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88年对陕西旬邑县12例潜在型克山病作心内膜心肌活检电镜观察,并用镧颗粒示踪探索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检材取自7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年龄14~40岁,平均病史已达4~5年。观察结果:大部心肌细胞肌浆网、横管系统扩张,闰盘也见类似囊泡状扩张改变。部分病例样品中可见镧颗粒出现于闰盘间隙和细胞质内。线粒体增生及退变性变化同时并存。细胞内肌微丝偶见微小的肌溶中断,但未发现心肌细胞的肌溶坏死。部分细胞核增大、扭曲变形,有假包涵体。部分肌原纤维增粗有异常分枝。此外,并见心肌细胞内脂滴增多,糖元沉积以及核周脂褐素颗粒堆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73年~1989年黄陵县店头病区的潜在型克山病罹病、转归及预后因素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1974年以来,潜在型克山病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28.6%;②潜在型病情恶化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26.2%;③年龄16岁以上,有个人急发史,心电图有两项以上异常并存,特别是既有个人史又有ST-T伴或不伴其它心电图异常病例,其病情恶化率高(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 8年来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黄陵县的 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 ,该区居民列为监测对象。 1995年至 2 0 0 2年连续 8年对该监测点克山病的发病情况监测及 3~15岁儿童内环境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①潜、慢型克山病的检出率 1995、1997、1999、2 0 0 0和 2 0 0 2年依次为 4 .3%、3.6 %、7.5 %、8.0 %和 8.5 % ;②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 1995、1997、1999、2 0 0 0和 2 0 0 2年依次为 5 5 .6 /万、5 3.5 /万、19.5 /万、0 /万和 2 5 /万 ;③全县 8年慢型克山病死亡 2 2例 ,15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占 6 8.2 % ) ,7例死于猝死 (占 31.8% ) ;④病区 3~ 15岁儿童发硒含量 8年均达到非病区水平。结论 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的发病呈平稳低发态势 ,但潜在型克山病仍有新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儿童红细胞和发硒含量的测定,以及血小板的电镜观察,发现处于低硒状态的病区儿童血小板超微结构明显异常:盘状血小板数减少,变形和团聚血小板所占比例显著增高;拥挤成团的血小板膜融合或紧密联接;细胞器呈非特异性溶解状,α-颗粒和致密颗粒电子密度均降低;α-颗粒数显著减少,致密颗粒数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克山病病区低硒儿童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1973年至1990年,对陕西省黄陵县店头病区克山病消长与人体硒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观察期间,急性(含急型和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潜在型病情恶化率亦呈下降趋势;病区人群头发硒含量逐年上升,病情与发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病区人群头发硒含量提高至非病区农村水平后,慢型和潜在型仍有新发病。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克山病区低硒粮饲养大鼠,造成动物低硒状态,同时增设补硒组和常备饲料组大鼠作为对照,饲养2个月后,应用示踪剂分别观察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通透性。结果低硒组大鼠部分心肌细胞膜不完整,镧颗粒进入到细胞内。钌红使质膜染色呈中等电子密度的不均匀窄带,并经质膜破损处进入心肌细胞内。补硒组大鼠变化轻微。提示克山病区粮可引起大鼠早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通透性的改变,补硒可使之缓解或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陕西省黄陵县1990-2004年克山病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以黄陵县克山病重病村观察点的全体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全县范围内的慢型克山病(慢克)进行调查,并对观察点的发硒、粮硒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观察点15年共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447例次,检出率6.14%;新发潜克25例,新发生率34.34/万。②15年全县慢克确诊72例,先后死亡31例,病死率43.1%,其中20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死于猝死。③观察点发硒与非病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粮硒含量仍低于非病区。结论陕西省黄陵县观察点克山病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潜克仍有新发;慢克病死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克山病病情消长趋势 ,为防治和病情相关因素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按“克山病监测”标准 (1 997年 )实施。结果 监测期内全县未见新发急 (亚急 )型克山病 ;监测点潜在型年新发生率 2 6 9/万 ;全县农业人群中慢型患病率 1 6 7/万 ,年新发现率 0 83/万 ,死亡率0 6 0 /万 ;在店头和腰坪两个重病乡镇 ,慢型年新发现率为 1 5 /万~ 1 8/万。结论 以急 (亚急 )型有无新发病及潜在型和慢型年新发生 (现患 )率为评估标准时 ,近 5年来黄陵县克山病病情稳定在 80年代中后期水平 ;慢型克山病是当前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9.
1.本文叙述了心肌碎片丙酮酸脱氢酶系和心肌细胞呼吸测定法。2.克山病病区粮组大白鼠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明显低于加组硒和西安组。3.克山病病区粮组大白鼠心肌细胞耗氧量较加硒组减低。4.简述了硒在克山病发病学上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克山病水土病因—缺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中,为了弄清硒在克山病病因学和发病学中的作用,我们在进行亚硒酸钠予防克山病临床效果观察的同时,对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硒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缺硒与克山病的某些流行特点的相关性作了初步研究。本文综合报导1973~1979年期间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缺钾可引起心肌病变已为人们所知,曾有报告指出克山病病区居民及患者在冬季有隐性缺钾现象 (1);克山病和缺镁的关系问题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至于锌元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指出克山病病区水、土、粮中锌含量偏低 (3);有的报导,潜在型克山病人有粒中性白血球内镁、锌均低于健康人 (4)。为了进一步摸清克山病病区人群此三种元素究竟是否缺乏,我们曾于1963~1964年和1973年在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采集了膳食、  相似文献   

12.
<正>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小儿克山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以西南病区患者几乎都为儿童,其中小儿亚急型克山病发病占80%。本文根据1979年6月至1982年9月在大理县医院收治小儿亚急型克山病315例的临床表现、X线和心电图检查,笔者拟将小儿亚急型克山病分为轻症、中症和重症三种类型,以便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就我室对克山病病区201例正常儿童和20例潜在型克山病儿童的心脏X线观察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受观察对象为位于海拨800公尺的黄陵县店头公社的2—13岁农业人口。其年令按受检时的实足年令计算。观察对象的年令、性别、分组情况如表1。正常学令前儿童87人,男44人,女43人;正常学令期儿童114人,男54人,女60人;潜在型克山病儿童20人,全为学令期儿童,男12人,女8人。  相似文献   

14.
探讨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情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 CVB1~ 6Ig M,CVB1~ 6Ig G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明显低于病毒性心肌炎组。2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与病毒性心肌炎组无明显差异。 3潜在型克山病组红细胞 C3 b 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则明显升高 ,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有 CVB感染存在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家畜白肌病与克山病关系的探讨早有报导,1965年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发病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效果,近年来的大量工作表明克山病病区是低硒地区,病区中的粮食、头发、血和尿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大面积采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发病取得了肯定效果。因此,认为硒贫乏是克山病发病值得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克山病病区粮及缺硒的半合成饲料以复制缺硒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硒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本次实验自1979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病区上畛子农场进行,由陕西省劳改局、陕西省上畛子农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小分队、陕西省兽医研究所和西安医学院克山病研究室协作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正> 山东邹县从1979年12月至1984年12月,连续五年对克山病重病区的张庄、城前、尚河、田黄四个区的五万余名15岁以下儿童投服亚硒酸钠片,预防亚急型克山病。在大面积的服药中,并设立重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现已观察五年,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长期以来,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克山病的方法,是广大病区群众和克山病防治研究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我室自1960年王世臣首创大剂量维生素丙静脉注射治疗急型克山病取得显著效果后,即重点转入克山病病因和预防方法的研究。1962年提出了“水土病因”假说,1964年制定了“硒作为克山病病因的探索性研究”课题。1965年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不同月龄组SD大鼠心脏神经肽酪氨酸(NPY)神经纤维的分布特征及其衰老变化。结果发现:心脏各部位、各结构具有不同密度、不同形式的NPY神经分布,纤维均为膨体型。电镜下,神经纤维行于心肌间隙并与心肌细胞贴近,轴浆内充满NPY阳性反应颗粒。随月龄增加,神经纤维密度下降,纤维形态及分布形式发生改变,对心脏支配减弱。此外,在心内还发现NPY神经节。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观察1例尸检,2例活检的心肌组织,发现围产期心肌病的组织学改变为灶状肌溶性坏死,病灶呈全心分布,以左室内侧密集且趋向融合,间质未见炎性渗出反应。取右室心肌活检电镜观察,可见心肌细胞有两种变化:一为肌原纤维的灶状溶解脱失,一为肌纤维内絮斑状电子密度物质沉积。闰盘呈各种变异及间隙加宽。作者未发现心肌细胞质内有任何其他沉积物,电镜下也未见任何异常的微丝聚集及高电子密度团块。通过观察,作者同意本病属多因素综合症的说法,其病变可能为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所导致的变应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20.
对历史上克山病重病区陕西黄陵县部分重病村做了普查,共查1122人,结果表明∶①1122人中检出潜在、慢型克山病40例,检出率为3.75%,总的发病趋势稳中有降;②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为53.5/万,且以3~15岁儿童为主;③病区重点人群发硒含量达到非病区水平,而发中微量元素锰、铁含量较高;④慢型克山病死亡率较高(3年死亡率为33.3%)。死亡多为30~40岁的中、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