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许多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应用中的首要病害,目前解决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方法主要有采用橡胶应力吸收层(SAMI)、在基层上加铺土工织物或格栅、在面层与基层之间加铺级配碎石层等。本文基于Texas Overlay(德州罩面试验),对比了防裂基布复合式应力吸收层与应力吸收层(SAMI)对防反射裂缝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防裂基布的铺设能有效的分担水平荷载,延缓由基层反射裂缝而引起的开裂破坏,在20℃试验温度下,防裂基布的防护性能要好于应力吸收层(SAMI)。  相似文献   

2.
介绍江苏省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的主要形式,按不同生产工艺橡胶沥青的分类以及"湿法"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阐述了"湿法"橡胶沥青SMAI应力吸收层以及"湿法"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的施工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橡胶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高低温、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能够减薄路面、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缓反射裂缝和降低行车噪声。通过原材料和施工机械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路段的铺筑,对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凝土AR-AC-13抗滑磨耗层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产基质沥青进行类型和标号的试验选择,采用多种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并对改性剂的投料顺序、改性沥青的存储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研制出SAMPAVE应力吸收层沥青结合料,提出其生产工艺参数。综合性能指标结果表明:SAMPAVE应力吸收层沥青结合料性能分级达到PG76-28标准,完全满足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对结合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采用内部应力吸收复合夹层(inter-layer stress absorbing composite,ISAC)进行反射裂缝的工程防治。轮碾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反射模拟试验表明,与单一夹层相比,采用ISAC防裂夹层大大提高了试件的抗裂寿命。试验路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作为上层应变吸收层的ISAC复合夹层都具有较好的防裂效果,且玻纤格栅ISAC复合夹层的防裂效果优于聚酯玻纤布ISAC复合夹层。室内试验与实测数据均表明,ISAC防裂夹层具有良好的应力应变综合吸收能力,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良好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SMA-16和AC-20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提出了在中上面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单级配碎石粘接层的新方法,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BISAR软件计算了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据此进行了武麻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和实体工程应用表明,橡胶沥青路面优化设计提高了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坏能力,并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7.
级配碎石过渡层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改善沥青路面排水条件,但级配碎石模量低,具有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将其作为过渡层置于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会改变原路面结构应力状况。通过使用非线性路面设计程序,从沥青面层厚度、模量两个路面结构参数分析路表弯沉值、面层及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变等控制指标。归纳总结沥青面层厚度以及回弹模量变化对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拉、压、剪切等力学响应规律,对倒装结构组合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斌 《中国水运》2007,5(9):76-77
文章结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介绍旧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情况,旧路面病害处理方法,分析了沥青路面加铺层厚度设计方法,提出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沥青大碎石柔性基层对裂缝的反射过程进行有效的缓冲,可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问题。文中以滨德高速公路为依托,介绍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操作要点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大部分为半刚性基层,由于温缩、干缩变形大,易开裂产生反射裂缝,导致使用寿命缩短,如何控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至今仍是道路工程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分析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特点以及反射裂缝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所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用合理的力学模型及力学参数,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三维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土工格栅对旧路反射裂缝的改善原理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加铺格栅降低了裂缝处基层底面的应力集中,减小了基层底面的层底拉应力、剪应力值,但对弯沉值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王夫成 《中国水运》2009,(4):232-233
水泥混凝上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上路面是目前旧路改造中常用的措施,介绍了反射裂缝的形成原因。根据不同形式的反射裂缝产生机理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骅港渤海2号路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施工实际,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结合318国道武汉市永安段改造工程实际,利用自行研制的高粘高弹沥青和玄武岩集料制得的高粘高弹应力吸收防水材料与其他4种常见加铺层材料通过组合结构的粘结、车辙及疲劳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符合工程实际性能优良的旧水泥路面加铺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程实例,针对沥青路面温缩和干缩特性,在收缩应力作用下易产生收缩裂缝的缺点,阐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机理,提出了防治反射裂缝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橡胶沥青是轮胎橡胶粉粒与基质沥青发生反应形成的改性沥青胶结材料。利用橡胶沥青特性,结合工程实际,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的基础上,进行橡胶沥青混凝土罩面,达到了良好的工程效果。文中阐述了罩面铺筑工艺和施工要点,并进行了费用估算与对比。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在SMA沥青混合料中橡胶沥青取代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方面的可行性.文中采用轮胎胶粉和基质沥青配制橡胶沥青,并制备相应的橡胶沥青SMA混合料,利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别对橡胶沥青SMA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方面,橡胶沥青SMA混合料略低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但是数值相差不大;在低温性能方面,橡胶沥青SMA混合料高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总体上可以说,橡胶沥青SMA沥青混合料具有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类似的路用性能,在工程中,可以用橡胶SMA代替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目前国内外反射裂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防治反射裂缝的措施与方法。实践证明,土工织物可有效地减缓和防治道路反射裂缝的扩展。分析了土工织物的作用机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用于路面防反措施的土工织物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废胎胶粉橡胶沥青所做的四组分分析和显微结构、聚焦态结构等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橡胶粉对沥青的改性机理。橡胶粉与沥青在高温条件下混溶,一方面橡胶粉吸收沥青中的轻组分体积溶胀,橡胶粉力学特性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沥青中轻组分含量减少,沥青粘度增加,温度敏感性得到改善。同时,在溶胀过程中橡胶粉与沥青中活性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橡胶粉部分氧化解聚,胶粉中的抗老化剂、碳黑、锌化合物活性成分进入沥青胶体体系,使沥青温度稳定性、老化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橡胶沥青工艺主要分为湿法和干法,在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过程中,原有的设计方法是在最佳油石比试验中得出基质沥青用量,在此基础上确定橡胶粉和催化剂的用量后,保证橡胶粉和催化剂用量不变,减少原最佳基质沥青用量。这样以来胶粉的比例明显增大,导致了橡胶沥青粘度过大。为了得到更科学的橡胶沥青配合比设计方法,在试验中保持橡胶沥青中基质沥青和胶粉的比例不变,采用了减少基质沥青用量的折减法和将橡胶粉纳入胶结料的直接法进行马歇尔试验,通过试验指标分析,得到两种方法不同的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