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挪威航运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一艘新型的封闭式救生艇。救生艇总长4.75米,宽2米,装有一台7马力的发动机。这种救生艇的最大特点是,艇身大部分浸没在水下,具有足够的稳性。关闭舱门后,即使救生艇倾覆也不会因进水而沉没。对于小型船舶和渔船,这种救生艇是一种理想的工作艇。这种救生艇是挪威船舶研究所(NSFI)经过多年研究试验而成,各项指标达到主要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船艇》1989,(10)
挪威哈丁(Harding)公司已推出一种完全重新设计的自由降落救生艇筏装置。声称这种装置更为完全、轻型、坚实和便宜。新型装置可从高出水面26米处放落救生艇,它适用的救生艇有五种尺寸,座位为18~34个。对中等的26个座位的救生艇,其艇长为8·1米,满载排水量为5·3吨。新设计具有一种新型的降落和收回装置,它由方钢管制成的装有低摩擦轴承的滑道。适  相似文献   

3.
德罗赫泰森市Ernst Hatecke游艇和救生艇制造厂生产了一种全封闭、自动扶正、自动排水的救生艇,可从10米高处自由下滑,功能良好,1983年10月18日为众多的专业人员作了表演. 在1个半小时内下水6次的表演中,该艇受到普遍赞赏.这种用独特方法生产的玻纤增强塑料救生艇已于9月6日获得海事公会认可,并用于J.J.Sietas造船厂建造的两艘新建  相似文献   

4.
Drochtersen/Krautsand的Ernst Hatecke造艇厂于1983年夏季制成了一艘新式的GSAL6.5型封闭式救生艇. 它是一艘能自动排水、自动扶正的封闭式救生艇,可供救助和自救用,也可用作工作艇和交通艇.艇主尺度为6.50×2.50×1.18米,空载重约为2.4吨.  相似文献   

5.
挪威一家公司已研制成一种救生艇从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吊放的专用吊艇柱,这种吊艇装置在放落高度很大遇到强烈的横风时不致使救生艇与平台的立柱发生碰撞。吊艇装置系一台带绞链式吊臂的吊车(见图),被吊放的救生艇用两根吊索悬挂在吊臂上。当要放落救生艇时,第一节吊臂就下放到水平位置,随后第二节吊臂便可伸展至最大的跨度,并与钻井平台保持垂直。最后,救生艇被下放到海面,并借助艇上的动力驶离平台。  相似文献   

6.
自由抛落式救生艇入水过程开始时,艇体与水面接触瞬间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脉冲,这一脉冲力有可能造成救生艇内部结构失效.在救生艇入水过程中,存在固、液、气三相的耦合,其过程较为复杂.文中以某救生艇为研究对象,主机配置为380 J,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入水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自由抛落后冲击载荷对艇体的冲击响应.最终得出:最大变形发生在入水时间t=0.35 s,即救生艇开始向水面浮升的时,最大变形量为34.3 mm;最大应力发生在t=0.035s,为95 MPa,应力变化在材料承受范围内,艇身不会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汪盛义 《机电设备》1990,(2):49-50,8
1 概述救生艇绞车是安装在船舶两舷,籍助于吊艇架、滑轮和钢索将救生艇放下和吊起的设备,它不仅能吊、放救生艇,还可吊、放各类工作艇,进行各种海上作业。由704研究所设计研制的交流电动救生艇绞车是一种系列产品,其中最常用的有25kN、40kN、60kN、63kN 几种。该系列绞  相似文献   

8.
据称联邦德国德吕贝克的Drgerwerk公司研制的一种高压救生艇已为北海的海洋工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救助系统。这种特殊的设计是为了石油钻井平台和船只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保护潜水员的生命安全。这种救生艇目前已用在北海的最大潜水支援船之一Norskald号上, 由一名导航员和二名潜水技术员操纵。  相似文献   

9.
深潜救生艇是一种可与沉没失事潜艇对接,援救出被困艇员的载人潜水器,是执行潜艇救生保障的核心装备,对潜艇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历来受到拥有潜艇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目前国外深潜救生艇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了当前国外深潜救生艇的救援能力,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英国罗亚尔公司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救生艇。它的艇体、甲板和上结构均采用高强度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救生艇能有效地防止渗水、漏水,能抵抗5级风浪,当艇体倾覆后能很快地自行扶直。艇壳结构采用“三明治”式:两层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增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夹”住一层低密度聚氯乙烯。该艇的艇体分隔成5个水密舱,可分别作为锚链舱、前储存能、救生舱、操舵室、燃料船和备件能。它的甲板弦弧线呈下垂形,以降低干舷,这有助于将遇险人员拖上救生艇。用复合材料制造救生艇@李惠萍  相似文献   

11.
正挪威救生系统制造商Norsafe公司开发了一款现代化、部分封闭式救生艇"Minima 88"号。该艇是符合SOLAS公约的紧凑型船艇,其长8.8米,宽4.25米,可容纳150人。该艇具有信号着色天蓬、白色船体和冷却流线型外表,船艇中部有一个宽敞的操纵舱,有效能见度为舵手提供良好的视野。操纵舱顶部舱口可在下水/回收期间向吊柱提供垂直可见度。其大型侧门  相似文献   

12.
据民主德国《海运经济》杂志报道: 波兰Ustka船厂最近制造了一种中型救生艇。这种艇采用玻璃钢材料,艇长10米,乘员38-90名,有全封闭顶盖,舷侧有两个移动式舱口供人员从海上或陆上出入,另外在  相似文献   

13.
死岛逃生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力量使救生艇顺着一条阴暗恶臭的小河沟逆流而上,鬼哭狼嚎之声也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河岸上到处隐约可见骷髅白骨.拐过一个弯,前方有一座拱桥,细看全是用人的骨架搭成.桥上站着两个骨瘦如柴的小鬼,每人手中拿着一条铁链,我正暗自好笑,就这俩小样还玩这么重的铁链.拱桥很窄,救生艇无法通过而受阻,这时就见桥头那两个小鬼举手一扬,将铁链向救生艇抛来,不知是力量不够,还是铁链太短,铁链在离救生艇半米远地方落水,水花溅到我的脸上,我一惊,猛地醒来,心里突突直跳,想想刚才的过程,原来仅一步之遥就进了鬼门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救生艇的喷水试验,油火灾试验以及救生艇内热流物的计算问题。主要结论如下: 1)测试了水的光谱吸收系数和喷水的吸收率,以了解起火时喷水对救生艇外表面的效果。这些参数也适用于登船甲板上水冷却装置的设计和确定艇体外表面上的水流速度,以防大火包围的油舱发生爆炸。2)在水池中对现行救生艇进行了四种火灾试验。所测得的艇内表面温度与艇内空气温度同根据救生艇热流模拟模型计算的温度值极为吻合。3)提出了无需对现行救生艇进行耐火试验即可估算救生艇耐火能力的另一种代替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最近召开的IMO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分委会通过了有关全封闭救生艇通风的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修正案草案,以确保在这种救生艇里维持适居的环境。有关全封闭救生艇通风手段以及开放和关闭的新段落(第4.6.6和第4.6.7)草案拟要求采取技术手段,明确救生艇允许容纳的人数,使其通风率达到每人至少5立方米且不少于24小时;从救生艇内部便可操作,且不会分层或形成不通风的气窝。除全封闭救生艇外,为应对有关救生艇筏上的通风问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自动识别系统(AIS)定位和热敏电阻(PTC)加热的新型救生艇。首先,设计救生艇太阳能辅助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救生艇上的安放及展开结构的设计,并结合典型航道光照强度进行发电量计算;然后,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结合空气加湿-除湿技术设计救生艇空气造水系统,并应用MATLAB软件模拟海洋环境进行造水系统取水率的验算;同时,对比分析AIS-SART与雷达应答器的综合性能,为新型救生艇选配适当的应答器;最后,分析PTC加热材料的加热特性,结合救生艇的结构特点,选配适当的PTC加热材料,设计救生艇座椅加热单元,并进行PTC加热系统耗电量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解决救生艇能源较少、淡水有限、定位精度低及保温性差等问题,能够提高乘员的舒适性以及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王柏欢 《中国水运》2010,334(8):40-41
救生设备是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及船员能否正确、熟练地使用救生设备,将直接关系到船员的生命安全。文中阐述了船舶救生艇在船舶发生海难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救生艇属具和配备要求说明了救生艇检查要点,最大程度上保障船员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芳武 《中国水运》2009,(10):12-13
救生艇是国际公约强制性要求配备的一种重要的救生设备,救生艇释放装置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海上人命安全,巴黎和东京备忘录组织成员决定联合开展针对救生艇释放装置的大检查活动。文章分析了救生艇释放装置大检查活动开展的背景,剖析了检查的内容,提出了船方的应对策略。文章对船方有效应对该项大检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实际船舶控制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救生艇及救助艇的收放电气控制方法.通过实用验证:该救生艇和救助艇电气控制设计满足救生艇和救助艇的功能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具有安全、可靠、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滑落式救生艇在风浪作用下抛落入水的问题,研究了风浪环境中不同乘载状态下救生艇空中抛落及入水砰击载荷特性。根据滑落式救生艇的数值模型,利用STAR CCM+软件对满载、前半载、后半载3种乘载状态救生艇抛落和入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救生艇姿态角度、速度及砰击载荷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对救生艇乘员生命安全和救生艇结构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