了本文建立的产品组合模糊优化决策更符合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将小轿车在公路上的运行车速用三角模糊数来表征.基于二级公路上30个样本路段的平曲线半径、纵坡度等线形数据和实测车速,利用模糊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小轿车第85百分位运行车速区间预测模型.通过另外10个样本路段数据对该区间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小轿车运行车速的95%置信区间大都处于模糊线性预测区间之内;预测得到的模糊中心值与观测值的相对偏差和模糊度与观测值的比值两种评价指标均在10%以内.同时,将模糊中心值和线性回归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线性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三个指标均优于线性回归模型,达到了更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确定某新型武器系统电源车故障评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德尔斐法分配了权重,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故障评估模型。结合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从而为部队其它兵器故障评估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承包商对工程变更中的额外工程提出费用索赔有利于及时获得经济赔偿.文中在分析额外工程几种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确定额外工程费用的一种灰色模糊估算模型,该模型考虑待估费用的额外工程与已建类似工程之间的综合相似度,有助于承包商合理确定额外工程的费用及业主进行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10.
首先建立河南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2006-2010年数据,利用 SPSS 软件对指标数据加以标准化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模糊录属度概念进行“三化”协调度研究;最后根据协调度分析出河南省“三化”两两子系统之间基本处于良好协调,但却存在协调度下降趋势.根据“三化”主成分分析得出其各自主导因素,促“三化”协调需要积极承接产业专业和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