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AIS VDL(VHF数据链路)监测中,为了解决AIS信息符合性问题,提出了AIS船台静态信息标准符合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基于AIS船台电文数据和船舶数据库信息,应用Spark、Hadoop大数据处理平台,对船舶的MMSI、船名、呼号、IMO号、类型、尺寸、转发指示符等的标准符合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能识别异常AIS船台,为海事监管部门提供精确可靠的船舶识别信息。  相似文献   

2.
AIS在加强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AIS船台的普及AIS应用的深入,AIS系统存在的缺陷及应用问题凸显。针对问题,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开展了溯源排查,通过分析找准问题根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AIS应用于VTS中系统容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人杰  刘畅  柳晓鸣 《中国航海》2002,(2):22-24,44
本文讨论了VTS水域内由AIS船台和岸台所构成系统的正常工作条件和系统容量(船舶数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提出了增大系统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AIS应用在航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新技术增进海上交通运输安全,为航海人员提供更好的航标服务是航海科技工作者的目标。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应用于航标有其独特的优点,有效地改善了航标的助航效果。此文在介绍AIS航标的分类、特点、局限性和对航行船舶的导航作用的基础上,提出AIS应用在航标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在使用、设置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AIS研究概述     
周懿宗 《水上消防》2001,(5):1-5,21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数字地球”时代的产物,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多门类高科技为支柱的新型航海设备和系统。从90年代初开始,北欧、南非等国纷纷进行了技术和海上应用试验,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各异。IMO和IALA认识到有必要抓住这一新生事物朝规范化发展,因此从指导制订一系列技术标准、国际法规来规范和推动AIS的发展。现今,瑞典、南非、英美等发达国家均已建立了AIS示范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AIS产品也日趋成熟。2000年12月IMO海上安全船员会第73次会议通过了SOLAS公约新第V章,其中第19条(船用导航系统和设备装配要求)中对船舶从2002年起装备AIS作了明确规定。因此,对AIS的应用研究和建设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孔涛  姚高乐  陈广通  骆莹 《中国海事》2022,(1):49-52,56
由于管理不规范、设备不合规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脆弱性,海上交通指挥、海事调查以及基于AIS数据的应用分析受到较大影响.针对海事执法中对AIS船台动态信息符合度监测的难点,提出基于AIS VDL(甚高频数据链路)的AIS船台动态信息符合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系统在无线电整治中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AIS技术在航运领域的全面应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AIS航标越来越多的投入到了实际工程之中,而基于数字控制系统和高速处理器的嵌入式技术,为AIS在航标的推广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硬件开发、软件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在航标领域得到全面铺设,对嵌入式技术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AIS航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AIS航标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岛AIS航标技术的进一步广阔的应用提供了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航海技术的迅速发展,AIS在航海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AIS航标作为AIS应用拓展的一部分,也发挥起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航标管理工作中AIS航标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AIS航标管理工作和应用推广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AIS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文介绍了新型海上安全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了其使用技术,为我国研制生产AIS设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邱学刚 《航海》2021,(2):51-54
通过AIS设备,船舶和岸台能及时掌握周围水域内所有船舶及动态信息,实现实时互相通话协调,及时采取避让行动,有效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但是,目前AIS设备使用中存在设备故意关机、数据设置错误、设备故障频发、使用非标设备等诸多问题,导致船载AIS信号无法被其他船台和岸台有效接收,直接影响了AIS设备的功能实现,严重威胁了水上交通安全,制约着海事管理的方向和效能。基于多年的现场执法实践,在积累大量的AIS类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船载AIS设备信号无法被他船台和岸台接收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单一且实船测试过程复杂等问题,从单船、单个基站和航段区域3个角度,提出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的AIS服务性能分析平台,通过多条件数据查询、数据处理,实现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历史AIS数据的显示。以长江岳阳航段为例,开展AIS服务性能分析平台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单船丢包率差异较大([6. 73%,62. 43%]);基站间存在覆盖区域相互重叠的现象,导致单个基站的丢包率约为45%;航段区域整体丢包率和错误率分别为16. 63%和1. 57%。分析结果表明平台可有效实现AIS服务性能分析与数据可视化,从而保障内河AIS数据的可靠性,提高海事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有效的船舶监管对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分别对AIS(CLASS B)与小船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AIS(CLASS B)的使用有利于对小型船只、渔船等的动态监控,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船舶监控系统的研究对船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船舶导航能力和海上交通管理能力。该文提出的基于虚拟仪器的船舶监控系统,应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AIS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网络最新发布的船舶信息数据,进行信息的解析和存储,同时应用Google Earth显示船舶的位置及路径信息。系统选用Kalman滤波对船舶的航迹进行跟踪优化,结合BP神经网络对船舶航迹进行预测。系统可实现AIS数据采集、解析、存储、显示、分析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IMO(International Mariti me Organization)对船舶配备AIS(Automatic Indentification System)设备强制性要求的实施,世界沿海国家AIS基站建设迅速发展,AIS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AIS资源,建立广泛共享、实时服务的船舶助航信息服务新体系将有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研发AIS基站网络系统收发接口、AIS服务器及数据库、AIS信息WEBGIS(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实现以符合国际I HO-S57标准电子海图数据为基础,叠加实时的AIS信息,运行于互联网上的AIS信息WEBGIS平台。用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登陆互联网,在通用的网络浏览器上,可以方便、及时地浏览、查询和获取AIS及船舶助航信息。同时管理部门可用该平台通过AIS基站播发AIS安全信息及航标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船舶海上航行安全度求解复杂、参考因素权重确定困难等方面的不足,研究影响评价模型准确性的数据来源、模型构建方法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船舶重要指标筛选方法和数据库构建及检索设计方案。构建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专家评价法的船舶碰撞危险度(Collision Risk Index, CRI)求解模型,并根据实船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对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和构建的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IS数据的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数据库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信,符合专家经验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可为船舶海上航行安全评价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对传统综合导航平台的技术实现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多平台信息融合的导航技术实现方案。在对船用雷达导航系统(Radar Navigation System,RN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罗经和计程仪的导航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以数据融合为支撑的船舶导航系统架构,并以实例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技术可有效发挥不同平台的导航信息优势,对船舶综合导航系统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S57的内河船舶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减小导航系统在内河导航的误差,综合利用GIS技术、DGPS技术、AIS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研究符合S57标准的内河船舶导航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研究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在VC++环境下实现了该系统并应用于工程项目。实践证明:系统符合IHO海事标准,导航定位精确,实时高效显示,占用系统内存小,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渔网AIS示位标作为我国应用数量最多的海上自主无线电设备(AMRD),能使过往船舶通过AIS船台了解渔网位置,有效减少了船舶与渔网相撞事故的发生,但渔网AIS示位标对船舶避碰、海事监管和AIS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文中在分析相关国际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渔网AIS示位标采用主从模式,一张渔网安装一个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解决渔网AIS示位识别和显示问题,减少渔网AIS示位标的时隙占用,并能够清晰显示渔网的位置和范围,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这种主-从模式也可在其他类型的AMRD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AIS信息显示与航行安全有一定的联系。船载AIS安装后,驾驶台信息数量的增多将增加驾驶员对目标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难度;AIS与已有的驾驶台信息系统性能标准的不统一以及综合显示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驾驶台信息过载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雷达和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是配备最多的2类安全助航设备,在海上船舶导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雷达与AIS提供的信息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冗余性,二者融合可以改善探测性能、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是近年来海上导航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雷达/AIS信息融合技术,接着总结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重点阐述航迹关联和信息融合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雷达/AIS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