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高架立体交通是许多城市改善和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方法之一,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口相比城市一般平面交叉口具有不同特性,研究高架桥下的平面交叉口特性、交通特征以及管理控制情况,对提高和改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太原市为例,研究延伸性高架桥下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以并州南路和南内环街交叉口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高架桥构建的交通区域系统和平面交叉口两个方面分析,提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的交通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变权理论建立变权综合评价模型对交叉口改善方案进行评价,可避免传统评价模型中采用常权的不合理性,同时可得出实施单向交通是改善交叉口交通状况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便于对饱和交通状况下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分级管理,需解决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重要性排序问题,综合考虑全路网中各交叉口之间的静态结构连接关系和动态流量影响,在改进PageRank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反应全路网动态变化的交叉口繁忙程度指标,并将该指标用于路网重要交叉口排序筛选来分析交叉口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排序越靠前的交叉口越繁忙也越重要,交叉口繁忙程度指标综合考虑了全路网交叉口状况,弥补了以饱和度为评价指标只能片面衡量单个孤立交叉口状态的不足,更准确地反映了饱和交通状况下交叉口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方法排序结果与饱和度评价指标排序结果相比,40%交叉口的排序升降幅度在3位以内,30%交叉口的排序平均下降了7位,其余30%交叉口的排序平均上升了8位。该研究结果为饱和交通状况下交叉口的合理分级提供了量化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急需管控的交叉口。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哈平路与幸福路交叉口为例,应用改进的F·韦伯斯特配时方法,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设计,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的车辆延误,消除车辆在交叉口行驶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交叉口相位及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古棕路与沪城环路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Webster配时方法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并运用Synchro仿真不同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延误情况,最终确定使交叉口延误最小、服务水平最高的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6.
不良天气对交通信号配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气条件是道路交通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理论上分析不良天气对信号配时的影响,然后运用SYNCHR0和SIMTRAFFIC仿真软件,对正常和不良天气两种条件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配时优化和微观交通仿真,研究表明:不良天气对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绩效将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针对不良天气专门制定的配时优化方案将改善交通状况、减少延误和提高车速,但是改善程度还与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哈平路与幸福路交叉口为例,应用改进的F·韦伯斯特配时方法,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设计,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的车辆延误,消除车辆在交叉口行驶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交叉口相位及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古棕路与沪城环路交叉口现有的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Webster配时方法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并运用Synchro仿真不同配时方案下的交叉口延误情况,最终确定使交叉口延误最小、服务水平最高的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数据库,运用分类、关联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宁市中心城区高峰时段道路交叉口交通量、进驶向交通量分布、交通运行特性以及典型道路交叉口进驶向交通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的结论对于深入研究和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Synchro�ĸ�Ӧ�źſ��ƽ���ڷ����о�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首先介绍了感应信号控制的机理及其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城市道路交叉口排队和延误的计算方法;在对北京市某一典型十字信控交叉口进行大量实际观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ynchr。系统对交叉口现状和采用感应信号控制后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对比分析.该交叉口采用感应信号控制后,东进口控制延误由78. 9s下降到21. 9s,西进口控制延误由144. Os下降到45. 9s,每车停车延误由原来的82.8s下降到28.3s,交叉口服务水平也由F级上升到C级,交叉口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常德市柳叶大道-紫缘路交叉口改造为例,通过调查现状流量和交通组织方式,从交通设计理念入手,以提高交叉口安全性和优化运行效率为目标,设计了交叉口渠化和信号控制优化方案,并对改善结果进行延误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交通改善方案使得交叉口通行能力增大了58%,车均延误减小了30%,明显改善了该路口的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路网中存在畸形交叉口的客观事实,在分析畸形交叉口带来的交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畸形交叉口交通改善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昭通市南顺城街和月牙路交叉口交通治理工程实例及改造前、后的对比评价,证明了提出的畸形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提出从系统最优原则出发制定交通管理策略的观点,建立城市区域系统最优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给出求解。最后,通过两个典型交通路网模拟验证最优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并获得控制目标交叉口绿信比、延误数以及区域交通网络总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复杂路口是城市交通的瓶颈,合理的交通组织是提高复杂路口通行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分析几何特征、交通运行及管理特征出发,提出复杂路口交通组织优化流程和方法。以重庆市某复杂路口为例进行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利用SIDRAINTERSECTION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复杂路口进行交通渠化、信号配时结合的交通组织优化可以明显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中有一类特殊的平面交叉口--近距离错位交叉口,如果处理不当会对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要想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近距离交叉口的合理控制,就需要根据交叉口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交通结构组成等进行综合调控。以天津市西湖道-红旗路-雅安道错位交叉口为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多个优化方案,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并探讨实施条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我国交通工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工作中的一个遗漏环节——交通设计。通过对目前交叉口空间设计范围以及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严重的情况下,合理的交叉口空间设计思想,和以满足效率、安全和环境指标为目的的交通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对在设计中如何考虑路网饱和度均衡、交通流运行顺畅、舒适、道路资源充分利用、安全、环境协调等因素给予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通过实例说明交叉口空间设计方法的应用,对交叉口空间设计中空间尺度的不合理认识给予了回应。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重要的节点,也是事故频发和造成延误的瓶颈点。为了缓解交叉口问题,借鉴先进的接入管理技术,探讨其在交叉口安全、效率等方面改善中的作用及应用,对改善城市交通安全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城市干道信控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提出信控交叉口的感知反应区域、 减速行驶区域、排队区域等上游功能区空间要素长度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红灯、黄灯 损失、黄灯起始、绿灯等信号时段车流运行规律分析,建立上游功能区长度模型.然后提出 考虑反应视距的下游功能区长度模型,从而确定基于功能区长度的信控交叉口最小间距 公式.最后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以某干道相邻信控交叉口为例进行计算及评价.评价 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满足最小间距的相邻信控交叉口区域交通安全水平较高;当间距 大于最小间距数值时,该区域交通安全水平趋于稳定.通过基于信号配时的功能区长度建 模,提出的最小间距计算方法可优化信控交叉口间距方案,提高交叉口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平行流交叉口左转多次停车问题,实现同一相位放行左转、直行和右转车流的同时,所有流向车辆最多停车一次,对平行流交叉口进行设计,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对比已有方案,选择左转右置的平行流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优劣. 根据车流运行特征,以车辆不存在二次停车,车车不冲突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并进行效益分析. 结果显示,与传统经典十字交叉口控制相比,平行流交叉口使通行能力提升60%以上,车均延误下降约 70%. 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不牺牲车辆权益的情况下,能消除左转和直行冲突,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为平行流交叉口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