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闸水下检测是水闸安全鉴定现场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水下机器人和三维声呐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描述了其在水闸水下检测中应用技术方案和应用成果,验证了水下机器人及三维声呐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张晏方  邓勇  毕文焕  黄伟 《水运工程》2012,(10):143-147
水下隐蔽工程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长江航道整治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分类及应用实例,对深入认识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后期航道维护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海洋工程中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水下机器人技术为海洋工程提供了诸多优势,如提高水下作业效率、实现自动化作业以及降低施工成本。在应用过程中,关键技术包括水下机器人的规划、传感器技术、环境信息采集、导航控制技术以及遥控和自主模式的选择。实践表明,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辅助施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案例包括海底管道检测、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以及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技术将在海洋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检测的难题,开展三维成像声呐技术应用研究。分析三维成像声呐的工作原理和仪器构成,研究三维成像声呐应用于重力式码头工程时的测站布置、参数设置、数据处理等。通过点云图像,定性检测了水下障碍物、沉箱安放质量及冲刷淘空;定量检测了构件尺寸、沉箱错台和沉箱间隙;绘制了水下地形图。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水下工程检测提供借鉴参考。实现了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外形测量、前沿障碍物识别、沉箱安放质量检测和基础局部冲刷淘空检测。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了IES测试法在港工结构混凝土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技术。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该方法的参数设置、操作步骤以及缺陷尺寸、缺陷深度、墩柱状构件对应力响应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缺陷判断方法以主频偏差为主,频域曲线出现次峰为辅,阈值可定为5%。2)缺陷尺寸与主频偏差成正比关系,缺陷深度效应存在阈值,深度较浅对主频偏差影响较小,超过阈值则成正比关系。3)IES系统不适用于墩柱状构件,其有效检测深度应小于1 m。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高桩码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检测中,通过检测厚度云图,直观快捷地识别出了混凝土内部缺陷。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桥梁、港口、航道等涉水工程得到了大力发展。涉水工程在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安全威胁,尤其是水下结构的技术状况更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水下结构相关的检测规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目前水下结构检测常用的探摸、多波束、侧扫声纳等技术方法的适用情况及存在的弊端。基于目前的检测现状,本文针对性地分析了声纳的研究情况和前沿技术,重点介绍了三维成像声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前景,为水下结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静 《舰船科学技术》2015,37(5):155-158
舰船作为一种军民两用的交通工具,既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又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不论是在民用领域,还是在军用领域,都需要对水下信号进行检测和识别。由于电磁波在水中传播的干扰较大且衰减较快,电磁波在水下通信领域的应用较少。现在普遍采用声波作为水下通信的主要方式,本文对水声通信系统及对相关检测技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相关检测技术在水下信号识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我国未来大坝深水检测与修补加固技术的发展需求,针对高坝大库深水复杂环境的特点,攻克潜水器宽视野观测、水下作业和安全等技术难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坝深水检测成套技术装备——“禹龙号”大坝深水检测载人潜水器。为了验证“禹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工程应用性能,先后在汤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新安江重力坝和雅砻江锦屏一级拱坝等3种坝型中开展初步应用试验,完成坝面巡检、坝面清理和水下渗漏示踪等作业。通过在不同坝型大坝水下检测中的初步应用,验证了“禹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性能和作业能力,形成了未来大坝深水检测技术的成功经验与发展需求,为装备的进一步完善与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滕超  何丽平 《水运工程》2024,(2):180-185
水泥搅拌桩(DCM)是一种常见的软基加固方法,国内在陆上应用成熟,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向着大型化、深水化、高质量发展,多个重大项目成功应用水下DCM技术。由于DCM法在水下和陆上施工的装备、工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直接将陆上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水下,不一定能起到很好指导作用。结合中、日、美、欧关于DCM质量评价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下DCM检测数量较多时,符合正态分布,可使用日本标准进行评价;国内JGJ 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以最小平均强度作为桩体强度代表值进行统计,而由于水下DCM桩桩径大,检测样本相对较少,统计意义不明显,不宜用于评价水下DCM复合地基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舰船水下维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简要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舰船水下维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涨落潮水位变化大、水流动力条件复杂、水下护底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难的问题。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口岸直I标段中,应用并实施了实时声呐检测技术对水下护底软体排检测的方案,实施过程中控制了软体排整体铺设质量,满足了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水下电视探测技术结合常规检测手段,通过现场试验,对多项疑难复杂的水下工程桩身结构完整性进行了准确合理的判定,对缺陷的程度、位置,及造成缺陷的原因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该项技术配合常规检测方法,对仲裁有争议的砼管桩、砼空心方桩的桩身缺陷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是国内新近采用且日益发展的水下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对其检测方法缺乏系统研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在(拟)建工程项目,调研分析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复合地基工程设计特点与上部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钻孔取芯、振动取样、湿抓取样、静力触探、钻孔径向加压试验、平板载荷试验等潜在可行的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复合地基检测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对上述检测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就工程应用中永久桩和试验桩复合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航道工程水下炸礁浅点控制的主要技术,以某航道工程航电枢纽船闸为例,对其水下炸礁浅点形成的原因展开分析,并从施工方案优化、炸礁船布置、钻孔控制、爆破控制等方面对水下炸礁浅点控制技术要点展开探讨。结果表明,水下炸礁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远高于陆地爆破,浅点是水下炸礁施工中面临的通病;为彻底消除水下炸礁浅点,必须综合应用炸礁船定位技术、钻孔及爆破控制技术、三维图像声呐检测技术,提升炸礁浅点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修船》2015,(6):33-36
文章主要开展了水下多波束成像观察检测技术研究,采用多波束声呐成像、声透镜声呐成像和局部清水成像方法,在浑水水域,对船舶目标进行了实船水下观察检测,从而构建了船舶浑水条件下水下观察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监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水碎石基床整平首次采用声呐检测系统进行施工质量检测、验收。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碎石整平技术,较完整地阐述了声呐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应用,对后续水下(海上)精确施工探测和高精检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下激光探测技术在水下目标搜索、海洋地质勘探、目标识别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水下激光传输特性、水下激光探测模式及与之相关的同步扫描技术和距离选通技术等的讨论,对可用于水下探测的蓝绿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进行了性能对比,结合具体应用对国内外水下激光探测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开平  姚虎 《中国水运》2010,(11):177-178
介绍了水下埋件检测施工技术,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水下埋件检测的方法和要求,为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的完善提供了依据,为水电站金属结构闸门水下埋件的检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短基线测量技术进行水下铺排施工的定位控制与检测是一项全新的应用技术。文中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白茆沙I标铺排工程,简要阐述了超短基线测量技术在铺排施工检测中的作业工艺;通过与传统作业方法的比对分析,提出利用超短基线进行水下排体的施工检测是可行的,测量手段便捷,测量成果准确,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码头水下连续墙表面状态,评估其构筑物的损伤情况,利用Echoscope新型水下三维声呐系统对水下连续墙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扫测。引入中继站建立水上水下统一的检测基准,克服码头障碍物对信号的多源干扰,并利用快速去噪技术和多条带无缝拼接技术建立水下连续墙的高清晰度、高精确度的三维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根据Echoscope新型水下三维声呐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所构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清晰、完整地呈现码头水下连续墙的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