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铁建设高速发展态势下,为强化建设与运营两大系统的对接协调,提高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高铁安全运营,运用反馈论相关理论,探索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中引入运营反馈机制,分析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的内涵及组织模式,研究运营反馈机制在高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开通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方案。以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运营反馈机制的实际运用过程及实践效果,发现运用运营反馈机制可有效整治设计、施工、静动态验收等各阶段发生的问题,夯实工程质量基础。最后,提出应强化运营反馈机制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把控运营需求、统一各参建主体思想认识等建议,为全路范围内推广应用运营反馈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铁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运营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质量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完善的高铁质量数字化管理体系成为重要支撑。基于此,开展数字化高铁工程质量系统管理体系架构研究,对体系的整体、资源平台、基础平台、数字中台、业务应用、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与内容开展深入思考,助力高铁工程高质量建设,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新时期高铁建设运营工作中由要素众多、变化动态、关联密切等系统集成而带来的管理难题,构建“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的智能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系统模型,以描述多专业协同、外部需求满足、与外部环境互动的静态截面最优设计,以及全生命周期动态最优的系统目标;构建高铁系统与信息系统双螺旋融合促进模型,分析智能高铁系统管理效率提升的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系统总结中国智能高速铁路(简称:高铁)顶层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工程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国智能高铁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要求,提出智能高铁2.0的内涵和主要体现在“体系正向设计、全专业协同、跨行业综合、预测性分析”4个方面的代际特征,从技术体系、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等维度构建智能高铁体系架构2.0,规划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重点攻关任务和实施路径,可为“十四五”时期智能高铁2.0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铁中间站管理系统的灰色性与高铁标准化中间站评估工作实际,提出了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高铁标准化中间站评估方法。首先根据调研建立高铁标准化中间站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值;继而构建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对位于某城际高铁的8个中间站进行了评估,为提高高铁标准化中间站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工程建设规模和管理需求的扩大,业务应用系统也随之增多,业务数据分散,导致数据的内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数字中台技术为高铁质量管理的业务整合和数据资源汇聚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提出基于数字中台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架构,给出数字中台的设计思路,阐述数字中台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所提出的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铁路部门坚持以工程质量为首要目标,开展工程质量管理研究和实践,紧紧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强化高铁工程质量控制。结合国情、路情和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适应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等管理要素,构建确保高铁质量可控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构建并不断完善涵盖工务工程、动车组、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风险防控、系统集成等7个方面的我国高速铁路产品的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标准、运营维修技术标准,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8.
刘佳 《铁道技术监督》2021,(5):38-42,57
在分析铁路客车运用作业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铁路客车运用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乘务监控管理系统和地面检修视频监控系统2部分组成.其中,乘务监控管理系统又分为出乘和退乘子系统、客车巡检子系统和发电车视频监控子系统3个子系统.分别论述乘务监控管理系统和地面检修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简要论述铁路客车运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在高铁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系统总结我国高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铁建设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深入分析支撑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质量体现和过程控制要素。研究提出以行业文化为基石、以团队文化为核心、以品牌文化为目的的高铁工程质量文化结构框架和不留隐患、抓住关键、不留空白、凝心聚力、一荣俱荣的高铁建设质量文化体系,重点阐释明确质量目标、控制关键环节、加强质量教育、强化团队建设、加强品牌建设的高铁质量体系文化内涵,形成了涵盖高铁建设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文化理念,为完善高铁工程质量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及子系统应用到高铁站房中,如电动窗、电热风幕、电伴热、电动百叶、能源管理系统(远程抄表)等等,多为人工控制或独立控制,管理不便且能耗浪费较大。仅对空调通风、照明和扶梯等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的常规BAS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运营管理节能减排的要求。以京张高铁站房为例,介绍基于BAS的能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提出对高铁站房内的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扶梯、电热风幕、电动窗、电伴热等设备进行全面、节能、高效的自动化监控。为高铁站房和交通枢纽的BAS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务安全是影响高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多目标、多体系、多内容的复杂综合问题,有必要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指数,用于直观、简便、科学地评估我国高铁电务安全的总体状况,为高铁安全相关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总结并梳理电务安全指数的定义和内涵,提出构建电务安全指数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覆盖范围、具体指标、参数确定、测算方法等。利用已构建的电务安全指数指标体系及相关数据,对典型线路的电务安全状况进行试评估。  相似文献   

12.
根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信息化管理要求及业务需求,研发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内容、质量等全过程管控;系统包括单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的管理与分析、临近及延误提醒、地质风险预警等功能,实现地质预报信息在隧道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实时共享。该系统在西安—银川高铁、西安—十堰高铁、西安—延安高铁等多条长大干线中进行应用,实现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共享和参建各方对预报工作的高效管控,提高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信息化程度,缩短预报成果流转时间,满足预报成果的时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世界铁路进入数字化时代,中国铁路开启智能化新时期。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是智能高铁"一核三翼"中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研究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总体架构和层级组成,阐述其主要子系统(智能牵引供电设施、智能供电调度系统、智能供电运行检修管理系统、通信网络和接口工程)的定义内涵和主要功能要求,研究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各功能具体设备层面实现,主要包括设备智能一次设备、广域测控保护系统、辅助监控系统等系统组成和功能特点,并针对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发展方向提出推动接触网及电力工程智能技术研究、加快智能设备研制、深化研究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建立系统完备标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铁联调联试管理文件是高铁新线开通之前用于指导试验的重要技术文件。通过分析既有联调联试管理文件的现状及不足,提出高铁联调联试管理文件标准化设计应遵循"传承、统一、协调、开放"的4项基本原则,借鉴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模式,构建4层金字塔结构的高铁联调联试管理文件体系,并完善了各层文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分析全球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现状、信息化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智能高铁的内涵,给出智能高铁的4个组成部分,即智能高铁大脑平台、智能建造、智能装备和智能运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高铁蓝图设计,提出六维关联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智能高铁战略规划,明确了中国智能高铁在2018—2035年在创新示范、加速突破、全面提升3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京雄城际铁路四电工程,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高铁四电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与应用的思路和价值。平台体系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理念,将软件设计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采用B/S架构计,在浏览器中即可访问平台提供的安全、质量管理功能和服务,并对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详细构建。硬件架构采用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工作站,实现四电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功能;通过测试,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对提高铁路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具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可实现基于BIM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祺  郭晓雯 《铁道货运》2011,29(12):33-35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重要的工作环节,是车站重要工作之一。简述铁路接发列车系统,运用人—机—环—管理系统论对接发列车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相互影响进行了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8.
工务安全是高铁安全重要一环,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指数科学地评估我国高铁工务安全的总体状况,可为高铁安全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在梳理工务设备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覆盖范围、具体指标、参数确定、测算方法等方面,研究提出构建工务安全指数体系的方法。并利用构建的工务安全指数体系,对典型高铁线路的工务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高铁信号工程质量,应用系统工程理念对高铁信号工程中的若干问题加以分析,希望对同行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高铁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监测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基础,有助于预防高铁周边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目前京沪高铁委托管理模式为依据,调研了京沪高铁周边安全隐患管理现状,研究了其安全隐患监控措施和整治办法,形成了闭环管理系统,在内外协调时采用“双段长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遥感变换检测技术和北斗智能巡检终端的智能安全隐患监控流程。周边环境隐患智能监测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的天地一体化高铁安全隐患防控体系,解决了京沪高铁沿线各站段之间安全隐患信息不能相互共享、相互参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