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探讨了隧道掘进的半循环通风方式,分析了排尘和排烟过程。讨论了半循环通风方法应用于隧道掘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长隧道的通风设计以往都采用横向式或半横向式,纵向式射流通风只是近几年才用于公路隧道。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乌石山隧道纵向式射流通风设计。  相似文献   

4.
结合彭武路高速公路的隧道通风设计,对高速公路隧道通风计算的主要设计标准和重要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和总结,对长大高速公路隧道的通风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夹活岩隧道通风方案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制约因素之一的隧道营运通风问题,以沪蓉国道主干线上夹活岩隧道(5 228 m)的通风方案为对象,开展全射流风机通风模式、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模式等的研究和计算分析,并指导该隧道通风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其相关的通风设计。  相似文献   

6.
介绍几个通风经验公式在京承高速公路司马台隧道的施工通风量计算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通风设备选型、通风效果分析,并简要指出隧道施工通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的CFK方程的隧道CO浓度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通风以控制CO、颗粒物为主。我国现行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给出了不同通风方式隧道在不同运营工况下CO浓度设计限值。国外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根据纵向通风、半横向通风隧道CO分布特性,改进了用于计算在一定环境CO浓度及暴露时间下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的Coburn-Forster-Kane方程(CFK方程),并基于此对《规范》中CO浓度设计限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理角度出发,《规范》的设计标准可能已高于实际需要,若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隧道CO稀释标准。此外,《规范》在阻滞工况的设计限值以及长隧道的适应性方面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大隧道施工通风节能技术,以虹梯关特长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CFD商业软件FLUENT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调研方式计算确定特长公路隧道中施工通风控制标准及需风量,制定特长公路隧道联合式通风方式并在风管长度、风机选型数量和风机位置等方面对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有无排风机的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长公路隧道的施工通风中,独头式通风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采用满足污风回流要求的联合式通风方式。该方式能够快速将隧道掌子面及附近区域的CO浓度稀释至规范要求,改善洞内通风条件,保证施工进度,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9.
李飞 《铁道建筑技术》2024,(3):145-148+201
对于特长隧道施工通风,以前多是利用斜井、横洞等辅助坑道作为排风道进行巷道式通风,而对于没有辅助坑道的高速公路分离式高瓦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风险更高,经验很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结合桐新高速公路高瓦斯宗宝山隧道工程,对其阶段施工通风方案进行研究,实践表明:通过创新采用“隧道弃碴回填+实心砖+喷射砼封闭”的风门设置,可以使风机、变压器、备用电源等设备能够按照非防爆型进洞配备;通过巧妙设计的风门形式和位置,利用分离式隧道一段作为通风巷道,另一段隧道作为压入式通风设备安装通道,这种“巷道+压入”式通风方式,施工简单,成本低,有效解决了长距离高瓦斯隧道通风难题,确保了施工安全,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特长隧道通风竖井工程特点,提出采用反井钻机施工竖井的方法,并在秦岭终南山隧道通风竖井工程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某地铁站运营过渡期间,通过对区间隧道通风方案及区间事故工况模拟计算,对比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实测区间事故工况下的最小风速,可以得出车站1-车站2区间事故工况下,最小实测风速出现在车站3轨行区位置,与模拟计算位置基本一致,为以后地铁线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秦岭铁路隧道Ⅱ线平导出口段独头掘进 9km通风技术 ,对长距离软管通风系统的风量计算方法、管道漏风率、达西系数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工程试验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安全快速完成乌鞘岭隧道9号斜井施工任务,尽快进入正洞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利用统计工作,对循环时间和量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循环进尺和初期支护参数,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4.
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通风参数与环境状况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产88-1型双级对旋式轴流风机配1.2m直径柔性风管,单机压入式送风1500m进行试验,结果风管出口风量达864m^3/min工作面风速达0.47m/s,管网平均百米漏风率<1%,工人呼吸带粉尘浓度3.4mg/m^3m,CO浓度从未改造前555mg/m^3降低至40mg/m^3,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均接近国家卫生标准和国际标隧道作业通风标准所规定的容许浓度。  相似文献   

15.
横通道对缓解隧道瞬变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两单线隧道之间的横通道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当高速列车通过有无横通道的隧道时隧道壁面及车体表面测点的瞬变压力时间历程及其变化幅值。计算结果表明:(1)设置横通道可以有效缓解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引起的瞬变压力;对于靠近横通道位置处的隧道壁面测点,横通道的设置可以使其压力变化幅值降低37%左右,同时可使车体表面测点的瞬变压力幅值降低30%多;(2)相同截面面积、不同截面形状的横通道,缓解效果基本相同;(3)针对参数确定的隧道,存在最佳横通道截面积值,使其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流通截面的高速铁路隧道单车压力波数值计算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梅元贵  耿烽 《铁道学报》2003,25(2):74-78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铁路隧道单车压力波广义黎曼特征线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并进行了不同喇叭状隧道端口条件下和不同列车前端鼻部长度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重联动车组通过隧道时重联区域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可压和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重联动车组通过隧道时压缩波与膨胀波的传播特性,列车表面压力和隧道壁面压力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动模型试验相比,压力变化曲线吻合较好,幅值偏差不超过7%,重联区域前段流线型头部进入隧道,产生膨胀波,重联区域后段流线型头部进入隧道,产生压缩波,由于重联区域产生的膨胀波和压缩波之间的时间间隔短,导致膨胀效应和压缩效应相互抵消,车体表面和隧道壁面压力变化不显著,当重联区域经过隧道壁面测点时,重联区域车体表面压力变化影响隧道壁面压力变化,使隧道壁面测点压力产生先升后降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砂土条件下加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磨铁路的太达村隧道工程,结合普氏压力拱理论并参照三维旋转破坏机制,提出考虑土供效应条件下改进的三维旋转破坏模型对砂土条件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进行研究.所提出的破坏模型可分为2部分:1)位于交叉层的旋转破坏部分;2)位于覆盖层的拱形破坏部分.基于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破坏模型,采用岩土-锚杆模型对加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进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