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车安全管理,是通过人的行为,提高人们对行车安全的认识,采取超前行动,预防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处置事故,实现以行车安全为目标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
前言目前我国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总体上属于经验控制型和过程控制型,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事故防范体系,没有做到事先有效地抑制事故苗头,防范事故的发生。实际上,作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是危险源,而不是事故。任何事故的产生一定有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影响家长在停车场中对儿童行人安全风险管控行为的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ABC理论,构建家长在停车场对儿童行人的风险管控行为理论模型;编制、发放并收集了401份有效的问卷,使用最小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结果发现: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对家长的管控行为有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管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风险认知对行为态度有正向影响,对行为意向和管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管控方式对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管控行为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铁路危险品运输事故致因,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STAMP-PageRank铁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分为四个步骤:详细记录事故过程;绘制系统整体控制结构,根据事故过程绘制系统局部控制结构,分析各层控制结构的相关安全约束、不充分或不安全的控制行为及不充分或不安全控制行为的产生原因;利用PageRank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引入并修正了轨迹交叉论事故触发模型在公交系统中的表现形式,并针对公交系统的资源特点对人因差错、物因缺陷事故运动轨迹的形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根据对公交系统主要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特别着重于对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阐明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致因中的复杂性和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对反轨迹交叉的事故干扰研究,得出了适合公交系统的反事故措施模式,并结合管理学中冲突的解决原理提出反交叉式干扰事故模式,希望导入安全行为可以降低人因差错、物因缺陷轨迹交叉的概率,进而根据公交系统的运行特点,提出几点有实际意义的控制人因的反事故交又干扰方法,以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例探析“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施工监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章飞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200-200,F0003
安全文明施工是公路工程质量及安全的保障,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施工单位自身还存在很多的行为不规范,因此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监理机构对其安全文明生产进行有效监促,及时发现隐患,排查事故原因,预防制止不安全文明事故的发生,因此施工监理在安全文明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仁怀到赤水高速公路RCTJ-18合同段为实例,分析了施工监理对安全文明施工的作用,以及施工前和施工工程中的安全施工监理要素,最后就RCTJ-18合同段施工监理重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原因,以2011—2020年我国发生的8起重特大事故案例为例,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碰撞形态等方面,归纳事故的共性特征及安全监管重点,对引发事故个体层面的不安全动作和习惯性行为,物态层面的货物、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组织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缺陷进行挖掘与归类,明确引发该类事故的关键因素及共性原因。根据致因分析结果,提出基于"知识控制"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 PDCA)循环模式的个体及组织事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统计分析了1985~2015年我国121起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时间、事故类型、事故发现环节及事故原因。统计表明:事故数量在季节分布上有明显特征;在时间段分布上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有两类物质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货物类型;泄露和火灾占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事故发现环节集中在站内作业时,两站间不易发现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发现的规律,从重视泄漏事故、研发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加强站间事故发现方法的研究、对托运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快速发展,运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安全问题,从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分析其安全运行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库。运用事故树法,根据各个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搭建事故树,识别危险源,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基于LEC法赋值3种因素指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环境差、机非混行、乘客的不安全行为以及驾驶员操作不当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源。自然灾害、驾驶员操作不当以及共享路权导致事故后果严重,风险等级高。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施工安全具有与质量、成本、工期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施工阶段有效的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减少或消除不安全的因素,是项目经理部必须考虑的问题。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六合同,在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计划、组织、技术等手段,控制事故的发生,对施工作业现场合理布置,做好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等基础工作,对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实现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一、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需要心理与交通行为 人们在道路交通活动中,应该说安全需要是第一位的,是占优势的需要,但这种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安全需要占优势时,人们可能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交通行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有利于交通安全,安全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当安全需要不占优势时,其优势地位会被其他方面的需要所取代,因而就会出现某些对交通安全不利的行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获取道路线形、驾驶员属性、车辆类型、事故形态等因素对山区公路穿村镇路段过境车辆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元双公路(元谋—牟定)2012—2017年事故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筛选出15个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决策变量,分析不同证据变量与驾驶员行为共同作用的推理结果。结果表明:不安全驾驶行为与危险事故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会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当涉及货车时,由于未保持安全距离,伤人事故率增加8.2%;在弯坡组合路段,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伤人事故率增加 19.6%;阴雨天行驶时,由于驾驶员判断失误,伤人事故率增加5.4%;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侧翻事故时,伤人事故概率增加3.1%。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预防事故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全科学的发展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安全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纵观人类安全科学的发展史,安全科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宿命论与无知观 此阶段是安全的无知阶段,人们认为遭遇灾害是命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只有听天由命地接受. 经验论与事后观 在这个阶段,人们经历的各种事故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但是并不知道提前来预防事故,只是"亡羊补牢".  相似文献   

15.
王明太 《交通标准化》2013,(14):132-134
目前山区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交通事故频繁,除了驾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车辆状况不良造成外,与路线的线形、交通环境等有一定关系,如长下坡急弯路段、视距不良和超高等。  相似文献   

16.
正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体现着城市的形象、文明素质和发展水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交车的需求及安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交车驾驶员必须文明驾驶、规范操作,确保行车安全。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决心要安全在与交通安全活动有关的人、车、路三大要素中,人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其中的人指的是驾驶员、乘客和行人。大量的交通事故表明,事故原因多是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驾驶行为不当造成。  相似文献   

17.
引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家在公路的建设方面也加快了步伐。随着施工项目的增加,在公路施工中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已然造成了国家和个人的重大损失,因此。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公路安全管理问题也愈加不容忽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公路安全管理现状,旨在解析事故成因,指出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减少施工事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大,公路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但安全生产事故也在逐渐增多,使人们在总结惨痛教训的同时不得不对安全生产去深思和研究.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很多,涉及到的责任主体很多,本文重点讨论公路施工中农民工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营运车驾驶员造成事故原因特征,结合道路交通事故人因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驾驶行为的本质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全意识、风险感知和驾驶技能为驾驶员引发交通事故主要致因,为驾驶员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对保障公路交通安全运输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海事责任的认定是我国海事部门的法定职责之一,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海损事故当事人对由于各自对事故的理解和判断的角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如果对海事机关就事故的认定不一致,可能会以诉讼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本文试图通过对海事当局具体行政行为的分析,找到一个判断该行为是否具备行政诉讼法上的可诉性的方法,在具体海事认定过程中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