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号交叉口是最常见的交叉口形式,其通行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的运行,对信号交叉口进行合理有效的交通组织十分重要。以往交叉口交通组织研究较多地关注交叉口内部的组织,而对交叉口临近路段的交通组织的研究很少见。为了增加交叉口临近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交叉口的延误,本文针对设置左转专用车道的信号交叉口,设计了一种直行和左转的分时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并根据方案对交叉口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最后,使用TransModeler仿真软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前计算城市交通网络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很多,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混合交通流是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计算混合交通条件下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直是众多交通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以一个典型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为例,分别用目前中国常用的三种计算通行能力方法(冲突点法、停车线法、美国法)计算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将结果与实测通行能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冲突点法算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最接近,而停车线法和美国法算得的结果都偏大。因此,冲突点法是一种较适用于中国交通条件及混合交通流特性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交通渠化与交通组织是提高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证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共用停车区”法通过新的交通组织与控制方式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通渠化与交通组织是提高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证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共用停车区"法通过新的交通组织与控制方式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优化,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混合交通环境下有信号平面交叉口 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关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是交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混合文通环境下非机动 车对道路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自行车对道路交叉口能力影响的研究, 分析了在我国自行车流量较大条件下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间题,研究了我国非机动车比例较大的 混合交通环境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有信号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及相应的计算 模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混合文通流条件下的仿真研究有重要现实 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流体扩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确定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的通行能力对交叉口配时和渠化设计有重要意义。揭示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流的运行特性,建立了自行车流体扩散模型,对不同交叉口宽度、不同信号配时的混合交通条件下交叉口自行车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得出交叉口宽度与自行车通行能力呈负线性相关。通过自行车流体扩散影响分析,得出自行车对机动车、尤其是同向右转及对向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影响较大的结论。最后,根据哈尔滨市4个信号控制交叉口实际调查数据,得到考虑机动车影响的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通行能力计算结果,并与北京市观测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环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形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也逐渐的满足不了城市交通的需要,缺点逐步暴露出来。分别对环形交叉口和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分别进行了研究,对环形交叉口的常见改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以达州市通川区新世纪广场交叉口为例,详细分析了该类复杂多路环形交叉口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影响着整个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由于车辆的转向而引起车流之间的冲突、交汇、分流等车流运行行为,使交叉口的交通特性较为复杂,观测数据较为困难,因此,研究无控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成为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的难点. 无信号交叉口是最普遍的交叉类型.当一个无信号交叉口运行状况不良时,可能会导致所连接路段的拥挤,甚至波及整个路网和运输系统的运行,因此,对于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路优先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研究主要采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和概率论方法、很多学者也用此方法建立了多转向多车型的混合车流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理想模型.在理想模型的推导假设中,临界间隙时间和次要道路上的车头视距都取的是定值,这与实际是不相符的.由于不同类型车辆所需的最小间隙时间是小同的,而且次要道路下的车辆类型存在差异,因此车头视距也不会是定值、其次,两股车流的情况只是理想模型,在实际中也是几乎不存在的,而实际中常见的是多车流多转向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节点,对道路通行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做好交叉口优化设计至关重要。首先分析了交叉口优化设计的内涵,深入探究了交叉口优化设计的方式。通过对存在有轨电车转向的复杂交叉口进行了具体的问题分析,提出近远期优化设计的思路与要点,并通过vissim仿真对延误时间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瓶颈,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使交叉口渠化设计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分析平面交叉口渠化的适用条件和特点,归纳20种交叉口渠化的设计方法,提出较为系统的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步骤和流程,并以浙江省上虞市人民中路一舜杰路交叉口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交叉口发生堵塞,会影响交通的有效运行。因此,如何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城市的交通有重要意义。以贵阳市中山路公园路口,大十字,小十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调查其高峰时段的现状交通量、信号配时方案,研究交叉口优化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的减少车辆延误,证实了VISSIM仿真软件在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管理评价上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缓解目前城市交通拥堵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普荃 《交通标准化》2011,(19):125-129
道路交叉口为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常常引发的交通拥堵,使通行能力降低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原理对交叉口信号控制进行优化计算,可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降低交叉口延误及减少交通事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国内现有的3种典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阐述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理论及其赋权方法,以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决策因子,建立了一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优化算法。通过对南京市某一信号交叉口进行实际调查并进行通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经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理论综合加权优化后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以设有路侧式公交专用道的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得到了改进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结果比基础模型结果更能反映设置路侧式公交专用道后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主路优先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插间隙理论和概率论方法,推导出理想条件下只有2股车流情况下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对理想模型的不足进行分析,并运用随机过程的马尔可夫理论对无信号交叉口主要道路为双向4车道,次要道路为直行车、左转车、右转车混合交通流,同时考虑不同车型,建立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小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带来的困扰。车辆常会拥挤在快速路出入口和信号交叉口。其中,快速路出入口也是由于信号控制导致拥挤。所以,改善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变得愈加重要。将会针对常见的四路信号交叉口进行通行能力分析,找出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因素。通过渠化优化结合信号控制的方法来提高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交叉口交通流特性,以采集的信号交叉口实测通行能力数据为基础,利用独立样本检验和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影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周期内交叉口左转和右转车辆数与交叉口通行能力关系,得出了交叉口中左转车辆数与通行能力的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交叉口是整个路网中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瓶颈,日常交通堵塞大多与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关。采用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估方法计算的通行能力与实际测量的通行能力接近,可以较好地反映多相位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并不一定随信号周期之增加而增加;给出进口道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关系的判断准则,并运用该准则进一步分析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并不一定随信号周期之增加而增加;给出进口道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关系的判断准则,并运用该准则进一步分析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