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流场模拟及参数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IRE软件建立了某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三维仿真模型,对进气流动进行了CFD模拟计算。在用气道稳流试验台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后,分析了进气道内部的流场分布。利用模型的方便性考察了进气门座圈倒角、进气道放置角度等结构参数对进气流场分布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发动机气道组合对进气流量和进气涡流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YZ4102 4气门柴油机螺旋气道和切向气道的布置方案,并对气道—气门—气缸系统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旋进气道单开和两进气道全开状态下气道内部详细的速度场和湍动能等信息,为气道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开发CA6102型汽油机紊流燃烧系统时,涉及到一些切向进气道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在原进气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进气道改进方案,并依据原进气道和两种改进设计进气道的对比试验结果,对上述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CA498型车用柴油机冷却水套的CF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FLUENT软件对CA498型车用柴油机冷却水套进行了模拟,对短缸体水套3种改进设计方案进行了CFD分析,通过对3种改进方案的缸体水套内流场、机油冷却水腔内流场及水套内压力损失的比较,确定了最终满足冷却要求的CA498短缸体水套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5.
应用CFD对具有两个进气道的某3气门125 mL单缸汽油机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气缸横切面速度分布图上发现两个进气门的下方会形成两个尺度较大的横向空气流动漩涡;同时在纵切面速度分布图上发现明显的纵向气流漩涡流动,获得了不同升程下的进气流量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和计算方法正确,可以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代替试验测试得到进气门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6.
气缸盖冷却水腔的CFD分析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CFD程序对某气缸盖冷却水腔进行了多方案分析,对比了缸盖各“鼻梁区”平均流速、冷却水流动阻力损失等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调整缸盖水平冷却水孔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鼻梁区”各区域流速,从而改善缸盖关键区域水流速度的不均匀性;将缸盖入水孔位置从缸盖两侧分别调整到进排气侧,可以明显改善缸盖“鼻梁区”冷却水流动状态,但需...  相似文献   

7.
窦慧莉  刘忠长  王鹏程  王刚  陈海娥  李康 《汽车工程》2006,28(3):242-245,295
在经验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冷却系统CFD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CFD定量分析确定了气缸盖的冷却水量和冷却水分布,利用有限元分析了气缸盖的温度场和疲劳安全系数,优化设计了一重型柴油机的四气门气缸盖,并进行了气缸盖测温和发动机可靠性试验。试验证明,该气缸盖工作可靠,测量的温度与计算的温度基本吻合,证明了气缸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台车用柴油机气缸盖出现的热疲劳问题,改进了原机缸盖结构,并进行了冷却系统水流分布试验,对比分析了改进前后的冷却水流量、压力损失、流动阻力特性和流动均匀性等.结果表明,缸盖结构改进后,提高了气缸盖的散热能力和耐热能力.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进气道是影响缸内流动特性的关键,对内燃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某6.5 L两气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螺旋进气道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稳态流动试验验证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普适性;在不改变空间约束的基础上,优化后螺旋进气道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该结构优化可为提升同类内燃机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增压中冷柴油机冷却水套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工况下对冷却水套水流入口流量以及特征点的温度、压力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建立了冷却水套三维模型,对冷却水腔的流动均匀性、整机压力损失、冷却液流速和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机型冷却水套中的流速和换热系数均能满足冷却要求,但各缸冷却水套的流速不均匀,在进排气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旋涡,第四缸附近的流速低于其它各缸;进入气缸盖冷却水套的流量不均匀;改进后的冷却水套结构使流动的均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强耦合理论的柴油机稳态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柴油机冷却水与机体组件之间的流动与传热问题,将强耦合理论应用于柴油机的稳态传热计算。建立了柴油机机体—缸盖—缸套—缸垫—冷却水腔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内燃机工作过程仿真确定燃气侧的传热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最终得到了冷却水腔内速度、压力、传热系数以及主要受热零部件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车用柴油机缸盖冷却水腔的CF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WD615普及型欧Ⅲ排放柴油机的冷却水腔进行了CFD模拟,对冷却水腔的整体流动均匀性和整机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对缸盖火力面、喷油器安装孔和排气道周围冷却水腔的冷却液流速和换热系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冷却水腔的流动均匀性和压力损失可以满足欧Ⅲ排放柴油机使用要求;流经火力面和排气道周围水腔的冷却液流量分配合理;缸盖火力面、喷油器安装孔和排气道周围水腔冷却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一款用于混合动力的2.0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NA)汽油机,采用高速燃烧技术实现更高的动力性和热效率。对于采用EGR技术的自然吸气汽油机来说,如何平衡更多进气充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缸内湍流强度成为实现快速燃烧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进气流通能力,借助CFD模拟仿真技术,针对进气道流通截面面积变化、气道关键结构尺寸控制、缸盖燃烧室结构等影响流通能力的因素进行规律性研究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优化气道截面面积、气道气流走向及缸盖燃烧室结构可显著提高进气道流通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更高的滚流强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道稳流试验对缸内滚流进行测试和评价是广为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滚流测试装置结构的差异对测试结果造成了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着重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滚流模拟缸套对稳流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缸头结构对滚流比的影响幅度接近20%;缸套高度每增加一倍缸径,滚流比的衰减幅度约为6%;滚流强度测试结果与出气口直径成反比,当出气口直径接近缸径,为0.857B时,跃升现象不再出现。  相似文献   

15.
对某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进行传统的气道稳流试验,得到了涡流比和流量系数。在与试验条件对等的边界条件下,应用仿真软件FIRE建立了气道的三维仿真模型,对不同气门升程下进气道内的流场进行了CFD计算;对比试验与计算的结果,两者吻合良好。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省时,成本低,便于方案对比,可以获得气道内的流场分布规律;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开发与性能评价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UG的曲线、曲面和实体模型构建等问题,采用了基于草图和基于实体两种方法建立了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三维模型,实现了进气道局部的参数化设计.利用数值模拟和测试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对气道在不同气门升程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涡流比和流量系数随气门升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气缸体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二冲程气缸体气缸壁上一般设有1个排气孔和3个扫气孔,排气孔的位置较高;2个主扫气孔位于排气孔左右两侧,一般有15°左右的仰角,并在气缸横截面上形成120°左右的交角。  相似文献   

18.
反向工程在内燃机气道三维造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反向工程在内燃机进气道三维造型中的应用研究。使用Surfacer10.0软件获得4气门气道分布曲线,使用三维工程设计软件Pro/Engineer实现对4气门气道的三维实体造型,为气道实体造型提供了一种现代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进气道对增压汽油机流动特性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某款增压发动机,通过C FD软件对不同进气道的进气组织及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了气道对发动机着火特性和燃烧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气道拐角半径 R或进气门直径,均可提高发动机滚流比和湍流强度;火花塞处较低的湍动能强度不利于火焰中心的形成;湍动能较强区域位于燃烧室中间区域更有利于点火之后火焰向四周迅速传播,优化了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