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智利以发展重点资源产业为主,而不以汽车产业等重工业为发展方向。智利当地几乎没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均需进口。智利本国不生产汽车,但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千人汽车保有量近180辆,汽车普及率远远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2010年智利汽车保有量为305.3万辆,较2009年增长7.7%,其中,乘用车保有量197.8万辆,商用车保有量107.4万辆。智利汽车销量已由2001年的9.8万辆提升至2011年的33.4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正在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进口汽车市场受政策性因素及国内需求量下降的影响,整体走势一直比较低迷;另一方面,在低端商品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汽车商品出口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  相似文献   

3.
2020年汽车平行进口行业发展概况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同时面临产品供应不足和需求不振双重压力。2020年,我国进口汽车93.3万辆,同比下降11.4%,近10年以来首次跌至100万辆以内。受新冠肺炎疫情、排放标准升级等因素影响,平行进口汽车市场降幅尤为明显。2020年,我国平行进口汽车共进口7.8万辆,同比下降49.8%,占汽车进口总量的比例降至8.3%;平行进口汽车终端零售10.78万辆,同比下降30.3%。  相似文献   

4.
新春贺词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最跌宕起伏、最令人激动和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遭遇世界金融危机、世界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逆市而上,一年增产500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凸显了中国对拉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了汽车大国的地位,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实现汽车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1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60年的历史,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制造体系,具有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还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品的使用与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2年中国进口了2.84亿t石油,进口占到58%,2013年可能达到60%。所以在石油供应问题上,汽车产业将首当其冲。环境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进口汽车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量将不断增加,从而将对我国的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保护手段减少这种冲击,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优势 1.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 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后发展良好,2002年汽车总量迈上了300万辆的台阶,随后几年,产量逐年递增,2004年已超过500万辆。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05年汽车产量将超过550万辆,我国将成为超过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放开,我国汽车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市场。2000-2005年,我国汽车进出门贸易呈跨越式增长,2000年进出口总额为80亿美元,2005年已飙升至280亿美元。2005年1~6月份汽车进口总额为63亿美元,同期出口为9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2005年的汽车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超过300亿美元,且出口大于进口。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成为汽车产业进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公告,自2005年10月1日起,进口汽车应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保税区不得再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我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承诺: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汽车及其关键件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在2004年6月1日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保税区禁止开展进口汽车保税业务,所有进口口岸保税区不得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汽车。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5年9月14日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联合公告(2005年第44号)称,自2005年10月1日起,进口汽车应直接在口岸海关办理进口报关、纳税等手续,保税区不得再存放以进入国内市场为目的的进口汽车。由此,几经延期的进口车“落地完税”政  相似文献   

10.
冯刚琼 《世界汽车》2002,(11):25-26
1印度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 1.1对外政策的调整 1954年,印度政府规定不允许外国跨国汽车公司插足印度汽车工业,对整车的进口关税曾高达350%,对进口汽车零部件也实行高关税.1986年,印度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仍高达40%.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的宏观背景下,本文对东盟四国汽车市场进行详细的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分析。东盟四国开始进入或是即将进入汽车大规模普及阶段,具备了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泰国取代马来西亚迅速成长为东盟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趋势引发我们对国民车和进口替代汽车产业政策的反思;印度尼西亚是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东盟第三大汽车市场,市场增长稳定;菲律宾是东盟惟一在零配件产业具备出口竞争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由高速增长期回归到稳定的理性增长。消费升级、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汽车产业、特别是进口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东盟各国汽车市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区域汽车产销持续增长,是世界汽车市场重要的增长极。按照汽车自供率水平,可把东盟各国汽车市场分成四类。即,汽车出口国——泰国;汽车自供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汽车进口量超大国——越南和菲律宾;汽车完全进口依赖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目前东盟各国都在采取符合各国国情的产业政策,积极培育扶植各自的汽车产业。东盟正处在推行一体化进程中,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东盟国家间的发展鸿沟。  相似文献   

14.
1 案件背景 为规范和加强对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管理,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于2005年2月28日联合发布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步,从量变到质变,出现了从合资发展转变为自主创新发展,汽车产品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汽车产品出口转变为技术、资本输出, 从融人世界发展转变为参与世界汽车产业调整等一系列重要的转折。在汽车产业技术和发展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表明了世界汽车加工业向我国转移调整的结束,呈现出我国参与重新分割国际市场新格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海外并购、国内重组的大征战之后,谋求整体上市已经成为2010年汽车市场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产业对推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5-10年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从汽车市场、组织结构、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业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车市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超高速发展期后,将转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04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500万辆以上,特别是轿车需求总量将达240~2 50万辆。展望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尽管将有50余款新型轿车投放市场,但降价仍将是汽车市场的主旋律;同时2004年又是进口汽车市场的“调整年”和我国汽车实施配额保护政策的最后一年,因此进口车市场变数增大,进口车对国产车的竞争压力开始加大……  相似文献   

19.
时下,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世界汽车市场整体看依然比较低迷,但得益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和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300万辆大关,超过日、美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和头号汽车生产国。  相似文献   

20.
《时代汽车》2007,(3):8-11
自我国第一部产业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并实施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像某些人之前所预言的那样,随着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和取消进口许可证而遭受灭顶之灾,相反中国汽车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汽车产品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现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实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规定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和核准制两种投资管理方式.这种投资管理方式设定的一种目的是为了把过去的审批制极大地简化,另一种目的是为了兼顾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