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公路隧道空间潜藏之危险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之伤亡及交通运输路网系统功能失效,其空间内之安全防灾系统及防灾应变作业必需经过严谨的考量,以因应其空间之复杂及防灾功能性要求,故于灾害管理信息整合及应用上也更趋重要。救灾工作系与时间在赛跑,对于时间延迟的影响,是整体防灾目标达成之关键因素;然救灾仅以灾害后果之情境来模拟,恐无法展现各系统因果关联与灾害信息滞延之后遗症影响,此外对于救灾工作跨组织协调、应变工作派遣、救援资源、疏散避难等面向,皆无法完整真实反应防救灾系统。有鉴于此,对于长隧道空间之防灾及安全管理应谨慎进行评估。本文系以系统思考为出发点,考量长公路隧道具有空间复杂、跨领域防灾知识及科技研究限制等特性,针对系统内具时间延迟特性进行灾害冲击探讨,藉由各子系统之因果关系,探究灾害防治问题与灾措施,最后结合长隧道空间灾害信息,尝试以系统性结构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希冀本文研究内容可强化灾害防治工作与救援策略,并避免灾害带来的后遗症累积,而所提出之灾害管理之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未来系统建立动力模式与进行风险管理之基础建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隧道路段交通特性与意外灾害性能及在急难时群众的避难行为与避难理论的了解,运用多目标规则分析透明化、周延化、合理化、弹性化的特性,在考虑群众避难疏散所需的时间安全性与设施设置成本经济性因素的前提下,本研究成功建立起公路隧道避难联络通道设置间距的评估模式,在以实际案例进行模式验证,求得符合前提下的设施设置非劣解组合,并描绘权衡取舍关系。  相似文献   

3.
轨道运输系统地下场站之消防安全长久为岛内外所重视之公共安全,本文藉由探讨轨道运输系统地下场站之火灾特性与境况分析,分析地下场站可能火灾情景,并针对台湾现行轨道运输系统之消防安全设计适用「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实务问题,参酌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FPA 130 Standard fox Fixed Guideway Transit and Passenger Rail Systems、欧盟UNECE隧道规章、日本地下铁相关标准等,提出建议与对策;另依据「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为基础,以铁路地下场站及隧道为主要对象,拟定「铁路隧道及地下场站防火避难设施及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规范)」条文草案.该草案已由灾害防救委员会所推行之「公共安全管理白皮书」执行项目进行列管,刻正进入立法程序,为台湾地区之轨道运输系统地下场站提供专用、适当之法规依循.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公路隧道灾害救援方案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城市公路隧道救援体系的建立及各组成机构的职责,说明了公路隧道发生灾害时的交通控制措施;根据城市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了灾害发生时的主要救援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危险品运输车辆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的重大火灾屡屡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江西省目前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九岭山隧道为例,给出公路隧道危险品运输事故灾害等级及应急救援流程,并按照风险最小原则,提出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过公路隧道时的交通管制措施,制定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对公路隧道运营风险的辨识、改善和优化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降低重大隧道事故对人员伤亡、隧道结构、设备和经济收益的损失,通过隧道事故调研和大数据技术,收集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802起公路隧道事故,对公路隧道自身特性和隧道事故的时间、空间、类型、诱因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外界因素对隧道事故影响较大,在高温和车流量较大的环境下,事故发生较多; 2)特长隧道和长隧道的事故数远高于短隧道和中隧道; 3)小型车是隧道内发生事故的主要车型,事故原因多是驾驶员违规驾驶,事故类型多为追尾事故; 4)火灾事故的诱因多为车辆自身故障,其中危化品泄露多为易燃液体泄露。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作为道路系统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具有高危害性,灾害损失大以及施救困难等特点,防火救灾已成为公路隧道防灾减灾的重点工作。本文基于专家调查法,结合山西延后隧道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对发生火灾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公路隧道火灾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未固结地盘在工程地质学上并无一致性的定义,一般而言大致可对应于ISRM地质材料强度分级表中之R0~R2级别,并以岩心单压强度小于2MPa做为划分参考基准;所探讨的未固结砂岩夹泥岩地盘是以位于台湾西北部麓山带之林口砾石层及以砂泥互层、胶结松散砂层为主之大南湾层、观音山层为标的,并以位于该地层区域之某山岳隧道为例(以下以G隧道简称),探讨其中依据「台湾地区岩体分类与隧道支撑系统J所建置之砂质含量大于50%,岩类级别为CⅡ(s)之软弱地盘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因地盘胶结松散、遇水易软化之工程地质特性而导致开挖各种破坏模式,藉由笔者及其它单位之数据以供工程界进一步了解此类型未固结软弱岩盘之山岳隧道设计及施工应考虑之因素,以降低施工期间之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9.
资西阳 《公路》2021,66(12):410-416
为了准确评价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依托海南五指山隧道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研究.通过文献调研确定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涌水灾害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采用AHP_熵权法得到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灾害发生概率等级.调研归纳给出隧道最大集中涌水量与灾害后果等级的对应关系,最终根据灾害发生概率等级和灾害后果等级确定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等级.将建立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应用于五指山隧道,评价结果与隧道实际突涌水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为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涌水灾害风险定量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南部某水利隧道(全长3.1 km)于1930年完工通水启用后,至1959年曾打设二次水泥衬砌,而1972年隧道内壁全面敷以混凝土衬砌,直至2003年实施第一次隧道全线安全检测,并于2004年进行维修补强设计与紧急抢修工程,其后2005年、2006年分别针对隧道东、西洞口及隧道内实施第二次及第三次安全检测.藉由此隧道历年之补强与检测成果,初步探讨水利隧道之摩耗行为与程度,并进一步探讨水利隧道耐磨耗之补强设计,以供未来相关水利隧道维修补强设计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