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港口更是逆势发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意外"实现原预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屡创纪录。2021年,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可知,港口生产发展面临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乘风破浪",如何在加快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扮演好港口作为枢纽的重要角色。本刊特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为您带来重磅解读。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双循环"进程中,为促进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水平的高度融合,必须依靠高速、畅通的物流体系以提供支撑。加之当下"双碳"倡议的提出,高运载量、低碳排放的港航运输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手自2020年5月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后,"双循环"相关话题便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双循环"的核心要义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二季度,全球范围继续新冠疫苗接种,各国进一步推出刺激经济措施,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国内疫情管控有力,助企纾困,"碳达峰、碳中和"增添经济新动能,国际转移性需求刺激进出口快速增长,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向好发展。长江沿江地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基建投资和居民消费,提振工业企业运输需求,长江航运整体发展趋势保持向好。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港口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港口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中的"先行官"作用,加强航线开辟,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构建中欧海陆大循环……一系列的举措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一、2021年中国智慧物流装备发展环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国家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加快智能制造发展,为中国智慧物流技术装备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完善.面对国际格局不断调整,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中央提出了"大循环"和"双循环"的战略布局.广州凭借通江达海地理优势、航线密集的港口体系、经济腹地深入内地、综合运输系统健全、内外贸货物运输流量很高的综合优势,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探索新的经济集成发展之路的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是生产要素流通的载体,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通道。水运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运输方式,在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凸显的新发展格局下将如何发挥作用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对水运在双循环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利用VENSIM PLE软件,从系统的角度构建水运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因果关系模型,分析水运如何通过畅通循环中的堵点、痛点来促进双循环,在此基础上构建水运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系统流图进行仿真分析及政策模拟。结果表明:未来,水运与内外双循环将继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扩大水运投入政策、绿色环保政策及均衡发展政策均可较为显著地促进内外贸易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研究结果对畅通内外循环、推进新发展格局建设和实现水运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但随着新冠疫苗逐步接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国内供需动态平衡更加稳健,宏观经济稳步增长,长江航运整体发展趋势保持向好。一季度,主要受枯水期、春运、三峡北线船闸安排岁修、库区客运暂时停运等影响,长江水上运输节奏较上季度有所放缓,短期内长江航运景气状况和港航企业信心有所回落。长江航运景气指数为98.27点,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增强国际竞争的战略举措。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作为沟通国际国内贸易的桥梁,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合作发展的新引擎。因此,探索一条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是适应新的市场形势、促进国际经济良好循环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河北省跨境电商物流人才供需情况基础上,结合物流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航运作为全球经济贸易最主要的载体,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血脉乃至命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深远而重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头,必须更好地发挥航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前航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稳、优、强"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力争为加快建设航运强国、交通强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内经济正在有序复苏,邮轮旅游业也正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未定,国际邮轮旅游业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国内河游轮旅游具有强大的先发优势。同时,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正在显现,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国长江内河游轮也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长江内河邮轮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吴颖 《水运管理》2023,(4):5-8+11
为优化港口国际物流供应链,分析江苏省港口在服务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从运输环节、运输主体、运输效益、运输效率和相关政策角度,提出江苏港口国际物流供应链能力优化策略,保障江苏外贸的稳定发展,以期为江苏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运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保障。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全面深化,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已从传统的安全生产层面,拓展到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层面,“保障战略物资运输安全,保障重要战略通道支点安全,实现物流供应链畅通和海运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海事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海事系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要的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4.
雷雨顺  孙程 《集装箱化》2021,32(8):13-16
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扩散范围之广及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之深已远远超出各国政府的最初预期.疫情不仅影响人类出行、生活及工作方式,而且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承担全球超80%贸易量的海运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中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呈现出"魔幻式"发展态势.本文分析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及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沿海集装箱运输市场变化,研判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国内沿海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并为相关港航企业提出经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辽宁港口物流与相关产业均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对于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两者实现深度融合发展。首先分析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机理以及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辽宁港口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双循环"新格局战略目标,从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集成化四个方面提出辽宁港口物流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湛江港作为国家西南中南地区传统出海口,在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了枢纽作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周边港口竞合发展压力湛江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和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港口,是我国沿海四大货类特别是原油、铁矿石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港口基本形成了海运、铁路、公路与管道于一体的海陆协同运输体系。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政策的颁布实施,湛江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港口发展的新策略和新举措,以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习近平主席日前考察广西北海时的一番话,火了"向海经济"这个词. 打造向海经济,是"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新思维、新视野、新路径."向海经济",意味着重视海洋空间的利用,向海洋要资源、要财富,与"向陆(陆桥)经济"相呼应."一带一路"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两向经济在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7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在大洋、在港口、在江河、在湖泊、在渡口……炎炎夏日,挡不住我们的热情;碧海蓝天,见证着前行的脚步。这是中国航海人自己的节日,也是和谐同庆的全社会文化活动。"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我们正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姿态拥抱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19.
李杨 《中国港口》2023,(6):9-16
<正>福建省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作为全国五大港口群之一,是全国较早发展邮轮产业的省份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分析借鉴国内外邮轮产业发展有益经验,推进福建省邮轮经济稳步增长邮轮产业是我国近年来的新兴产业,邮轮经济对所在地区(城市)的总体经济贡献包括直接经济贡献、间接经济贡献和衍生经济贡献,因其以跨国旅游为核心的强带动力,已逐步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叶杉 《水运工程》2024,(5):36-41
港口新城是港口城市拓展发展空间、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发的重要抓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承担着更重大的发展使命,亟需从规划设计角度开展系统性研究。以武汉经开区港口新城为研究对象,基于调研分析得出港口新城具备优质岸线和充足用地资源,主要存在港口现代化水平低、临港产业发展不足、多式联运未成体系、城市配套不完善等发展问题。以“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谋划港口新城发展目标、空间规划格局、总体发展路径,针对性提出升级港口基础设施、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城市配套服务等规划发展策略,以引领推动港口新城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内陆港口城市规划建设港口新城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