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介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沉降及稳定性检测的重要性和沉降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旨在为减少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沉降现象提供一份理论依据,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2.
杨斌 《交通标准化》2014,(14):61-63
针对高速公路沉降给交通安全带来的危害性,探讨了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技术要求,提出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降观测贯穿于高速公路修建的整个过程,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采空区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涉及到采空区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为更好地了解治理后采空区地表的变形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对大桥、高填方路基等构造物的影响,结合翼侯高速公路采空区沉降观测实例,系统介绍了采空区沉降观测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因素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路基填筑土高度、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对软基的沉降均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观测,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不同因素对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特性,可为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路堤施工期的沉降观测是路基稳定控制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算路面铺筑时间的基础资料。在软基上修建高速公路,可通过沉降观测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制定合理的填土计划,防止在施工期间出现不均匀沉降。文章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对软基路堤沉降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洞庭湖区某软土路基高速公路在施工期的沉降数据的收集,总结了通道、涵洞过渡处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桥头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一般路基典型观测断面的沉降规律,比较了湖区软土路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沉降规律。通过总结,可及时发现危险的先兆,明确路基破坏原因,确保在湖区软土路基上进行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某高速公路施工I标施工期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和内容,对典型的沉降观测点在不同时期的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土体在施工期结束所处的固结阶段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经验的方法对工后沉降进行了定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路基工后长期沉降稳定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软基工后长期沉降问题日益得到重视,预测工后长期沉降和判别工后长期沉降是否稳定对高速公路养护和拓宽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了路基工后长期沉降稳定的标准,即:路基某时间段的实测沉降小于次固结沉降计算值、且实测沉降速率小于次固结沉降速率的计算值,并应用实际工程中;并对盐靖高速公路和启杨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次固结沉降与主固结沉降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拓宽方式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西潼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针对单侧拓宽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建立了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与坡脚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选定试验段进行双侧对称拓宽方式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和分层总和法计算,同时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拓宽相同宽度时,双侧拓宽的旧路基中心沉降减小幅度较单侧拓宽增加15.2%;两侧各拓宽2车道时,路基差异沉降是单侧拓宽4车道时的24.3%;随着拓宽宽度的增加,旧路基中心沉降增量逐渐减小,最大沉降位置在距新建路基边缘内侧3~5m处。数值模拟、分层总和法计算及现场观测最大沉降分别为18.40、18.74、16.06mm,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分层沉降观测方法在呼绥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情况 ,阐述了观测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以便取得良好的观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在人工导引方式下生成AGV数字地图的方法.利用立体视觉提取障碍物边界点,将不同视点处得到的观测集成到数字地图中,进一步提高数字地图的精度.由于AGV运动的不确定性,在将最新的观测集成到地图中之前,通过匹配新的观测数据与地图数据计算AGV位置.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增强无人车识别行驶环境中角点特征的鲁棒性, 并提高角点特征的识别速度, 基于观测点的二变量正态概率密度映射之间的相对差值, 提出了一种角点特征提取方法; 将观测数据组映射到二变量正态概率密度空间, 获得每个观测点的映射; 对映射结果进行归一化, 消除协方差引起的数值差异; 在映射数值曲线中寻找波峰与波谷的位置, 波峰对应的观测点最接近均值点, 波谷对应的观测点最接近拐点; 利用波峰和波谷的相对高度判定该组观测数据是否符合角点特征的边长要求; 用波谷对应的原始观测数据点坐标作为角点特征, 构建环境特征地图。试验结果表明: 提取方法能够处理观测点数大于63, 观测点角度分辨率大于1°的稀疏观测数据, 在大尺寸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中, 提取方法都能够稳定识别大型角点; 对小于180个点的观测数据, 最大处理时间小于5ms, 平均处理时间小于1.9ms, 提取方法减少了构建环境特征地图的时间; 提取方法依据观测数据的二变量正态概率密度提取角点特征, 对观测误差和角点特征的尺度与形状不敏感, 能够有效提高角点特征的识别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潘学忠  丘凌 《轨道交通》2007,(9):84-85,83
沉降观测决定无碴轨道的施工时间。施工中加强沉降观测对保证结构物及过渡段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本文重点介绍铁路客运专线结构物(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内容、测点布置、观测的频度及精度、评定方法和判定标准等,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遂平制梁场沉降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遂平制梁场工程,系统地介绍箱梁预制场台座沉降观测和箱梁徐变观测的方法,并从测点布置、观测周期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物倾斜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等现象,尤其是传统经纬仪观测法如投点法、铅锤观测法、利用沉降求倾斜量等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对建筑物倾斜观测的要求.通过工程案例,利用无协作目标全站仪对建筑物主体结构倾斜度进行了观测,并应用拟合的方法对建筑物墙面的倾斜度进行拟合运算,分析了它的测量精度,通过实例,对其可靠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公路线路经过软土路基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其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沉降分析和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满足无工后沉降的要求,需要对沉降进行实时观测和分析。以软土地基上某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沉降观测为例,介绍公路线路中路基沉降观测的流程、元器件的埋设方法,总结了沉降观测过程中各类元器件的适用性,及真实、准确、及时和连续采集沉降观测数据的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沉降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汾灌高速公路为背景,采用Asaoka法、灰色预测法和对数曲线法对实测沉降历史曲线进行沉降预测,并与实测沉降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数曲线法是一种最优化的高速公路沉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锦赤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工程实例,分析了传统法观测路基沉降的弊端以及单点沉降计在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结合现场试验进行了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认为高填方路基沉降最基本原因是路堤自身重力,为今后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实践证明,单点沉降计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观测法所存在的精度不高、操作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听课、评课是听取和评议他人的教学,总结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反思是总结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个人的自我改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提出了基于听评课的反思概念,总结了基于听评课反思对高职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基于听评课的反思促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