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目的:路堤滑坡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导致的一种工程滑坡,常由于软弱地层、陡坡地段、河流冲刷、坡后汇水、支挡工程不足、老滑坡影响、施工质量欠佳和填方坡率过陡等因素形成。为合理的分析路堤滑坡产生的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确定合理的工程治理方案,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堤滑坡为例对路堤滑坡的成因及治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结论:(1)造成路堤滑坡的因素较多,合理分析诱发滑坡的关键因子是确定治理方案的关键所在;(2)路堤工程设计以翔实的地质资料为依据,工程施工以严格的工程质量为基础是避免路堤滑坡发生的前提;(3)路堤滑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治理方案的确定除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外,还应重点考虑社会影响性;(4)本文关于路堤滑坡成因及治理方案的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滑坡的治理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受工程投资、使用功能等因素影响,在以往的铁路建设中出现过较多的斜坡高路堤路基工程。由于设计、施工对斜坡地形高路堤的建设经验可能存在不足,或为了节约工程投资对斜坡高路堤工程采取的措施安全储备不够,从而出现了部分斜坡高路堤路基病害。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斜坡高路堤病害的治理并进行总结,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研究结论:通过某铁路斜坡高路堤病害的治理及分析得出:(1)斜坡高路堤路基病害应急抢险可优先采用反压护道及钢花管桩注浆措施;(2)斜坡高填方路堤应加强上方侧排水、改善路基填筑材料及地基基底条件,提高安全储备;(3)斜坡高填方路堤宜设置侧向约束加固桩;(4)该研究结果对斜坡高路堤铁路、公路工程等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棱镜全站仪在滑坡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山区公路、铁路的主要病害之一,有必要对滑坡进行监控和测量,以确保公路、铁路的长期安全,并做出及时预测。高效的测量技术为滑坡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空间数据。对滑坡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全站仪,内业制图主要使用CASS软件。结合雁山朝阳隧道滑坡治理项目,叙述了无棱镜全站仪在边坡测量的应用;概述了CASS软件在滑坡数字化成图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结合成都铁路枢纽北环上行线滑坡工程 ,介绍滑坡产生原因、治理方案以及施工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玉芳 《铁道建筑》2020,(4):150-154
红层软岩地区铁路工程建设中滑坡问题突出。本文结合西南地区一铁路红层滑坡治理工程,利用该地区红层滑坡的现场调查结果,从红层软岩特性、地层岩性、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深孔位移监测数据等多方面对该地区铁路滑坡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论述红层滑坡与一般滑坡的不同点,分析红层软岩岩体力学特性、地层主要成分以及红层软岩中的粉砂质泥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力学特性。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措施进行评价。总结得出地层岩性、地质水文、人为因素是导致红层滑坡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某矿区工程为研究背景,为了保证铁路抬高、满足桥的过水及应力要求,提出将格宾结构应用在采动区铁路桥路堤中。研究格宾结构在格宾路堤中的强度适用性;计算中考虑荷载的最不利影响,对格宾路堤进行了稳定性验算。格宾结构满足路堤的要求,为采动区铁路桥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滑坡地质灾害是西南地区铁路既有线安全防控的重点。以昆明铁路局管内威红线K36滑坡治理工点为背景,从现场表观病害调查、地质水文条件分析等方面入手,研究了一个典型滑坡灾害发生的机制、成因。同时,结合该病害工点的成灾机理,对如何规避此类灾害提出了见解,以期对新线设计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即将开通的海南东环铁路及运营中的东线高速公路清水湾段受突发性大型泥石流冲击,泥石流漫过铁路路堤、穿过桥下净空后进一步漫过公路路面并流入南中国海;通过记述泥石流的成灾过程,结合地质调查、航拍、勘探、测试等手段,分析流源区巨型滑坡的成因、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机理、泥石流的径流和堆积特点。研究结论:(1)流源区巨型滑坡的发生表现出极强的突发性以及高位高速运动的特点;(2)风化破碎的花岗岩体和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3)连续强降雨的饱水加载作用以及雨水沿陡倾张裂结构面的下渗软化作用,是诱发滑坡的直接原因;(4)表现形态:岩土体高速下滑后,迅速解体并与水体充分拌和转化为泥石流,沿途不断铲刮沟床,流体物质和含水量逐渐增大,高速流态化运动近4 km才逐渐停下来;(5)海南东环铁路及东线高速公路位于堆积区的外缘,当泥石流到达时动能已大大减弱,其破坏程度受到了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9.
对宝兰铁路某隧道出口巨型滑坡进行分析研究:该滑坡为黄土自身特征、大气降水、人工开挖坡脚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采用上部清方下部反压,增设排水沟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铁路路堤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对施工期胶新铁路一段路堤进行了天然降雨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路堤坡面的水土流失形式在特大暴雨时表现为浅沟侵蚀,但不影响路堤表面的稳定性;路堤坡面产生水土流失需要一定的雨量和雨强条件,雨强是引起坡面产流的关键因素;路堤通过改变沿线原来的径流途径引起二次水土流失,即通过路堤的渗流冲刷下游农田,及时修建导流排水沟可以预防二次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滑坡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结构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反映.在总结已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效果较好,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2.
浅谈膨胀土路基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开裂及反复变化的特点,易形成路基病害。路堤在降雨后沉降、变形较大和边坡坍肩、路肩开裂以及造成发生路堑堑坡冲蚀、剥蚀、溜坍及滑坡等现象。结合西安-南京铁路施工实践,本文从确定施工参数入手,着重阐述了控制膨胀土路基病害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丰城矿务局曲江井铁路专用线某段路堤的设计,受征地及路堤两侧建筑物限制,该段路堤需做加筋土边坡防护工程,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介绍加筋土边坡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重钢货运铁路站场位于三峡库区,填平山谷后,形成浸水斜坡路堤,铁路最高填方达74 m,其位置紧邻长江,为浸水高路堤工程。经分析得出:(1)该软土地基选择挖除换填措施,并通过水泥搅拌桩进行基坑支护,能有效保证路堤基底和坡脚的稳定;(2)浸水水位下选择渗水性填料可减小动水压力对高路堤边坡和本体稳定性的影响;(3)提高压实标准并采取一定的追密压实措施,可有效控制高路堤工后沉降;(4)采用不同长度的土工加筋材料可以加强路堤坡面浅层和路堤整体的稳定性;(5)现场监测是高路堤稳定和变形验证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建南广铁路广西段杏江大桥2~5号墩右侧山体表层堆放了大量附近采石场弃土,由于长期连续干旱和降雨交替作用,山体局部出现坍滑及多处出现裂缝,极不稳定,该滑坡对拟建桥墩产生巨大影响,对滑坡物质来源、滑坡成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设计采用了下部抗滑桩,上部适当刷方减载,并加强边坡加固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治理了滑坡。  相似文献   

16.
罗金洪 《铁道建筑》2022,(3):158-161
分析了鹰厦(鹰潭—厦门)铁路一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气象和水文条件、空间形态、致灾原因、破坏模式,依据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结果建立滑坡模型,采用指标反算法确定滑面物理力学参数,计算得到滑坡下滑力,据其确定锚固工程所需的抗滑力.按照滑坡六项治理原则,结合现场滑坡刷方减载应急处置措施,制定了多排竖向钢花管注浆+多排预应力锚索框...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清水河段加筋路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青藏铁路清水河段加筋路堤一些初步的试验研究 ,分析加筋路堤在保护多年冻土和维护铁路路基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对该加筋路堤下地温情况及多年冻土的人为上限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长春—白城—乌兰浩特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路堤进行实车运行测试,研究CRH2C-2068综合检测列车在速度等级分别为140,160,170,176 km/h运行条件下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堤表面动荷载、动变形和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路堤是否满足相应标准要求。测试结果表明:路堤K14+973和路堤K62+119基床表面动荷载最大值分别为32,29 kPa,动变形最大值分别为0. 54,0. 30 mm,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1. 0,1. 2 m/s~2;路堤动力性能满足动车组以160 km/h及以下速度运行时的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结构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反映.在总结已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效果较好,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0.
多年冻土区利用加筋措施减小路堤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试验段工程实例 ,阐述冻胀和融沉是影响修建于多年冻土上的铁路路堤和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分析路堤内铺设土工格栅的作用机理 ;通过实测数据说明修建路堤对多年冻土上限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加筋方式对减小路堤变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