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PECAS——城市用地和交通集成化模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易汉文  殷茵 《城市交通》2006,4(4):12-20,59
PECAS是用于城市用地分析和交通预测的集成化模型系统。该系统假定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整个分析区域生产和消费的各种产品,包括商品、服务、劳工等,能在其各自的交易市场上达到购销平衡。进而,该系统应用一系列NL模型,在各分区之间分派/分布各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据此预测交通需求。同时,该系统还根据各类用地开发几率,对不进入运输市场的用地供应进行单独模拟。这里阐述了PECAS模型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模型构造、计算流程和参数标定,以及与其他用地分析和交通预测模型之间的关系,并扼要介绍了PECAS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针对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 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利用元胞自动机(CA)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模型来实现海量数据的获取、储存以及更新.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发出基于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土地预测模型.基于实际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利用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优势,合理考虑土地利用系统中时空变量的复杂性,结果可靠,为正确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城市用地开发交通影响分析的模式与模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城市用地开发交通影响分析的常用模式与模型,包括交通影响分析的一般程序、背景交通分析、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与交通分配以及服务水平敏感性分析等内容.这些模式和模型虽然是建立在北美国家城市交通特性和社会经济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但仍不失其一般性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TOD)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TOD)是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对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结合的分析方法最好的诠释.本文详细介绍了TOD策略的内涵、规划思路和实施原则,建立了TOD模式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并实时监控、预测,可以有效地消除交通隐患,增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控能力.本文基于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流特性分析及已有的道路交通流预测模型,提出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组合预测模型,确定了非参数回归模型作为预测模型的核心,组合使用傅立叶历史估算模型、非参数自回归模型和非参数邻域回归模型对北京市典型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预测.针对北京市道路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实际情况及未来预测信息图形化发布的需要,提出了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的异构数据融合方法及道路编码模型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н�ͨϵͳ��SDģ�ͼ���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多反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它的可持续发展受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传统的交通预测模型难以模拟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动力机制。为此,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系统结构分析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的SD (System Dynamics) 模型,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环境影响、交通需求、交通供给和交通拥挤七个子系统。以大连主城区为对象,选取影响机动化发展的政策干预因素为调控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的机动化发展政策对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交通问题,为了缓解小汽车的交通压力,必须合理规划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本文首先对现有私人小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我国小汽车的发展阶段,考虑交通供求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基于用户效用最优、随机均衡原理开发了一个双层规划预测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一简单网络,说明此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用地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正确分析和掌握土地开发与交通量生成之间的规律,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交通量生成预测模型和道路容量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短时交通流量是短时交通参数的基础参数之一,其变化规律可直观反映调查路段或区域的交通变化趋势,可为交通出行提供有效的路径选择信息。基于对统计分析模型、人工智能模型、非线性理论、交通模拟、组合预测模型等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特点和应用的分析,鉴于短时交通流量自身的随机波动特性,指出单一的交通参数预测方法很难有效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果,而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意义,并指出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研究领域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城核心区存量土地的更新改造成为现阶段城市用地开发热点,亟须研究不同发展模式呈现的交通特征以及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首先总结城市核心区更新的发展趋势,指出城市更新改造往往打破原有老城社会结构、交通模式,对交通特征、出行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以深圳市罗湖核心区与福田核心区为例,量化分析不同发展模式对交通特征的差异化影响规律。进而提出城市核心区更新改造的用地发展模式以及交通发展策略,强调传承邻里关系,构筑公交化、枢纽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并在深圳大剧院-蔡屋围核心区更新规划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