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了拖拉机自动驾驶横向控制的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拖拉机自动驾驶的基于神经元学习的复合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模糊控制规则以及神经元学习整定PID(比例积分微分)的算法。用simulink对基于神经元学习的复合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规则用于拖拉机自动驾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控制的神经元模型,并用它构成了前馈神经网络,该网络在用BP学习算法学习时,提出了变学习步长和势态项系统的方法。并且该网络在特殊情况下,其输出可直接受输入神经元控制,把该神经元所构成的前馈网络应用于列车停车控制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再生剂对旧沥青的作用机理及对再生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试验及再生沥青的组分试验,分析了再生剂在旧沥青中所起作用,提出再生沥青组分含量随再生剂掺量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根据不同再生剂掺量的再生沥青的布氏粘度、针入度、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结果,分析再生剂对旧沥青性能的改善效应,总结了再生剂掺量与各指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我国道路材料回收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将废旧沥青经简单处理后用于损伤路面的修复。主要基于山西灵山高速公路浑源至山阴段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实例,通过实地调研研判原有道路工程路面性能,并结合混合料回收评价,通过添加再生剂的方式展开设计,并对施工所涉及到的各类技术难点展开介绍,最后对热再生的质量做出检验评价,以期能够为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分析辽宁省的公路现状,并对沥青再生技术加以介绍,对沥青再生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描写了沥青再生的特点,阐述了政策导向对沥青再生技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再生剂的机理、开发思路以及所开发再生剂的性能,与传统再生剂相比较,所开发再生剂的基本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义  闵祥虎  孟强 《北方交通》2007,(6):140-143
通过对沥再生^TM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检验了沥青生^TM对老化沥青的激活再生效果,分析了沥再生^TM掺量、老化沥青老化程度及再生效果之间的关系,验证了沥再生^TM应用于沥青路面养护的可行性,通过对各种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沥再生^TM的试验研究结论,为沥再生^TM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胶质反应与继发性轴索损伤、轴突再生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且DAI后一些特异性生化标志物可以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DAI后胶质细胞既能通过胶质瘢痕形成、炎症反应、髓鞘丢失等多种机制参与DAI后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又能通过释放神经营养因子、清除细胞碎片、阻止病损蔓延等促进轴突修复和再生,胶质细胞之间、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终导致DAI后神经元死亡以及轴突继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DAI后β淀粉样蛋白、神经微丝和微管相关蛋白等特异性生化指标能更早期、更准确地显示DAI的发生与发展,将弥补影像学及临床特征诊断的不足。这些研究不但为DAI后神经保护及轴突再生提供治疗靶点,也为进一步研究并寻找新的DAI相关生化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DAI后胶质细胞激活、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胶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深入揭示DAI相关生化标志物的意义,对减轻DAI后脑损伤、促进轴突再生、提高DAI诊断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国在八十年代曾进行过低等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本文通过对高等级公路沥青旧混合料的试验分析,检测了添加的再生剂和再生沥青的性能指标,测定了不同新汤青添加量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性能指标,并和目前采用的乳化沥青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再生剂、新集料和新沥青的热再生修补方法性能稳定,对实际修补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间脑A11区及其邻近结构对同侧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C-反应的影响。发现电刺激A11区对大多数WDR神经元的C-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电刺激A11邻近结构对大多数WDR神经元的C-反应基本没有影响。本文在国内首次证实,电刺激间脑A11区对背角WDR神经元的伤害性C-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动物实验从组织病理形态方面比较带血管面神经移植与不带血管面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的效果,并观察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过程,为临床带血管面神经移植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神经束内面积恢复率,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神经纤维密度率及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等项数值均证明,带血管面神经移植组显著优于不带血管神神经移植组。提示:在临床上当长段的神经缺损,以及受纳床血供差的情况下应考虑作带血管的面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束膜开窗神经端侧吻合术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15只SD大鼠一侧腓总神经切断 ,在胫神经外膜开 1mm小窗 ,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开窗处 ,将腓总神经近端吻合到股外侧肌肉内。对侧肢体作实验对照。术后 3月在全麻下行电生理测试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取端侧吻合口部以远近胫神经、腓总神经及端侧吻合口部神经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神经冲动能够通过端侧神经吻合处传播 ,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侧神经传导速度慢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光镜下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 ,分叉离开胫神经 ,进入腓总神经。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纤维及髓鞘面积显著小于正常腓总神经。电镜示再生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神经纤维。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 ,供体神经干可发出侧芽长入受损的神经干 ,侧支再生神经纤维主要为细小的有髓纤维 ,但质量较差。吻合后供体神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SIGNIFICANCEOFDERMATOM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INTHEDIAGNOSISOFLUMBOSACRALNERVEROOTCOMPRESSION(李辉)(陈君长)(王坤正)(贺西京)(鱼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对远端CMAP参数值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0岁前后变化最大,主要影响的是各神经远端CMAP的波幅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时,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波幅逐渐减低,末端潜伏时逐渐延长。结论正常成人远端CMAP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按40岁前后两个年龄段确定比较合理和实用。  相似文献   

15.
ThetechniqueofmagneticstimulationMEPhasprogressedrapidlysinceitcameintobeingin1985.Nowitisconsideredtobeabletoconfirmthelesio...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conduit in axonal regeneration of rat sciatic nerve with a 10 mm gap. Methods Forty-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16). Following a 10 mm gap was made in one side of the sciatic nerve of each rat; previously prepared SIS and auto-nerve graft were interposed into the gap to reconnect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he nerve,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rve gap remained unconnected. The samples of the SIS, graft, and distal nerve in group 1 and group 2 were harvested at 6 weeks and 10 weeks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Axonal regen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histology, electrophysiology, and quantitated by using computer-analyzed image.Results Regenerative nerve fibers were evident which contained much myelinated axons and grew over the gap in the SIS conduits at 10 weeks.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computer-analyzed image showed that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SIS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auto-nerve grafting group at 10 weeks. Conclusion SIS as a conduit possesses the ability for axonal regeneration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thereby having a potential to be an alternative bio-material instead of the autograft to repair the peripheral nerve gap.  相似文献   

17.
陈天恩 《交通标准化》2013,(15):108-111
针对公路平面线形自动选择技术中的平曲线识别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平曲线的识别原理设计平曲线的识别过程,然后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曲率图识别模型,该模型以曲率图的特征向量为输入,以曲率图的识别向量为输出,并采用试算法确定隐层的神经元个数,最后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公交客流预测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是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模、布置场站及布设线路的根本依据,也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神经网络的作用机理和公交客流生成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公交客流生成量预测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土地利用(8个神经元)、人口数以及区位系数作为输入神经元,输出神经元为公交客流的产生量和吸引量,隐层神经元数根据最大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试算求得.以哈尔滨市一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与检验,结果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on neuro signals is challenging and significative in modern natural science. By clinical experiment, signals from three main nerves (median nerve, radial nerve and ulnar nerve) are successfully detected and recorded without any infection. Further analysis on their features under different movements, their mechanics and correlations in dominating actions are also performed. The original discovery and first-hand materials make it possible for developing practical neuro-pros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