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轮胎作为最重要的配套部件之一,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了解,去年我国轮胎产量为2.8亿条,预计今年全国的轮胎需求总量将超过3亿条,增幅在15%以上。然而,从国内汽车市场轮胎配套格局看,国外轮胎生产商占据了70%的轿车配套市场,自主品牌企业只占30%。而在商用车轮胎配套领域则恰恰相反,自主品牌轮胎制造商占据70%的份额,国外汽车制造商占30%。业内专家分析表示,自主品牌轮胎制造商在轿车配套市场上不占优势的原因是受到了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生产规模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公路》2005,(12):218-2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使得轮胎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急速膨胀的增长时期。目前我国己成为轮胎生产与消费大国,据统计,2003年我国轮胎总产量达到1.88亿条(扣除摩托车胎后为1.55亿条),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位,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4年达到了2.39亿条(扣除摩托车胎后为2亿条左右),预计2005年将达到2.7亿条。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轮胎,  相似文献   

3.
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集轮胎和相关产品的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实体。而佳通(中国)的轮胎配套可谓陪伴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08,(23):10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之一。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中国的轮胎生产是全球增长最快市场,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已占世界轮胎市场份额的9%。2007年,中国生产了3.3亿条轮胎。其中5,000万条属于全钢重型轮胎。  相似文献   

5.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4,(19):36-37
伴随着汽车产量的猛增,未来几年电将是我国轮胎工业以及橡胶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去年,我国实际汽车轮胎产量约为1.55亿条.2004年预计将达到1.8亿条。对于轮胎的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轮胎的子午化进程正在加速,并逐步威为轮胎发展的主流产品。同时,轮胎产量激增也导致了橡胶消耗量的迅速扩大。我国近年橡胶消耗年均增长率高达11%.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耗胶大国。另一方面,国际橡胶价格的上涨,国内资源的紧缺。且前使用的橡胶55%左右都依靠进口,这些给轮胎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轮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04,(4):66-67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和市场也变得日益活跃起来,汽车轮胎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直接与路面发生接触,不仅担负着承载、滚动的作用,而且通过其花纹与路面产生的摩擦力,成为汽车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直接执行者。所以,轮胎作为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和需要经常更换的消耗品存在于市场上。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达2.8亿条,2007年轮胎产量更是增长为5.56亿条,几乎是2006年的两倍。但在如此高产量的背后,中国轮胎市场却还有待于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张晖 《世界汽车》2003,(9):25-26
轮胎作为汽车的主要配件,在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运输和汽车工业的日益发展,对轮胎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国内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延伸,面对加入WTO后的诸多机遇,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及相关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轮胎行业也在其中。不过,随着世界各大轮胎制造企业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办厂的增多,国内中重载货车轮胎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呈现出多规格、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林红 《辽宁汽车》1997,(2):38-40
我国从6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子午线轮胎,目前全国已有八条引进生产线批量生产子午线,在国外,子午胎占有轮胎市场的60%以上,是当今轮胎发展的方向,被誉为“节能胎”,发展和使用子午线轮胎对汽车节能降耗,节约橡胶原材料和石油资源有重大意义。占  相似文献   

10.
少校 《车时代》2006,(3):110-113
轮胎作为汽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也是汽车所有性能表现的唯一途径,它的发展足以代表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为了更加出色地将汽车的性能发挥出来,同时也为了在各种情况下保证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和安全保障,对轮胎的研究和开发便成为汽车工业中很重要的一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陈工 《汽车与配件》2002,(40):31-31
据悉,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轮胎生产格局随着一系列欧洲工厂的关闭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一些世界轮胎业的巨头纷纷关闭了一部分设在欧洲家门口的工厂,转而在遥远的中国来投资建厂,使中国轮胎工业呈加速发展势头。 固特异公司准备在其大连的工厂投资1.2亿美元,以巩固其在高性能轮胎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为了满足远东市场需要,固特异大连工厂的产量将在现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熟知的美国轮胎制造商固特异橡胶轮胎公司不久前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宣布黄辕出任固特异中国区总裁,同时马海安先生出任中国的乘用轮胎副总裁。除了宣布人事任命外,固特异还宣布将会大力发展商用车轮胎,并进入到整个替换市场和终端市场当中。同时,由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固特异在大连普兰店建设新的工厂用来生产轮胎。目前,大连普兰店工厂在2月份已经推出了第一条研发用轮胎。固特异运用先进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计划在未来几年当中将普兰店工厂整个乘用车轮胎和商用车轮胎的产能提高到1050万条和100万条。而这些生产出来的乘用车轮胎和商用车轮胎将投放于中国、德国、日本等市场。  相似文献   

13.
轮胎故事     
到底要啥胎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无疑给中国的汽车、摩托车爱好者带来了喜讯。尤其是,我们这帮骑大摩托车的家伙不必“托岳父大人回国时扛一条轮胎回来了。”过去,换轮胎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按照原车的尺寸换上就可以了。可是如今轮胎的品种丰富了起来。在国外,如果一家轮胎门市经销一个品牌的摩托车轮胎,每种一套,那么这家门市要备上150套以上的库存,要是店家经销两三个品牌的轮胎,那就了不得了。  相似文献   

14.
庄严 《运输车辆》2009,(12):23-23
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针对2009年9月,美国不顾中国强烈反对,启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限制我对美轮胎出口一事发表文章,提出5项措施,以维护我国轮胎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召开了“推广应用子午线轮胎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师兼科技司司长陈敬明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化工部橡胶司、交通部运输管理司、物资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金杯公司、各汽车厂和橡胶厂等。化工部橡胶司介绍“我国子午线轮胎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情况”交通部运输管理司介绍“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子午线轮胎应用现状以及对装用子午线轮胎车辆的需要”,交通部计划司介绍“我国公路建设现状和‘八五’发展规划”,物资部化轻司介绍“子午线轮胎翻修厂点现状和‘八五’发展规划”,中汽总公司科技司陈敬明司长作了“汽车工业推广应用子午线轮胎的意义”的报告。代表们参观了北京轮胎厂引进的意大利皮列里公司一条年产30万套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并分轿车和轻型车、中、重型载货车两个小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工业应由生产大国走向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工业已有近 5 0年的历史 ,正在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的汽车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十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1994年出台和实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准备进入WTO起了重要作用。 2 0 0 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汽车产量突破了 30 0万辆大关 ,轿车产量突破了 10 0万辆。重要的是 ,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发生了巨大的数量变化 ,而且在质量上出现了有意义的发展和提升。一、中国汽车工业在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对入世的挑战充满信…  相似文献   

17.
当本世纪初泄气保用轮胎进入市场时,预计它将在汽车工业取得非凡的和惊人的进展。2000年宝马是第一家将该技术引用在其Z8生产车型上的汽车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轿车上常用的子午线轮胎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装车试验,对比、评价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性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以汽车的使用性能为侧重点,探讨轮胎与整车匹配的  相似文献   

19.
陆刚 《城市车辆》2008,(9):59-63
1节能环保轮胎翻修有商机 长期以来废旧轮胎的回收和处理一直是长期困扰轮胎用户的难题。废旧轮胎具有很强的抗热、抗机械性,并很难降解,几十年都不会自然消失掉。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并且引发火灾。被人们称为“黑色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废旧轮胎达10亿条以上。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轮胎生产国,每年新轮胎产量约为5qL条,当年产生的废旧轮胎有5000多万条,约140万t,目前每年的处理却只有20多万t。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私家车拥有量的极速增加,轮胎翻修也因其巨大的潜在商机成为我国一项新兴的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支柱,2003年,全国累计生产汽车444万辆,同比增长35%以上,位居全球第三位,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各行业之首,预计2004年全年产量将达500万辆以上。在汽车市场“井喷”繁荣的背后,我国汽车工业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