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多的交通事矿中,非机动车和行人被看做是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事故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其实非机动车和行人同样应该遵守交通法规。  相似文献   

2.
《汽车技术》2001,1(2):44
据福特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福特汽车公司 2000年开发的 SensorCar技术可预测碰撞的发生。 ●该技术提供的行人安全性 据统计,行人被撞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事故分析表明,人车相撞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驾驶没有看到行驶方向上的行人,待到看见时再制动为时已晚了。 SensorCar技术采取的设计思想是采用主动传感器监测汽车前方的行人通道,向驾驶员提供预警,从而避免碰撞的发生。其采用一个装在格栅上的激光雷达装置来扫描汽车前方的行人,发出的波束碰到行人后即被反射回传感器,然后对反射波进行分析。 该系统可以探测到…  相似文献   

3.
宏湖 《轿车情报》2004,(9):98-99
在交通碰撞事故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是人,而行人又始终是高危的弱势群众之一。因此,应特别注重保护行人安全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尊重行人、保护行人、人车和谐相处的崭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了把握行人致命事故的特征和致因机理,促进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181例真实行人致命事故案例,从事故地点、时间与天气、驾驶员、行人、车辆、碰撞状态以及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鱼刺图法从行人、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行人致命事故的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行人致命交通事故的7个特征:①行人违章横穿道路突出(60.0%);②老年行人涉事率高(60岁以上占37.0%);③19:00-21:00是事故多发时段(29.2%);④面包车事故是中国道路特色(16.0%);⑤路侧作业行人危险度高(6.6%);⑥行人死亡大多为颅脑损伤(87.8%);⑦车辆前挡风玻璃大多会有网状裂纹等.结果表明,行人违章横穿道路是行人致命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加强行人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是预防和减少行人致命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公路交通大多是混合交通,交通特征呈现人、车混行,快慢不分,秩序混乱,道路堵塞,事故频繁,伤亡甚多。可以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环境普遍较差。汽车在道路上行驶遇到最多的是行人,特别是大、中城市道路上行人更多。行人是道路交通中的主要情况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汽车与行人发生的车辆事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交通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为了构建有效的行人交通安全防治体系,论文使用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多次重复的K折交叉验证评估,并确认随机森林模型在该数据集上具有统计学功效后,利用基于排列的特征重要性算法对影响行人交通事故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随后对重要事故特征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使用卡方检验确定随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行人年龄段、事故发生时间与道路最高允许车速是影响行人交通事故后果的最重要特征。整体趋势表明事故参与人员数越多,事故后果越严重;对于13岁及以上的人群,行人年龄越大发生事故的后果也更严重;在凌晨0:00-4:00发生的事故中,事故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限速为80km/h及以上的道路上发生事故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7,(2):111-115
在交通碰撞事故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是人,而行人又始终是高危的弱势群体之一,车辆对这些交通事故中的弱者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据统计,在欧盟诸国,行人丧命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所有交通死亡人数的20%。在日本,每年死于车轮下的行人占交通死亡人数的30%。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安全》2008,(6):64-65
作为马路上的弱势群体,行人往往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受害者。据统计,中国每天约有300人因交通事故而死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行人,包括许多违反交通法规而失去生命的行人。除了机动车对行人的危害外,行人自身的行为也在威胁着他们的出行安全。有专家指出,行人乱穿马路,一方面会堵塞交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另一方面极易造成事故,而一起交通事故甚至可能同时破坏几个家庭的平静生活。如果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整个社会和谐难免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10.
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小腿骨折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主要研究我国城区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小腿骨折伤害与其所承受机械载荷的相关性.,选取了4例典型行人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开展了事故重建,并对事故中行人小腿承受载荷和实际的小腿伤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充分考虑行人安全的早期车型的低速碰撞也可能导致较重的行人小腿损伤,小腿加速度是小腿骨折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合理选择模型中小腿可断裂铰链的触发值将能更准确地预测行人的小腿骨折伤害.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人车碰撞事故再现仿真的准确性,分析行人的初始状态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以多刚体行人假人为模型的事故再现方法.该方法仿真行人行走的动态过程,从而确定事故再现中所需要的行人姿态、步速等初始状态参数.通过再现一起真实交通事故,论证了行人初始状态对事故再现结果的影响,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占强 《世界汽车》2008,(1):26-29
行人作为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易受伤群体,事故发生率极高。但是我国在行人安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如今,一群“先知先觉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为制定我国的行人保护标准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交通安全专家陈强博士就是其中一员。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仍处于人、车混合的交通状况,车辆碰撞行人的事故频频发生。在车辆碰撞行人的事故中,行人较为弱势,加之现阶段车辆缺少对行人的保护措施,行人伤亡严重。在机动车碰撞行人的事故中,行人头部受重伤是造成行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大约在10万人左右,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摩托车骑手的死亡人数在60%左右。在机动车碰撞到自行车及摩托车驾驶者后,驾驶者由于坐在二轮车上,整体躯干高度增高,头部会大概率碰撞到机动车的风窗玻璃。本文基于行人保护头型冲击风窗玻璃的结果,风窗玻璃的破碎形式以及风窗玻璃的制造工艺对行人头型的伤害,将理论与测试数据相结合,找出影响风窗玻璃对行人头部伤害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事故中汽车损坏痕迹及行人伤亡情况的鉴定及模型的建立,构建事故碰撞环境,使用成熟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对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发生过程进行重建,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响应及各损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参数进行分析,将仿真结果中行人的运动响应、损伤部位的伤亡程度及动力学响应结果与法医学尸检报告中的客观事实进行对比,得出基于PC—Crash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形基本符合的结论。因此,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快速重建有行人参与的事故碰撞过程,分析行人的致伤方式并提供损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参数等,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理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参与交通活动中按右侧通行,分道通行和交通信号通行。然而,目前在一些城市道路以及公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不按交通法规参与交通活动的情况非常突出,一些车辆遇行人正常穿越人行横道或横过马路时不减速,不让行,更与行人争那一两秒钟的时间,吓得行人胆战心惊,甚至酿成事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汽车碰撞行人交通伤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莉  杨济匡  李伟强  方海峰  赵智 《汽车工程》2005,27(1):44-46,27
旨在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损伤的发生特点、事故类型以及损伤机制,从而调查交通事故中行人、车辆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事故分析对行人的年龄分布、性别、损伤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车辆类型进行了研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AIS、GCS分级。讨论了行人损伤的事故特点,提出了影响行人损伤的因素,讨论了车辆交通环境和道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形态分析为基础,研究在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响应时间内,行人被感应器及时探测到的概率.具体地,从长沙IVAC数据库的389起车辆碰撞行人事故中,挑选出F1和F2两种最常见的事故形态类型,且能估算其行驶速度的案例分别为65和64起.结合车辆和行人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参数,对F1和F2事故案例建立了行人探测模型.针对给定的感应器探测半角(15°、30°和45°),分别计算出了行人的探测概率.结果显示,当探测半角≥30°时,94%以上的行人能被及时探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事故现场汽车损坏痕迹及行人伤亡情况的调查,使用交通事故再现软件PC-Crash建立汽车与行人碰撞模型,重建事故发生过程。分析事故发生前汽车与行人的初始状态以及碰撞过程中行人的动力学响应和伤害,采用不同的车速,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根据行人致伤特点,总结出汽车安全车速等指标,为改善汽车的行人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值模型仿真试验,研究再现大客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一次真实交通事故中去,初步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将行人抛距分析方法引入事故再现分析,并结合仿真结果,建立新的适合该类事故的行人抛距与车速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体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再现事故过程,获得头部落地时刻行人头部的碰撞参数,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行人头部的损伤情况。故文章结合多体动力学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事故再现的方法研究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头部撞击地面的损伤机理,为行人保护和车辆外形改善提供理论依据。首先用PC-Crash再现汽车行人碰撞案例,仿真结果表明,多刚体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事故现场,从而获得行人头部落地的速度和角度;接着建立了具有精细面部结构的人头有限元模型;最后将事故重建得到的碰撞参数作为边界条件,分析行人头部与地面的碰撞,确定颅内压力、von Mises应力等生物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行人头部撞击地面后,应力波会在颅骨内外传播,并在颅骨和脑组织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