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水河特大桥主塔群桩采用水下桩浇筑工艺,为保证桩基成桩质量,采用在机制砂中掺河砂,优化细集料颗粒级配的方法减少砼坍落度、扩展度损失,提高砼施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文中试验条件下,在机制砂中掺入河砂拌制而成的砼施工性能得到提高,掺量约30%时效果最佳,可满足现场超长、大直径水下桩灌注施工对砼和易性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无砂砼作为排水基层是一项新技术,文中介绍它的一些特点,并提出了配合比设计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无砂砼性能的研究,说明了其作为排水基层不同于一般砼的性能试验方法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石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石粉。为了很好地分析石粉对低强度等级砼性能的影响,探讨砼用石粉含量的限值,达到强度设计和抗渗性的要求,文中以南宁外环路房建标的 C25、C20砼实体工程为基础,探讨了掺入减水剂对砼抗渗性、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砼强度和抗渗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吉罗公路机制砂砼路面质量,提出认真抓好原材料控制,做好砼配合比设计是质量保证前提,抓好施工和易性是关键,做好施工振捣、收水抹面等工作是保证相关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不同岩性机制砂在沥青路面的应用,选择3种岩性机制砂制备沥青混合料,分析机制砂岩性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并探索抗剥落措施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机制砂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比均略高于辉绿岩机制砂混合料,远高于花岗岩机制砂,冻融劈裂试验也显示出一致的规律;相比花岗岩机制砂,辉绿岩机制砂混合料动稳定度提升52.6%,石灰岩机制砂混合料动稳定度提升45.2%;低温状态下,花岗岩机制砂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最差,石灰岩机制砂和辉绿岩机制砂混合料的低温弯拉应变优良;使用抗剥落措施后,花岗岩机制砂和辉绿岩机制砂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残留稳定度比提升5%以上,残留强度比提升16%以上,动稳定度提升5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刘信才  邓俊双 《隧道建设》2022,42(Z1):249-256
为掌握隧道洞渣采用不同干法工艺制备的机制砂品质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定砂石联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CMS)和制砂楼单产干法工艺机制砂(代号SMS)的性能指标,对比研究CMS和SMS 2种机制砂配制的C35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和抗冻性及石粉含量在5%~14%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SMS机制砂的亚甲蓝(MB)值、压碎指标等核心指标显著优于CMS机制砂; 2)相同石粉含量下,CMS机制砂混凝土达到同等工作性所需减水剂掺量显著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冻性能低于SMS机制砂混凝土,干缩率高于SMS机制砂混凝土; 3)石粉含量增加对CMS机制砂和SMS机制砂的MB值及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和程度有明显不同,建议SMS机制砂中允许石粉含量为10%,CMS机制砂允许石粉含量为5%。  相似文献   

7.
细集料是沥青路面不可缺少的材料组成部分,由于天然砂的粘附性较差又是一种有限资源,品质较差的石屑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致使机制砂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应用及与其他细集料的性能差异,实验研究了机制砂及石屑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应用状况的跟踪,证明了机制砂是优良的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力。进一步的经济性分析表明,机制砂的价格因索不应成为其推广应用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桥面破坏时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修复的难题,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石灰岩骨料砂率及温度对抢修砼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最优砂率为0.39时,砼塌落度最大,1、7、28d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均较好;随着温度的升高,砼的初、终凝时间逐渐缩短,其强度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室外温度高于30℃后其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机制砂级配对C50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选取7种不同细度模数以及按分计筛余0%、2%、4%、6%、8%、10%调整石粉含量的片麻岩机制砂,分别配置C50高性能混凝土,测定其工作性能和强度。结果表明:1)机制砂级配参数中细度模数及石粉含量对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较大,当机制砂细度模数约为2.9时,可提升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2)随着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最佳石粉含量为4%左右;3)研究结果可供片麻岩机制砂在C50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泵送砼的配合比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明 《交通科技》2002,(3):25-26
砼泵送技术在施工中提高效率,省劳力,费用低,文中讨论砼的可泵性以及砼拌和物坍落度,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砂率,外加剂对砼泵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目前天然砂资源缺乏,机制砂比天然砂空隙率小,粒形和级配较差,影响拌和物的质量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的现状,在试验室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为了消除机制砂混凝土的不利因素,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并与天然砂混凝土进行比较,大量试验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优良,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可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于自清 《路基工程》2006,(2):99-100
株六复线施工中河砂极度匮乏,采用机制山砂替代河砂。介绍机制山砂的物理性能指标与标准值的比较分析后认为,机制山砂代替河砂可以满足规程要求。通过机制山砂与河砂的应用比较,表明机制山砂拌制的砼坍落度大、和易性好,强度提高;通过掺入SWR减水早强剂,解决了机制山砂含泥量大的问题,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机制砂代替天然砂既环保又节约天然资源,变废为宝,机制砂的性能优于天然砂,且使用机制砂有成本低的优势,加之社会及环境效益显著。不仅在普通混凝土中可用,也极适合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推广应用,是今后混凝土工程应用中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沈海复线仙游(福州界)至南安金淘高速公路莆田段机制砂施工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措施,从技术指标要求、环境条件、质量控制条件以及生产厂定点管理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4种不同岩性的机制砂、水泥、粉煤灰等为原料,在不同养护龄期下,制备强度等级为C30、配筋及砂率不同的机制砂混凝土试件,通过钢制加载架对试件提供稳定荷载,利用机械千分表对试件变形进行双面测量,研究等强条件下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找出干扰机制砂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的指标。试验结果显示:4种机制砂混凝土干燥收缩值比较类似,4种岩性的机制砂混凝土在测试前30 d干燥收缩值增加的速度较快,30 d后增长较慢;4种机制砂混凝土徐变应变和徐变系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凝灰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收缩徐变性能最好的是石灰石机制砂;普通砂混凝土的收缩值低于石灰岩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值,且养护龄期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收缩性能与养护龄期成正相关;机制砂混凝土的徐变系数和徐变挠度随配筋增大而降低,配筋为4?14时试件的徐变性能最好;荷载为6 kN时徐变性能最好,荷载为2 kN时徐变性能最差;徐变挠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湿度的增加而降低;石粉含量同机制砂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成正相关,且当石粉含量低于12%时,收缩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制砂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中应用存在疑虑的问题,结合湖南吉茶高速公路建设情况,针对机制砂特性以及粉煤灰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对C50T型梁机制砂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因素,优选了施工配合比,并对成型T梁进行了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完全可以配制出强度和工作性能满足T梁要求的高强混凝土,且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和石粉用量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并测试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工程需要,石粉的掺人改善了混凝土的干缩性能.  相似文献   

17.
池浩  解威威  韩玉  翁贻令  胡以婵 《公路》2023,(2):292-296
受限于运输条件和石材的稳定性,公路工程机制砂尾料往往难以有效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此提出基于游牧式粉磨机的机制砂尾料绿色资源化利用技术。首先,对广西6条高速公路石灰岩机制砂生产线尾料处理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尾料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应用;其次,针对公路工程常地处偏远地区的特点,采用游牧式尾料研磨加工处理设备,提出将尾料加工为合格的石灰石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最后,对成品的理化性能及制备成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试验检测,同时围绕具体落地项目对该技术的经济前景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机制砂尾料细度与活性指数不满足规范要求,经处理后形成的石灰石粉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制备的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公路工程机制砂尾料处理提供了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环境并且节约成本,河砂的开采必须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机制砂生产已迫在眉睫。对机制砂的主要成分以及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介绍。在多条机制砂生产线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重点采用河砂以及机制砂试配了C30水下桩基混凝土与C25隧道二衬防水混凝土,得到了机制砂的物理性能以及两种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试验同时考虑了掺粉煤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的物理性能以及试配的两种混凝土的性能均达到同等级河砂混凝土的性能标准,适用于水下桩基混凝土与隧道二衬防水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4种机制砂与1种天然砂,分级筛分后统一调配成Ⅱ区中砂,研究了5种调级配砂对胶砂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干缩性能与开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棱角性的增强,胶砂的流动性变差,但其对胶砂的力学性能、干缩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更高,干缩率也更低。调整级配的机制砂的开裂敏感性较原状机制砂和天然砂都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20.
康梦安  胡卫涛  周世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178-181,M0020,M0021
为了研究机制砂和天然砂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机制砂和天然砂分别制备了C50、C55高强混凝土,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变形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天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水渗透能力均优于机制砂混凝土;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后期体积变形性优于天然砂;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不适用于高强机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