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船舶流数据以及沿程各水文站的潮位数据,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水文分析,研究长江12. 5 m深水航道仪征、丹徒直、口岸直、福姜沙和南通水道的船舶流量、流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行船舶仪征水道大船占比为73. 2%,口岸直水道大船和小船占比相当,丹徒直、福姜沙和南通水道大船占比33%左右;下行船舶各水道大船占比在31. 5%~41. 3%,小船占优势;大潮时船舶流量受潮汐影响显著,上行船舶逐时流量过程与潮位过程关系显著,下行船舶受落潮影响明显;小潮时上下行船舶与潮位过程关系不明显;一个月内日船舶数量与大潮小潮没有直接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深水航道维护和通航安全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影响因子危险度评价标准,结合清澜港实际,对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对清澜港航道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价,得到相应的风险级别,为清澜港航道扩建施工和通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口岸直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重点整治河段之一。基于多年实测地形资料对口岸直水道的河床演变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口岸直水道12.5 m深水航道治理思路,提出了工程治理方案,并采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方案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计算表明:口岸直水道河势总体稳定;落成洲左汊放宽段存在过渡段浅滩,过渡段浅滩航道条件随水文年过程的不同而存在好坏变化;鳗鱼沙心滩在不同水文年冲淤变化频繁,但受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冲刷、萎缩是鳗鱼沙沙体变化的主要方向或趋势。该水道航道治理的基本思路应以稳定落成洲头部和鳗鱼沙心滩的守护工程为主,并配合丁、潜坝适当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通过工程措施可以达到12.5 m深水航道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龙潭水道作为进出南京港的重要航道,航道两侧码头多、船舶密集,通航环境复杂,这给航道内的船舶引航带来很大压力。为减少航道内引航事故,保障船舶引航安全,本文将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龙潭水道内船舶引航风险。同时,结合龙潭水道内船舶引航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期减少引航事故,保障龙潭水道内船舶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给口岸直水道12.5 m深水航道治理方案研究提供依据,在对鳗鱼沙心滩段航道条件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基础上,考虑两岸港口岸线发展需要,确定了选择鳗鱼沙心滩段左槽为12.5 m深水航道、维持右槽10.5 m深水航道的选槽方案,并核算了在泰州公路大桥和在建航道整治工程影响下的航线布置要求.计算结果表明,12.5 m深水航线选择泰州桥左通航孔航行进入左槽,航线平顺,过渡较好,是较为稳妥的航线布置方案;但局部年份左通航孔航宽不足时,采用从泰州公路桥右侧主通航孔下行后往左槽过渡的方案也是可行的,但富余不多.  相似文献   

6.
戴家洲水道是长江干线武汉—安庆段重点碍航水道,河道内圆直两港分流相当,作为主航道的直水道,其滩槽稳定性差,航道条件不稳定,存在多处浅区。近年来,在已建航道整治工程及三峡蓄水的共同作用下,直水道上段浅区航道条件得到改善,但直水道进口及中下段浅区依然存在,随着滩体的冲刷,在2015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恶化。鉴于此,在今后的航道维护工作中,建议重点关注戴家洲水道进口及直港中下段两处区域滩体冲刷变形及相应的航道宽度变化,适时采取疏浚等必要措施,必要时开通圆港通航,以保障航道畅通。  相似文献   

7.
口岸直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重点整治河段之一,该水道上段为多分汊河型,下段为长顺直型,且上段又处于弯道和淮河入汇,河段内滩槽变化剧烈,航道条件影响因素复杂,其中,淮河大流量入汇是落成洲浅滩形成的重要原因。采用数学模型手段计算分析淮河入汇对口岸直水道深水航道整治效果的影响。计算表明:淮河大流量入汇,使淮河入江口以上三益桥边滩、左汊12.5 m设计航槽内淤积幅度和范围均有所增加,受其影响,落成洲左汊设计航槽内不满足12.5 m等深线的最小宽度较不考虑淮河入汇时有所增加,高港边滩设计航槽内浅区不满足12.5 m水深的航道宽度略有减小,鳗鱼沙右槽下段12.5 m设计航槽内不满足12.5 m水深的航道宽度较无淮河影响时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珠江口矾石水道在远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下称"深中通道")投入使用时所需预留的通航等级,以避免深中通道影响珠江口两岸各港船舶通航的安全、顺畅。综合考虑珠江口现状通航条件和远期港口规划,初步提出矾石水道预留10万吨级通航等级的必要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综合物探等手段,重点从矾石水道的深槽稳定性、通航水流条件、航道可挖性和航道可维护性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对比国内典型规模化港口,阐明港口吞吐量规模对航道资源的要求,提出矾石水道预留航道等级应考虑的因素,最终认为矾石水道预留航道等级为10万吨级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长江福姜沙水道铺排作业处于高通航密度、新开航道边缘位置,施工安全风险高,基于此,本文通过风险分析,有效获取福姜沙水道铺排作业关键风险环节及主要致险因素。同时针对长江福姜沙水域通航及作业环境特点,初步建立了适用于铺排作业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系统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与其他方法评价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最后,制定了关键风险环节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将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深水航道的建设,进江海轮的数量激增,船型也越来越大,这给船舶引航带来一定的压力。目前,我国通航水域内引航事故频发,尤其在一些特殊航段。草鞋峡水道作为进出南京港的重要水道,船舶交通密集,通航环境复杂,易发生引航事故。为了减少船舶引航过程中发生引航事故,保障水域通航安全,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草鞋峡水道船舶引航风险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保障船舶引航安全。  相似文献   

11.
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河段长、工程量大且工序多,施工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种类多,施工安全生产控制与河段通航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依托长江干线下、中、上游典型大型航道整治工程,围绕工程施工全过程风险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现场试验、系统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构建了通航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施工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并基于AIS和云技术开发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区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为保障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生产及通航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大型船舶航行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安全科学的发展要求从传统的事故管理转变为风险管理。在构建船舶航行系统风险的基础上,通过船舶航行事故统计和船舶航行作业规范化安全评估,对目前大型船舶航行的风险构成、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了大型船舶航行的风险矩阵,并就船舶航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泉金航线(泉州段)通航环境实际情况,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航线通航风险进行评价,并得到通航风险级别和影响通航风险主要因素,提出相应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明忠 《水运工程》2020,(1):107-112
跨海大桥桥区航道是典型的船舶航行受限水域,船桥碰撞安全风险大,桥区航道智能助航技术有助于提高桥区航道安全保障水平。分析了桥区航道通航风险因素以及水文气象分布规律,按通航规则将水域划分为预警、警戒、航道等不同区块,构建了桥区航行的船舶动态领域风险辨识模型。研发了自主检测船舶动态并向其播发防撞预警信息的装置,以及自动管理和运行软硬件设施的桥区航道船舶避碰智能助航系统。该系统已应用在福建省平潭海峡大桥桥区航道,有效改善了桥区水域的航道通航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河段的航行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为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港奠定了基础,对促进长江航运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按照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标准,库区仍有部分河段不能满足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的要求,需通过整治措施来消除存在的碍航问题。涪陵至铜锣峡河段航道炸礁工程是库区航道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工程中对14处河段内的30座碍航礁石进行了炸除。通过对各类礁石的碍航特征进行分析后,按照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标准提出炸礁工程的设计参数和炸礁整治方案,并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刘天云 《水运工程》2019,(10):86-92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陈宏 《中国航海》2007,(1):85-88
海坛海峡是中小型船舶在东北季风盛行季节北上的黄金水道。由于海坛海峡的特殊地理条件及航道环境设施较差,再加上海峡又是渔业作业海域,作业渔船多,通航的环境与条件日趋复杂,船舶安全航行面临严峻的局面。通过采用综合安全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决策性建议,将保障和提高海坛海峡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李赞 《港口科技》2012,(8):10-13,21
综合安全评估(FSA)是一种结构化和系统性的分析方法。为确保港口水域通航安全,采用了该评估。综合地考虑影响安全的诸方面因素,通过对系统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提出合理全面并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发生、减少损失的措施。把综合安全评估(FSA)法的流程应用于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估中,为研究港口水域船舶通航安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伟弘 《船海工程》2007,36(1):137-140
结合一例能见度不良时的重大船舶碰撞事故,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航行时,应严格遵守雾航准则,正确使用雷达,并强调提高船员业务素质,重视一切可引发事故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陈飞 《港口科技》2012,(2):33-38
针对目前上海内河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状况,从系统工程角度,分别从人为因素、硬件装备、软件条件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起评估模型。并运用基于AHP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对上海内河水域船舶航行安全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评估结论。以此为地方海事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支持,并制订和完善船舶航行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船舶航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