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航运”模式下航运电商平台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信息、交易和服务为平台的三大核心功能 从目前上线的各航运电商平台来看,大多以信息、交易和服务为平台的三大核心功能.基于三大核心功能,建设了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以支撑航运电商平台的运营. (一)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的功能是:为客户提供时效性强、准确率高且便于存储的资讯、供需、交易等综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实现航运电商平台与相关企业用户的信息交换,最终形成优质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航运行业.例如:北京船讯网最初的核心业务是船舶轨迹动态的实时信息查询服务,2012年以后,该公司借助于AIS船舶定位实现供需的匹配,提供不同于其他租船和订舱网站的全新服务,其主要业务转变为内贸租船和内贸集装箱运输等电子商务业务.  相似文献   

2.
对"互联网+"作用下的各航运要素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阐释"互联网+航运"的内涵,介绍所涉及航运各要素的类别特征。分析9种航运要素的传统业务模型,并研究构建"互联网+航运"作用下创新业务模型,探讨"互联网+"对航运各要素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的影响,并对征信和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在梳理国内航运电商平台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航运电商市场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对比现有市场上的航运交易平台(宁波港、太仓港、武汉航交所等)和其他单位软件系统的优缺点,提炼符合南京港区域业务特色的航运交易中心货运交易平台的业务需求,建设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6大应用平台(口岸协作服务平台、船舶交易服务平台、货运交易服务平台、航运人才服务平台、航运信息服务平台、航运金融服务平台)和2个门户平台(门户网站平台和移动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吴明华 《航海》2014,(2):10-11
被称为航运商业模式创新一大标志的“海运电商”已将传统的订舱、比价推上了“线上交易”平台。去年底,中远集运麾下的泛亚航运公司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在线交易平台--“泛亚航运电商”(http://www.epanasia. com)正式开通上线;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外运”)倾心打造的国内第一个海运公共电商平台--“海运订舱网”(www. sinotransbooking.com)向业界推出。风生水起的“航运电商”拉开了中国航运商业模式转型之变的帷幕。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航运业"拥抱"互联网之后,业界对航运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尤其是面向货代的航运电商平台的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航运业的冲击和重创,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给一蹶不振的航运业带来了一丝希望。如今,航运电商平台越来越多,航运从业者都想借助互联网赢得一线生机,但现实情况往往很复杂。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围绕航运电商平台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梅叶 《集装箱化》2015,26(4):24-27
<正>后危机时代,海运业加快调整,海运资源深度整合,航运联盟趋势化明显,由此引发构建智慧化物流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海运产业链规模庞大且复杂,包括货代、船代、仓储、报关、码头、船舶所有人和其他服务机构等环节,各环节运行情况对海运产业链参与主体的利益影响较大。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具备大规模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的潜力,能影响并改善海运产业链的生存状态,这大大激发海运产业链参与者对电商模式的探索热情。在此背景下,航运电商服务迅速崛起,并呈现出  相似文献   

7.
在航运实务中,当事人双方通常约定“原来、原转、原交”的货物交接条款,但是该条款由于缺乏直接的相关法律规定容易引起争议.文章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分析,深入讨论该交接条款下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举证责任,并对该条款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明确法律要旨,减少实践纠纷,维护航运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8.
"长赐"轮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拥堵,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体系,引发了对航运供应链中断风险的高度关注。航运供应链中断风险具有主体及法律关系广泛、风险成因多样、责任基础复杂等特性,为法律治理带来难度。应在原有供应链管理体系基础上,将传统供应链逐步升级为物流服务供应链,同时着眼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法律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并探索营业中断保险等治理手段,以此完善对航运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 平台为王,交易为王,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如果一个平台不能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不了价值,并且不能可持续发展,那就危险了。当今的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和知识驱动经济,以信息和知识引领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比工业经济有一个重大的跃升,信息经济即将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一产业。目前,全国有条件的港口城市都在发展高端航运,创立航运交易电子商务平台,而发展航运交易平台,做大做强航运经济的关键是要以交易为核心,把各种参与方、产业链组织起来,把金融、保险、担保、信息服务、人才等各方面的要素结合本行业的文化无缝地集成吸收,形成一个生态圈,增强平台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平台为王"的时代主题不断催生着航运业的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化服务模式升级。目前,电商化已经渗透到我国航运业,多家航运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与商务结合也变得愈加紧密,电子商务以B2B、C2C、B2C、O2O等多种形式冲击传统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家认识到了线上结合线下发展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将线上贸易的触角从一般的产品直营向传统行业延伸。信息经济带来的电商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水运管理》2009,31(5):27-29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航运竞争法律体系,从航运竞争法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航运竞争法律关系的内涵、主体、客体和内容,指出航运竞争法律体系应当包括:确认和创设航运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的法律规范、调整航运市场竞争关系的实体性规范、调整航运竞争管理关系的实体性规范以及处理航运市场竞争关系和航运竞争管理关系的程序性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为补齐我国在航运中心建设方面的短板,围绕航运业发展实际,结合"沿海捎带"业务相关法律规定及建设航运中心的新时代特征,提出适当放开"沿海捎带"业务许可、放开外贸货物国内中转的建议,凝聚发展资源,形成财富效应,加快世界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李寄 《中国水运》2007,7(4):235-236
首要条款是提单诸多背面条款中重要的条款之一,不仅关系到提单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义务,而且还会涉及有关法律适用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提单背面条款中还会出现法律选择条款、地区条款、管辖权条款等一些规定法律适用方面的条款,使得首要条款的性质、效力等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而要解决首要条款的效力问题,避免同一案件适用不同的法律,产生不同的结果,必须要先认清首要条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再论海上货物运输索赔中承运人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蕾  阎晓辉 《世界海运》1999,22(6):27-28
如何识别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承运人始终是航运实务和海事索赔中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承运人识别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并阐述了货人与承运人区分的标准,最后指出在承运人的识别上既要贯彻保护交易安全的 旨,在又要结合运输中的实际情况及提单条款的整体解释予以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5.
企业动态     
正21家船东入驻全国首家油化品航运电商平台2016年9月5日,全国首家专业油化品航运公共服务电商平台已在福建泉州市试运营20多天,已吸引泉州、南京、舟山等地的21家船东注册,并完成了100多单网上代理委托业务。"多年来,受制于船东货主信息不对称、货物跟踪难、运输成本高、数据库不完善、海上事故应急处理时效低、监管流程不透明等问题,航运业的转型发展困难重重。"该平台负责人表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平台应运而生。目前,该平台包含有智能配载、船舶代理、海上应急、物料团购、实用工具等5大模块,能通过运用行业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整合货物、运力等多方资源,为油化品货主和船东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泛亚航运电商平台”是国内第一家具有支付功能、提供完整的航商功能的电商平台,是泛亚航运在营销模式上的一种突破性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为突破港口传统经营模式和范围,通过对"互联网+传统港航业"、平台化电商等一系列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打造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将港口、航运和第三方电商平台集合于一体的港航电商平台。在国内外各口岸现有业务受理服务模式基础上建立港口互联网产业大数据垂直电商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港口现有优势资源,建设多条优质"智慧航运"线路,建设"港港合作"网络布局,整体提升国内大宗物资贸易的繁荣度,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整体联盟的优势提高国内港航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航运电商,对于航运物流业而言,已不再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而正在成为推进传统航运物流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继2013年中远泛亚航运、中外运相继推出电商平台后,2014年注定又是不平静的一年。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中海集团牵手阿里,宣布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展开合作;7月,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科技和中海集运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合作打造以海运整箱国际物流运输服务为主体的物流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9.
关于航次租船合同下滞期费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微徨  谢飞  范金林 《中国水运》2007,7(12):244-246
本文着重从滞期费条款在航次租船合同(程租合约)中的重要性和滞期费的法律性质两个层面来分析程租合约下的滞期费问题,并讨论滞期费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一方面,对滞期费重要性的阐述是通过滞期费请求权人及其相对人两方主体分别展开的,滞期费的重要性在航运实务中得以深化.另一方面,将滞期费的法律性质定位在附加运费上予以分析,从滞期费作为延续的运费、追加的运费、补充的运费三个方面来论证附加运费说,贯之于诸如装卸时间作为航行例外、滞期时间视为船舶处于"静止航行"状态、滞期费与运费同属服务性费用以及滞期费与滞期损失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在广州南沙上线。该平台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保险产品提供登记、注册、交易等服务,而投保人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即可完成投保、支付、出单等操作。上线后现场,完成了首笔交易业务。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南沙着力发展航运金融、飞机船舶租赁等特色金融,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