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际轨道交通票价作为影响客流大小的关键敏感性因素,关系到客流预测的准确性。为明确城际轨道交通票价与客流的关系,本文提供一种基于均衡模型的票价敏感分析方法,通过对平均运行时间、花费价格及其他影响因素分析,建立效用函数,计算效用值;依据客流均衡配流模型,得到各类交通方式均衡状态下客流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灵敏度分析模型得到不同方式出行票价与客流量的关系;最后以杭绍城际轨道交通线为例进行票价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公交出行的费用和时间是公交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决策变量。在城市超长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竞争的线路上,基于票价和时间阻抗的广义出行成本,建立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弹性票价与客流量转移模型;针对超长轨道线路延伸段,运用该模型计算轨道弹性票价吸引地面公交客流量转移量和轨道票价收益,并提出弹性票价可行性的判定。通过合理的弹性票价设置,可吸引公共汽车客流向轨道交通方式转移,提高社会效益和轨道交通公司效益。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铁运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就城市规划和国民收入水平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从宏观角度对未来五年内轨道交通客流量进行预测,应用了滞阻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运营体制机制的新思路,票价改革新办法,为轨道交通商业化运作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影响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各类因素为研究对象,依据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设计了涵盖众多影响票价构成因素的调查问卷,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利用隐类模型分析合理的票价分类,以及各分类水平对应的多因素不同取值,为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影响轨道交通票价制定的相关因素,提出我国轨道交通初期票价制定原则为"公益为先、兼顾效益"。通过轨道交通票制的选择分析,提出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宜采用区段(近程和远程)计程票制。同时研究了基于平均成本定价的轨道交通运营初期票价制定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客流预测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海量的市政交通"一卡通"(IC卡)数据和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属性特征、时空特征、接驳特征、票价调整影响特征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客流需求高增长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工作日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的中青年通勤族,77.25%的乘客轨道交通出行时间在10~60 min之间;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客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受职住分离现象的影响,客流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突出;现阶段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部分区域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较大;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的便利性和完善性程度影响乘客对轨道站点交通方式的选择;在可接受范围内,票价调整对客流的影响在短期内较明显,经过渡期后客流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客票收入相关因素的分析及理论最大值的求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客票收入实际情况,探讨建立数学模型来讨论客票收入R、票价P与客流量Q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求解一定条件下客票收入理论最大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水平不仅影响运营企业的利润,也影响居民的福利水平.轨道交通票价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轨道交通运营初期特点,市民、政府和轨道交通企业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轨道交通初期票价公式.  相似文献   

9.
分布于全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由于所处不同区位、服务于不同特性乘客、客流量差异巨大,无论在建造规模上还是在配套设施供给上,均需差异化对待。特别是往往规划先行,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等级的车站配置相应的土地和设施资源条件。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文献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级划分,将车站分类归结为节点导向型和场所导向型两大类。结合参与车站分类及等级划分的项目经验,确定车站分类原则,将车站划分为枢纽站、轨道交通车站两大类,对大类再进行细分。搜集国内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数据,将车站划分为三级,以便于对不同车站类别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采用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印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0.
苟吉占  吴笛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20--22,39
通过对比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状况.从全面的视角来理解轨道交通初期票价及其制定的有关问题,对于市民、政府和轨道交通经营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轨道交通票价的作用进行新的描述,并总结出轨道交通初期票价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地铁设计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我国地铁设计中的几个重大原则问题,如远期客流量预测,线路通过能力及合适列车编组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制约地铁客流量的主要因素是票价;线路通过能力提高到40对只是一个奋斗目标;“缩小列车编组,增加行车密度”,以缩短车站长度而降低工程造价的做法是有风险的。  相似文献   

12.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策略,必须考虑客流、运营组织、运营成本的因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哈尔滨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研究城市居民支出承受能力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票价。采用交通规划软件,考虑网络环境和票价策略对客流的影响,根据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构成,分析运营收入的预期值。研究表明,单一制票价情况下旅客的平均乘距大于分段计费制票价。但是经济效益小于分段计费制票价。哈尔滨应采用分段计费制票价。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交通规划原理及TransCAD软件,探讨在已知轨道交通各车站进出站客流量的条件下,如何计算站间客流量,进而分析得出断面客流量及各换乘站分向客流量指标,最后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国外典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票价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了不同城市所采取的票价政策,并针对上海轨道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了上海轨道交通票价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以交通需求管理中经济杠杆的策略的概念和动态价格经济杠杆策略,实施轨道交通动态票价调节对城市交通影响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动态票价实施后,利用随机分配理论考察城市路网交通流的重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和博弈分析方法,提出了轨道交通票价均街轨道网、公交网和道路网交通流的思路.轨道交通动态票价体系丰富了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手段和方法,对制定轨道交通票价有一定的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为例,结合旅游兼顾通勤轨道交通线路的准公共特性及市场特性,提出此类线路票价定位和定价原则.对8号线运营成本和全成本进行测算,根据不同的成本平衡原则,对8号线旅游客流和非旅游客流的票价水平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比价,结合8号线客流特征,提出多个票价实施方案并进行综合比选,提出相关的配套票制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分布特征。重庆轨道交通客流量分布受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较大,进出站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基本分布于两路口站附近。不同类型车站的客流量分布特征也不相同,商业类、对外枢纽类和高校类车站的客流量分布相对均匀,其他类型车站客流量的早晚高峰明显。重庆轨道交通线网最大客流量断面位于换乘站上游,故应做好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并提高设施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总结和回顾了上海轨道交通票价体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行的票价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上海轨道交通票价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依据.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乘客、企业和政府三者利益,提出上海票价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策略,为上海轨道交通票价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轨道交通铁路系统安全、快捷和可靠,因此香港现时的运输政策是鼓励采用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乘客对轨道交通服务的需求,跟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在票价水平和车程时间方面的差距有密切关系。把票价定于大多数乘客可接受的水平,最能增加轨道交通服务的使用率。阐述了应用计算机化运输模型(铁路发展研究模型)研究香港地铁系统的票价弹性问题;使用铁路发展研究模型模拟乘客面对票价调整时的乘车模式选择取向,然后再分析模拟结果,以便研究乘客需求的转变和对地铁系统营运收入的影响。还研究了轨道交通票价水平对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专营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变化较快的建设环境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对影响因素反映更迅速,精度更高.为弥补现有研究模型存在的不足,构建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以求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在对客流量影响因素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选取解释变量并以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部分站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模型(OLS)和MGWR模型.建模结果显示,MGWR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解释性优于OLS模型,可较为直接地反映各解释变量和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之间的关系.同时MGWR模型的建模结果显示,郑州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运营处于竞争状态,建议在线路规划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