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墩梁隧道为背景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和反光模片进行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通过量测数据分析,比较了双侧壁导坑、单侧壁导坑和三台阶开挖施工工法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得出了不同施工工法在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施工中控制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隧道出口工程实例,介绍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关键施工技术:长管棚加导向墙与超前小导管预支护,CRD施工方法,及利用监控量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对控制施工变形量、防止隧道塌方是有效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施工工法在翔安海底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翔安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方法,对CD法、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大跨度海底隧道修建过程中,施工工法对隧道结构的变形及受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应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隧道拱顶下沉量比CRD和CD法小,而CRD法施工引起的该值又比CD法小;在控制隧道结构水平收敛方面,CRD法效果最好,它所引起的隧道水平收敛量值明显低于双侧壁导坑法和CD法.在支护结构安全性方面,应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隧道结构受力较好,结构安全系数较大,而采用CD法施工时,隧道边墙安全系数小于1.因此,在翔安隧道施工期间,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为合理工法.  相似文献   

4.
王兴彬 《隧道建设》2017,37(Z1):121-127
隧道施工工法在控制位移变形、资源投入、工程进度、施工成本以及保证施工和结构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解决炭质片岩隧道修建过程中存在的大变形、坍塌、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开裂等问题,以谷竹高速公路宴家隧道、关垭子隧道为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含绢云母炭质片岩隧道施工工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软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的地质特征和隧道的断面大小对施工工法进行了优选,经过现场实际验证,说明三台阶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控制围岩大变形,且控制能力依次增强,另外超前预支护对预防隧道坍塌有显著的安全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铁路双线软岩隧道控制大变形施工工法比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勇  刘仲仁  王维高  寇江 《隧道建设》2010,30(2):134-136
为解决双线软岩隧道施工中普遍存在沉降和收敛过大、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导致拆换拱的现象,通过介绍兰渝铁路两水隧道施工中应用的几种工法,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从安全、进度和设备利用方面进行比选,得出大拱脚台阶法比较适合于双线软岩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6.
王小军  李建斌 《隧道建设》2007,27(4):57-59,64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大断面全-强风化花岗闪长岩隧道开挖施工工法、施工组织和机械化施工配套技术等施工手段的实施情况,介绍了大断面隧道CRD工法施工对该地层的适应性和实现安全快速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机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沈峰  成词峰  周俊书 《公路》2012,(1):208-211
在现场调研及隧道监控量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十房高速公路通省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通过分析该隧道大变形破坏的特点,从围岩岩性条件、工程结构受力和施工因素等方面对该隧道的大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省隧道发生大变形的主导因素是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和软弱围岩,而前期施工措施不当是产生大变形的诱因.结合研究成果提出针对大变形段的治理措施,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治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昌伟  戴斌 《隧道建设》2011,(Z2):21-25
现场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设计和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为大断面单线隧道,采用传统的围岩量测方法进行围岩变形观测难度较大,为解决围岩变形量测点位置较高、人员靠近困难的问题,在施工中采用了无尺量测技术。结合无尺量测技术在西秦岭隧道TBM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利用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的原理及量测数据的分析。无尺量测技术解决了量测对施工的干扰,同时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被隧道施工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站仪非接触隧道变形量测方法是一种快速、及时和有效的监控量测方法,它可用于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监测。本文介绍了这种方法在老营庄湿陷性黄土隧道的监控量测应用。针对湿陷性黄土开挖后变形大,变形快的特点,采用全站仪量测可快速监测,对现场施工干扰小,结果可直接指导隧道现场施工,及时服务现场动态施工。  相似文献   

10.
以灯草塘隧道双连拱隧道为例,结合地质条件差、埋深浅、跨度大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本标段连拱隧道特点的隧道监控量测内容,以及相应的量测要求,获得了隧道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钢支撑内力和围岩压力等数据资料,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围岩变形,经实践检验监控量测确实起到指导现场设计与施工的作用,为隧道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李金梗 《隧道建设》2008,28(4):399-402
分析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以及内力量测对隧道结构安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跨度海底隧道采用CRD法施工时,以隧道拱顶下沉为主作为施工监测控制基准比较合理。结合在建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和工程险情资料,对该隧道CRD法(导坑施工顺序1-3-2-4)施工位移判定基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拱顶下沉量以及拱顶下沉速率的控制基准。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厦门东通道CRD法施工段中隔壁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CRD法修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临时中隔壁的研究很少,结合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中中隔壁的变形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这为实现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高海宏 《隧道建设》2008,28(2):191-196
重庆临江门车站隧道地处繁华城区,周边环境复杂,隧道开挖断面为420.96m2的超大型断面,且断面尺寸变化多,而且隧道穿越地层为硬质砂岩,国内尚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施工难度极大。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钻爆法组织施工,通过巧妙应用多种控制爆破技术、留核心岩台的整体式衬砌技术、监控量测技术和其他配套技术,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了隧道,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玉蒙铁路秀山隧道涌水涌砂地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记霞  刘向阳 《隧道建设》2009,29(3):339-341
以新建铁路昆明至河口线玉(溪)-蒙(自)段秀山隧道平导PDK34+570涌水涌砂为例,探讨隧道在涌水涌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以涌砂体加固施作止浆墙、注浆、管棚施作等施工技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技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铁四号线K9+125~+255段为富水流沙地层,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且洞身穿越立交桥群,多条管线穿在隧道上方,隧道围岩变形控制要求极高,施工风险大。采用现场监控和数值模拟,对CRD法开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早施做临时支撑对抑制未闭合结构早期的沉降起着重要的作用,拆除临时支撑时,结构的最大位移增大约40 %;各部开挖引起拱顶下沉量具有良好的分布规律,可用于对最终拱顶下沉量的预报;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和控制开挖CRD1的拱顶下沉量。  相似文献   

16.
隧道危石垮塌防控是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针对危石垮塌机理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探测技术及方法,难以对其实现有效防控的问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隧道危石地质调查、危石识别理论、危石监测及控制方法3个方面总结了隧道危石识别与防控的研究现状。在隧道危石地质调查方面,数字罗盘接触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已成为支撑隧道危石地质调查发展的三驾马车,初步形成了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三维岩体结构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在隧道危石识别方面,危石静态及动态识别理论研究取得长远发展,初步形成了静-动结合的隧道危石稳定性判识方法;在隧道危石监测及控制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尚未形成有效的隧道危石监测及控制技术方法。随后结合笔者团队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系统阐述了现有隧道危石防控理论及技术的不足,并对隧道危石防控对策进行了相关探讨,认为隧道危石防控的研究重点和趋势有以下3点:物-钻-表三位一体的岩体结构探测方法;岩体结构模型跨尺度联合重构方法;隧道危石"点-域"同步监测及靶向控制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广大研究者和应用者提供了一个探讨的基本框架,并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旭东 《隧道建设》2013,33(5):412-418
新建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地铁结构施工已经成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常见情况,由于既有结构沉降控制要求严格,如何有效控制沉降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北京地铁6号线东四站-朝阳门站区间下穿既有5号线东四站为例,介绍了超前注浆加固及止水技术、CRD+千斤顶支护法、辅助深孔注浆及背后回填和补偿注浆技术等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技术,通过对既有5号线东四站结构沉降监测可知,采用上述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既有结构的变形,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和既有地铁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法适用性问题,依托郑西客运专线陕西境内秦东、潼洛川和高桥等隧道,开展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CRD、双侧壁导坑、CD、留核心土台阶法及双层支护台阶法5种试验工法的试验,通过现场试验测试及数据分析,研究不同试验工法下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总结其变形特征为垂直位移显著,变形受封闭距离与支护刚度影响明显;分析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受力特征分析显示型钢受压明显而锚杆受力较小;得到不同埋深下的围岩压力特征曲线;接触压力测试显示刚度大的双层支护较单层支护小。最后对不同试验工法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赵磊  王栋 《路基工程》2010,(6):88-90
针对目前国内采用CRD法修建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临时中隔壁的安全性研究很少,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浅埋大跨度隧道对中隔壁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在CRD1,CRD3部超前的情况下,中隔壁上部的水平位移明显大于下部,但结构安全系数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于勇 《隧道建设》2013,33(10):874-882
为保证营盘路湘江隧道水下浅埋大跨断面的施工安全,合理地确定施工组织方式、施工措施及超大断面施工方法,通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水下浅埋大跨段的施工工法设计方案,并利用三维模型对开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及施工监控数据分析证明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14部开挖、双层支护、提前扩挖过渡等技术的合理性,成功解决了湘江水下最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稳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