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勇 《汽车情报》2006,(3):12-14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家庭轿车的逐步普及,社会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和丰厚的利润。如果把整车销售作为汽车市场的“车前市场”,那么维修保养、配件供应、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服务都可以称为是汽车后市场。在美国,汽车售后服务业是有名的黄金产业,美国汽车售后服务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美国汽车售后市场的规模为2582亿美元,从业总人数约370万人,经营场所约49.5万个,汽车维修业的利润达到27%。据统计,  相似文献   

2.
在采访陈光祖之前,记者有幸在某大型国际汽车论坛上聆听过他的报告.报告中,陈光祖结合美国汽车市场的数据,指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乃至整个汽车后市场的巨大机遇.他说:"在美国,新车销售贡献的利润只占经销商总利润的22%,而备件和售后服务的利润贡献度超过七成以上."  相似文献   

3.
占领北美     
《汽车杂志》2007,(9):38-39
日美盈利能力差距拉大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日本汽车制造商不仅在北美汽车市场上攻城略地,吞噬美国同行份额,同时前者盈利能力也明显强于后者,且单车利润差距呈扩大趋势,总部位于芝加哥的咨询公司SRR7日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日本与美国汽车制造商在北美市场上平均每辆汽车的利润差距为2899美元,而2006年这一差距已扩大到3814美元,增幅达32%。  相似文献   

4.
从全球来看.汽车服务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潜力的产业之一.并正朝着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资料显示.在一个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销售总额的1/3以上来自汽车服务业;在整个汽车业利润中.整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的利润约各占20%.其余约60%左右的利润来自服务领域。据通用和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资料显示.仅汽车金融服务带来的利润就占该两大集团全部利润的36%。美国汽车售后服务业年产值达1400亿美元,汽车维修的利润达到27%。可见汽车服务业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5,(28):32-35
日本车用了三十年时间在美国市场将舢板变成了巨舰,把美国三巨头的利润表一次次地涂改。韩国车又紧跟在日本车后面蜂拥驶进美国,不断蚕食掉美国车的份额,现在又闻得日韩近邻中国车也要来动美国的“奶酪”,不免触动美国车圈对今后来自东亚的“第三次浪潮”的忧虑。出口只有先为利润而战才能后为自身品牌乃至国家形象而战。中国不但要为世界贡献出具有巨大潜力的汽车市场,同时也要为世界贡献出优秀的汽车制造商,以公平的权利去分享世界市场。钟师对此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1国内外汽车维修市场发展比较 在国外,汽车维修的利润与整车销售的利润相当.但在我国情形就大不相同.同样投资的维修厂和整车销售公司的利润有成倍的差距。拿美国来说,据有关资料显示,其维修服务机构大约有12.5万家,从业人员350万人,年产值1200亿美元,年平均经济效益为96万美元:而我国维修企业年平均效益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2006年,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边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产销量双双下降尤其是在美国市场,目前三大巨头正在或是准备实行重建计划,有投资者预测通用和福特可能在未来二至三年内申请破产保护,德尔福、德纳等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也都随之陷入为生存而挣扎的境地,美国本土汽车工业微现萧条景象;另一边是以丰田、日产以及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攻城夺地,抢占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并且利润丰厚,2006年丰田全球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福特,排名全球第二,在美国汽车市场则首次超过克莱斯勒,位居第三。  相似文献   

8.
新年寄语     
201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整车市场的井喷,汽车后市场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机遇。而随着私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后市场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大。规模空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业已触摸到了汽车工业的脉络。而国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汽车用品需求的高端发展,无论从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看,都显示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尚存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家庭轿车的逐步普及,社会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如果把整车销售作为汽车市场的“车前市场”,那么维修保养、配件供应、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等服务都可以称为是汽车后市场。据统计,在欧美等汽车业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合理的利润构成比例为汽车销售10%.售后服务50%,零部件销售10%,二手车经营20%,汽车售后服务业被称为是丰厚的大蛋糕,整车销售的利润与约为三七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售后服务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目前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状况中国加入WTO之后,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在中国这巨大的市场上争奇斗艳。同时竞争也趋于白热化。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汽车质量、性能日益提高。产品同质化程度也一步步提高,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各大汽车厂商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可占总利润的60%左右,而整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各占总利润的20%。  相似文献   

11.
陈庆 《汽车杂志》2006,(3):215-215
汽车的利润越来越低,但伴随着产生的汽车用品和服务产业却蓬勃发展,美国壳牌石油产品属下的彭泽尔汽车保养公司就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欧美国家统计,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业的利润构成中仅占10%~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60%的利润是从汽车服务业中产生的,而在中国却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1992 ̄1994年间,美国特别是其通用、福特及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状况,以及1991 ̄1994年间经营效益状况。美国汽车市场1992年开始反弹,1993年正式回升,1994年继续上升,这3年的汽车销售量依次为1312万辆、1420万辆、1510万辆。预测1996 ̄1997年达到巅峰,销量达1700万辆。随市场好转,其产量与销售额,以及利润也将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美汽车大国,早已确立了后市场主导经销商盈利的经营格局,这样的格局不仅保证了4S店良性的经营和发展,也为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乃至整个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在宏观经济下行、通胀持续、汽车消费刺激因素退出以及部分城市限购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微增长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车销量增速放缓,汽车销售利润日益微薄的大环境下,汽车经销商将目光由"前厅"转移至"后场"似乎已成为必然。事实上,在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美汽车大国,早已确立了后市场主导经销商盈利的经营格局,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正>产量过剩,令人眼花缭乱的车型可能降低汽车利润在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轻型车市场。2010年的前4个月,中国轻型车销量创纪录地达到了580万辆,与去年同期360万辆的销量相比提高了60%。强劲的销售势头使得众多汽车制造商充满了极度乐观的情绪。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宣布计划加大投资以扩大在中国的产能。近期,大众宣布计划将在佛  相似文献   

16.
汽车售后市场被经济学家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国外相关分析显示,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40%,而其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领域的利润将占到50~60%。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市场中整车销售利润的萎缩,汽车售后服务的利润日益成为支撑众多企业的核心。汽车维修服务则是汽车售后服务中的核心业务,也是汽车4S店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日益成为主机厂与投资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在汽车维修服务中,售后服务的基础指标是一次修复率,它是汽车4S店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和熟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园园 《汽车与配件》2012,(38):32-33
在2007~2009年期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汽车销售量猛跌,整车经销商已经纷纷开始依靠后市场服务和售后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来获取利润。如今汽车销售又开始回升,但是经销商却可能会面临后市场服务业务需求滑跌的局面。这是因为四年前美国汽车销量的急剧下降导致服务业务的滑坡,甚至加剧保修服务业务持续下跌的态势。据J.D.Power and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美国车龄小于五年的车辆保有数将从2006年的8400万辆下跌至今年的6300万  相似文献   

19.
朱玲 《川汽科技》1998,(1):45-47
本文介绍了1992-1996年间,美国特别是其通用、福特及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生产状况和销售状况。美国汽车市场1992年开始反弹,1993年正式回升,1994年继续上升,1995年有所下降,1996年又有所增长,这5年的汽车销售量依次为1312万辆、1420万辆、1510万辆、1480万辆、1520万辆,随着市场好转,其产量与销售额,以及利润地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地区的汽车市场可能又将进入另一轮回调之中。这不仅使世界各主要整车生产高的利润目标受到挑战,而且也将殃及与整车工业唇齿相依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利益。美国有关的最新研究表明,世界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正曹遇“内挤处压”的洗礼:在行业内部受到同业间重组兼并的挤压,在行业处承受下游整车生产商的价格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