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庆主城区两江水质近年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两江江段2006—2010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试验性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在不考虑大肠菌群的情况下,长江河段干流重庆主城区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水质变化起伏不大,断面水质大多为Ⅲ类,所占比例范围为30%~91.7%,长江支流嘉陵江河段两个断面Ⅲ类水质占70%以上,说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平水期和枯水期时,悬浮物的浓度降低,TP、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下降;少数断面个别年月TP、CODMn和石油类污染物超标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秦岭隧道排出水化学异常对地表水质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隧道施工和排出水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对两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现以饮用水水质都分因子为标准,将地表水水质划分为3个级别,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模型法对3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条河流水质良好,基本未受隧道施工及排出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水质水量联合角度评价鉴江流域可用水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满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水量平衡和污染物质的质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元系统的水量水质模型,依据水质水量资料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利用模型推求单元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最后推广应用到河流多区段系统。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到广东鉴江流域,计算该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可用水资源量与水质污染现状、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河道生态需水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长江17个地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长江水域17个观测点两年多的水质情况监测数据,确定了评价因子集,建立了评价因素矩阵,计算了影响因子权重,对长江水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了各水域的水质级别.计算结果表明,长江水质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从水质水量联合角度评价鉴江流域可用水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满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水量平衡和污染物质的质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元系统的水量水质模型,依据水质水量资料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利用模型推求单元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最后推广应用到河流多区段系统。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到广东鉴江流域,计算该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可用水资源量与水质污染现状、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河道生态需水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集雨面不同时期的窖水水质污染特征和生物降解作用研究薄弱的问题,以西北某农村水泥窖水为对象,通过为期一年的水质监测,考察了常规参数和细菌学参数的变化过程,评价了水质的优劣状况,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窖水水质因时间序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受集雨面影响较大;以砖瓦屋顶和水泥地面作为集雨面的窖水水质最优;与常...  相似文献   

7.
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三峡库区河段的水质监测与评价分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介绍了三峡库区河段水流水质在两次同步观测时段的沿程变化情况,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4个重点断面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论认为洪水期的水质偏差.认为在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水位抬高,流速减少,大量泥沙淤积在库区内,将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应及早研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AHP法在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层次分析理论建立了科学的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递阶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得各水质污染因素对水质污染的贡献分值,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了各指标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9.
迟胜超  张震远 《北方交通》2021,(2):88-91,94
地下水对隧道混凝土的腐蚀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岩土工程重要的研究内容.以青岛某隧道的排水水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隧道排水的的水质特征以及不同浓度的概率分布,并对其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H值、氯化物、硫酸盐和浓度正态性检验呈正偏态分布,浓度服从正态分布.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各水质指标波动范围不大,各取水点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供水管网水质建模的定义、作用及意义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对国内外常用的一些管网模型软件作了简单介绍,提出目前国内水司应重点加强对管网优化投氯水质模型的研究,最后对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应用前景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1.
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岷江流域为例,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及其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探讨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表现为:①水量减少.岷江流量明显减少,70~80年代与30~4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减少9.5%,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10m左右.洪旱灾害更加频繁.②岷江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岷江高场站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6年的0.21增加为2000年的0.34,水质级别由“较清洁”变为“轻污染”.③生态环境恶化.岷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和干旱河谷扩大,水土流失也有加剧的趋势.针对这些变化,要保障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安全有必要采取下列对策:即必须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推进水利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防治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岷江流域为例,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及其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探讨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表现为:①水量减少.岷江流量明显减少,70~80年代与30~4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减少9.5%,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10m左右.洪旱灾害更加频繁.②岷江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岷江高场站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6年的0.21增加为2000年的0.34,水质级别由“较清洁”变为“轻污染”.③生态环境恶化.岷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和干旱河谷扩大,水土流失也有加剧的趋势.针对这些变化,要保障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安全有必要采取下列对策:即必须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推进水利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防治水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长江流域航运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长江流域航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模型,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效应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指标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12.9%,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长江流域航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航运污染主要来源于船舶事故污染和船员生活污染,占总污染90%以上;人口、水环境、航运及工农业协调增长模式有助于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船舶事故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航运污染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详细介绍了排水板打设施工技术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包括打设机理、施工定位、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发展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由大中小城市在一定地域内聚集而成的,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轴线、圈层和网络特征。由于各中心城市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面临严重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行政分割、产业趋同、缺乏创新的合作模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针对这些障碍,本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干线水位预测建模复杂、数据不全的问题,利用长江干线真实历史水位观测数据,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研究贫数据下长江干线水位预测.根据灰色系统中数据越近越有价值跟拟合曲线为指数曲线的特点,通过重新构造生成序列和重新定义初始边界条件对GM(1,1)模型进行优化并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优化后的模型能更准确的预测水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哈尔滨地区松花江流域的水文地质特点论述了松花江特大桥南岸水中承台采用井点降水法施工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水域通航安全进行评估,指出大桥通航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桥桥区水域相对应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桥梁主管部门及船舶安全过桥提供参考,对缓解大胜关长江大桥桥区水域通航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