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正锦 《中国船检》2012,(7):I0002-I0002
5月28日,NK主席兼总裁Ueda宣布.NK入级船队已突破2亿总吨。NK成立于1899年.1997年突破1亿总吨.1999年成为世界最大船级社。2007年,NK成为首家入级船队超过15亿总吨的船级社。2011年9月底.NK船队突破19亿总吨。  相似文献   

2.
钟和 《珠江水运》2014,(2):31-31
日本船级社(NK)日前公布,截至2013年11月底,NK入级船舶突破2.2亿总吨,合计入级船舶8511艘。  相似文献   

3.
根据英国劳氏船级社公布的数字:1997年巴拿马商船队的登记吨位为9110万总吨,约占整个世界商船队的17%。比1996年增长了11%,成为世界第一大商船队,比第二名的挂利比得亚旗的商船队多3100万总吨。1997年利比利亚商船队的吨位仅微长0.1%,达到6000万总吨。处于第三位是巴哈马船队,1997年比1996年增长了4.6%,达到2550万总吨。1997年世界商船队达到了创历史最高纪录的52220万总吨(85494艘),比1996年增加了143万总吨。世界商船队的平均船龄为19年。船龄最短的是集装箱船,平均为10年。最长的为客货船,平均为30年。1997年共完工新…  相似文献   

4.
亚洲市场新造船的人级注册历来是各大船级社的竞争之地。近年来中国与韩国入级ABS的船舶大幅增长。截止2008年9月底的统计,注册ABS船级的吨位总量达到1.41亿总吨,比2006年的1.2650亿总吨增加11%,创历史最高纪录,接近位居第一、第二的NK和LR,对ABS而言,预计2009~2010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5.
7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的航运曾经一统天下,是世界唯一的国际航运中心。1975年英国的船舶达到刨纪录的5亿载重吨,占世界总吨位的9%。世界最大船公司纷纷把总部设在伦敦。从伦敦向世界发布的航运价格指数和航运信息至今仍在供航运界进行航运决策。但是,自从1975年以后,英国的航运地位持续下降。1983年.英国的载重吨位下降到2.5亿载重吨.仅占世界总吨位不到4%。  相似文献   

6.
1996年初,世界300总吨以上的全集装箱船队共有船舶1747艘,3851.9万总吨,载重量4323.4万吨,载箱量267.9万TEU,分别占世界商船队总数的4.7%、8.4%、6.2%和58.8%。为了便于航运界对世界集装箱船队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历史演变、国籍、大、小、船龄、吃水等方面,对这支船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世界海运发展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水平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世界各国和地区海运业的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国家如希腊,人口仅1000万,占世界人口总数1.6‰,船队运力却高达1.6亿载重吨,占世界船队总运力的18.2%,人均运力达15.32载重吨,为世界人均值的117倍;有的国家如瑞士,是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人口不过700万,船队运力却也达到947万载重吨,人均运力1.34载重吨,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10倍;也有人口众多、海岸线漫长的大国如印度,人口10.5亿,船队运力1248.3万载重吨,人均运力仅0.012载重吨,为世界人均数的9%;  相似文献   

8.
数据     
《中国海事》2014,(9):3-3
1.42亿载重吨 目前,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船队总运力的8%,居世界第4位。港1:3年货物吞吐量已达118亿吨。420万总吨今年上半年,我国海运市场的总的运力大概减少了420万总吨,跟去年同期比较占到总运力的6%。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化的迅猛发展,是本世纪世界航运业的一件大事。髓之而来的是集装箱船队的高速增长。1970年,世界上共有160艘集装箱船、190.8万总吨,到1994年已增长到1387艘、3042.9万总吨,24年共增长约15倍,平均年增12.2%。与此同时,世界杂货船队则由22366艘、7239.6万总吨变为17357艘、8067.6万总吨,共增长11%,平均年增0.45%。  相似文献   

10.
STX造船海洋日前与日本海事协会(NK)签署一项合作协议:联手开发目前世界最大的40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石运输船(VLOC)。该VLOC将具备节省燃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德国不来梅航运经济和物流研究所(ISL)近期的统计数据,2001~2005年全球商船队运力增长1.093亿载重吨.年增率达3.3%。截至2005年1月1日。全球300总吨以上(含300总吨)的船舶共计39932艘。合8.8亿载重吨、940万TEU.与去年同期相比载重吨和载箱量分别增长了5.7%和9.1%。按船种分。液货船(包括油轮、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的运力为3.684亿载重吨,占世界商船总运力的41.4%。比2001年增长4080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12.
史婧力编译 《中国船检》2011,(4):I0013-I0013
日本船级社(NK)总裁NoboruUeda日前在东京新闻发布会上称.NK有信心将市场份额扩大至25%。目前NK入级船舶共7372艘,总计18亿总吨.排名世界第一,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0%。而LR市场份额为18%,ABS为17%.DNV为15%。NK将通过减少船级取消,加强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小丁 《集装箱化》1993,(10):6-6
劳氏船级社最近出版的《世界商船队统计》中说,到1992年底,全世界民用船舶共有7万9726艘,4.452亿总吨,其中运输船舶为4万1303艘、4.21亿总吨,运输船舶的平均船龄为17年,其中集装箱船平均船龄为11年,杂货船为20年,散货船为13年,油船为16年,多用途船为14年,化学品船为11年。  相似文献   

14.
丁力 《海运情报》2005,(4):20-20
据英国劳埃德统计,2004年新造船接单量日本比上年减少25%,为1551万总吨,韩国减少24%.为2235万总吨。在世界总接单量中所占的比例,韩国为44%,日本为30%,两国的差距已越来越大。2004年的新船建造量,日本为1403万总吨(增长11%),韩国为1460万总吨(增长7%)。  相似文献   

15.
《船艇》2001,(3)
2000年韩国造船业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世界造船业霸主的日本远远地抛在其后。据克拉克松统计,2000年韩国船厂获得的造船订单为1610万总吨,而日本仅为1130万总吨。世界三大造船企业——韩国的现代、三星和大宇目前所建造的船舶占世界总量的25%。而中国的接单量约为430万总吨。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09,(3):23-23
日本海事协会(NK)4月8日与STX造船海洋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设计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0万载重吨矿石运输船(VLOC)。根据协议,双方将对VLOC的货舱、货舱盖数量、燃料舱等的结构及放置位置、船中央横断面的结构等展开研究,目的是让船舶发挥最大效益,大幅降低燃料费用和运输费用。据了解,双方计划于今年7月份完成船型的开发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克拉克森统计,2007年新造船接单量韩国为3200万修正总吨(CGT),比上年增加7成,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中国居第二位,为2920万修正总吨,约增长1倍,日本居第三位,650万修正总吨,减少6%。全世界的新造船接单量增长60%,为7920万修正总吨。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07,(6):20-20
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确认,日本船级社2007年8月底入级船舶6729艘,超过1.5亿总吨。该船级社由此成为世界上首家入级船舶突破1.5亿总吨的船级社。 8月份,日本船级社入级船舶净增91.6304万总吨。日本船级社表示,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业绩,主要是全球造船市场火爆,迎来了大型船舶建造高峰,从今年年初到8月份,全球新增入级船舶已超过去年同期大约1000万总吨。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世界上在实行开放登记国家登记的船舶数量有增无减,这一现象对国际航运业及世界商船队的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世界各国航运政策调整带来了变革。据ISL统计,截至1998年7月底,开放登记国家300总吨以上的船舶共有17891艘,达到 31160. 3万总吨,占世界船舶总量的68.1%。 一、船舶开放登记制度的现状 船舶开放登记主要包括方便旗船籍制度和第.7船籍制度。方便旗船是指在实施开放登记的外国登记,悬挂该国国旗,享受登记国所提供的各种优惠,在航运市场上进行营运的船舶。方便旗船是船东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以来,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钢产量达到2.73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26%。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48亿吨,2004年进口2.08亿吨,从2003年开始超过日本的进口量,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进口铁矿石大国。铁矿石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散货进出口中的最大货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接卸散货的主要品种,在港口的吞吐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2004年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进港金属矿石吞吐量为2.09亿吨占全国沿海外贸进港货物吞吐量的33.5%,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达4.31亿吨,占总吞吐量的13.0%。我国进口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约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0%,在全球铁矿石运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