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贵阳,召开2011年《中国港口》杂志社理事暨编委扩大会议,感到十分高兴。一是有各港的领导和朋友们的光临此会,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把《中国港口》办得更好;二是大家能有幸在"十二五"期我国港口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是港口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起庆贺《中国港口》杂志社  相似文献   

2.
<正>"十一五"以来,经历了大动荡、大发展、大突破、大变革,我国港口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转型、创新、合作已成为"十二五"港口发展的关键词。2011年9月15日 ̄16日,中国港口协会在北京主办2011中国港航发展论坛,3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围绕这一主题,交流了关于港口发展的思考,共享港口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其东 《中国港口》2009,(11):I0001-I0001
国际金融危机对2009年我国港口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面临外需不振、贸易保护主义而引起的外贸吞吐量的下降、港口之间竞争加剧、港口企业效益下滑,港口企业为此而困惑不已。其实,从更深层次角度看,它反映了中国港口长期发展中存在着的科学理念缺失。在经济危机从企稳趋好到经济恢复增长的这一段后危机时代,伴随着我国的积极扩大内需、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港口业也将呼唤港口经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其东 《中国港口》2009,(12):I0001-I0001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中国将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向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将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就港口而言,在我国原有的港口增长方式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变,如何实现这种转变?这将是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其东 《中国港口》2011,(2):I0001-I0001
<正>今年是"十二五"的规划之年,是港口在新时期如何发展的思考之年。最近查阅了全国港口网站,从沿海到沿江,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几乎每个港口都提出要"做大做强",这仿佛已经成了港口发展的共同目标,成为港口发展的思维定势。我总感到"做大做强"与"十二五"关于加快发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1月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提出,"十二五"期我国将以"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为着力点,加快水运结构调整步伐。对于港口行业来说,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既是港口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形势对港口行业提出的新要求。一、推进结构调整是当前港口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要求"。2002年实施的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  相似文献   

7.
<正>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促使港口作业离岸化、深水化。这也同时导致了中国港口建设的"井喷",然而,吞吐能力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和集疏运体系不完善是各港口目前正在遇到的难题,犹如"三座大山",抑制了本就进入增长放缓期的港口发展。高速增长不再有专家表示,中国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自进入新世纪,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大幅增长。交通运  相似文献   

8.
丁莉 《中国港口》2012,(11):4-5
<正>去年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作为"十二五"我国水运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2]424号)进一步指出:优港口,就是以优化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推进"两型"港口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保障有力、安全环保、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港口的发展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原本在经济贸易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被掩盖的关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港口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在,我国进入"十二五"的建设时期,这也是中国港口航运业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未来的五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我国港口业虽然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增长势头正在放缓,港口经营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此外,土地、岸线、水域资源的约束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安全管理及信息化水平、集疏运体系等深层次问题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这些都对我国港口业加快转型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7月3日,沿海港口企业联系机制第三次会议在厦门召开,上海港、广州港、河北港口集团等沿海主要港口企业围绕"港口结构调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我国港口增长势头放缓,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上善若水     
其东 《中国港口》2008,(9):I0001-I0001
<正>为推动我国港口和临港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中国港口》杂志社、中港协港口研究中心和中国港口网络联盟发起港口沙龙,就中国港口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研讨。近日组织的港口沙龙主题是"港口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陈英明 《中国港口》2012,(6):1-3,14
<正>今年是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年,是我国港口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大力促进港口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对于广大港口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航运市场低迷,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实际行动和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充分认识"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许多国家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绿色港口、绿色运输和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更已成为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努力追求的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  相似文献   

13.
<正>一、2009年港口运输生产回顾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令我国宏观经济进入较大调整,港口运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正确及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转变港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试点准备,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港口下放",比较符合世界港口属地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为港口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至于"政企分开",主要解决运输市场开放后港口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情况下,如何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港口行业整体将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中国港口协会必将紧跟港口步伐进行"转型",即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加服务好港口行业、港口企业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国家海运强国战略的起步之年,也是港口实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这一年,中国港口继续着它波澜起伏的"港口梦"征程,适应新常态,紧抓"一带一路"机遇,调整自身转型升级步伐,每一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河北港口集团紧紧抓住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好"在港口主业上快中求强、在转型发展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通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上,李盛霖部长提出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为"十二五"加快中国水运和港口发展,实现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遵循这一方向,当前我们首先必须认清中国港口面临着什么样的时  相似文献   

18.
张兰玉 《中国港口》2010,(11):53-54,59
<正>一、港航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1.抓住政策机遇,加强港口建设步伐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10项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港口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纷纷加大港口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港航发展论坛”于9月15日在京开幕。论坛就“中国航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一转型、创新、合作、‘十二五’期间我国港航业的发展规划与趋势、全球经济与全球贸易的最新趋势与前景、打造绿色航运产业链”等题目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其东 《中国港口》2012,(5):I0001-I0001
<正>2012年5月16-17日,中国港口协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共同主办中国临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是"转型、突破、增长"。出席论坛的有600多位从事港口、物流、临港产业的企业家,关注临港经济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群贤毕至,共话临港。大家从临港经济的发展理论,现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