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形交叉口往往是城市交通的拥堵点和事故多发点,因此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针对环形交叉口的改造工程。以宜昌市北山坡环岛为例,通过分析交通组织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交通流分布特征,从交通组织改善的角度提出改善措施,并利用微观仿真软件对改善前后环岛的通行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和顺县境内一个特殊的T型交叉为例,介绍了交叉口的方案设计与比选过程,综合考虑了将来运营时行车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管理容易性等因素,最终选择采用了环形平面交叉,介绍了该环形交叉口安全方面一些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3.
4.
5.
双喇叭形立交占地面积少,桥梁规模小,工程规模较小,在小交通量十字交叉高速互通立交选型中有明显优势。区别于有收费站立交,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交通流均为连续流,交织段长度取值没有明确参考依据。针对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交织段长度取值问题,以2007版及2017版《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为计算依据,利用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净交织长度进行了反算。以饱和度和交织区车流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得出结论:交织区匝道自由流速度在40~60km/h时,在满足四级服务水平最大负荷交通总流量前提下,推荐最小交织段长度为140~200m。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与主线交织区段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一处枢纽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交织区段为例,进行了计算,经对计算结果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
交织区是快速路主线通行的交通瓶颈和事故多发地。合理的交织区长度对提高交织区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分析了交织区运行的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密度指标的交织区长度设计方法,采用试算法给出了不同条件组合下的交织区长度设计值。结果表明,应用密度指标进行交织区长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回归分析的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交织区通行能力回归分析中缺乏较为通用的回归模型、导致模型设计盲目性较大的问题,以HCM2000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建议值为基础,建立模型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交织区通行能力与交织区长度的关系,模型参数可通过对交织区类型、交织流量比、交织区车道数和自由流车速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经检验,模型拟合度为0.918,平均误差为4.4%,说明模型可用且准确性较高。将模型应用于天津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中,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对环形交叉口采取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必须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以排队论为基础,假设环道上无超车行为,环行车辆的车头时距服从泊松分布,车辆换道时间服从独立同分布,推导出了普遍适用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理论计算模型。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适应环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以及我国实际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定安全高效的应急疏散预案, 分析了SCOOT和BOTTLENECK算法的适应性, 提出一种基于路口和路段入口综合控制的优化算法。新算法利用SCOOT算法对路口进行信号协调控制, 利用BOTTLENECK算法对路段入口交通进行汇入控制, 并通过严格控制延误目标将两种算法进行优化整合, 确保主要疏散方向上的优先通行权, 同时减少汇入交通对疏散车辆的干扰和延误, 从而最大限度挖掘路网在应急状态下的疏散通行能力。仿真结果表明: 在应急疏散交通条件下采用优化算法, 能够将疏散车辆平均行程时间缩短近60%, 平均速度提高约1.5倍, 因此, 提高了应急疏散效率, 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14.
设置集散车道是互通立交的常规设计方法,为提升集散车道交织区的通行能力、改善整个立交的运行状况,以杭州通彩立交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增加交织区长度、设置剪刀叉匝道、设置隔离设施等措施,对交织区的行车条件进行改善,并根据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对交织区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措施可显著提升交织区的通行能力,为保障立交运营期间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利用机场陆侧出发车道边设施,针对机场车道边交通流特征,对机场出发车道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国内常见出发车道边布局形式、交通特征及通行能力,基于各车道通行能力构建考虑停车道溢出状态的出发车道边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为例,利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的参数标定和场景构建对通行能力模型的准确性予以验证,结果显示:理论和仿真通行能力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1%和4.2%。最后,在济南遥墙机场规划中的T2航站楼出发车道边设计5种布局方案,并运用仿真评价方法对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案3和方案4的运行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斜交丁字路口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为斜交次路车流设置车辆待行车道,使支路车流可以分两个阶段通过交叉口。以一级公路为例,运用概率论和排队论计算不同交通量范围下待行车道设置长度,给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在不同交通量情况下,比较普通让行、信号灯及设置车辆待行车道3种交叉口控制方式延误。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快速路交织区拥堵问题,以城市快速路入口交织区通行能力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主线交通流量、临界间隙、鼻端与加速车道并入点之间的距离等参数,通过采集快速路交织区相关交通参数,建立匝道通行能力模型,并利用可插间隙的浪费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基于接受间隙理论的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该模型能够为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程度的评估和复杂交通状况的分析提供依据,并在快速路交通设施设计及设计速度选择方面提供科学参考。通行能力模型建立利用了线性回归模型,与现有方法相比,易于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20.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汽车消费需求,2003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为1 219万辆2,010年达到7 000万辆2,011年8月底突破1亿辆大关,目前北京私家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高速公路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制度。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以收费站为主,对通行车辆收取过路费。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收费站的服务水平下降,给路上交通流带来限制,形成收费瓶颈,导致行车延误。合适的改建时机,合理的改建方案成为收费站改扩建考虑的主要因素。研究公路收费站的通行能力有利于从根源上分析收费站处车辆运行特性,从而通过管理手段解决交通延误问题,在避免盲目扩大设施建设规模和大量增加运营费用上的前提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