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铁结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在对影响地铁结构安全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适于上海软土地区的、能够全面反映盾构隧道结构受力特点的、并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的评估指标;确立运营期地铁结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和模式识别理论,建立了地铁结构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定量化综合分析评价。通过运营期地铁结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结构运营安全现状、修正偏差、提高地铁系统安全总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下隧道的设计和常规隧道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修建方法也有许多不同。文章通过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接线条件、外部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论证了工法选择的要点,并指出岩石覆盖厚度、隧道防排水方式会直接影响矿山法水下隧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隧道埋深与防排水形式的方法和原则,对采用不同的防排水方式,明确了相应的水压力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提出了保证隧道耐久性和保障水下隧道施工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及现行的隧道设计规范,分析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结合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某高速公路石古嶂隧道工程实例,对评价方法进行应用及验证。  相似文献   

4.
1引言本文借鉴地铁隧道、海底隧道的防排水技术经验,在明确公路隧道修建和地下水资源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的前提下,分析评价公路隧道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制订了一套隧道修建对水资源环境影响的分级以及评价体系,提出地下水环境平衡的设计理念。并针对隧道修建对环境影响的不同级别,提出隧道涌水量分区预测和对公路隧道堵水限排类型的选择,研究不同地区水压对于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保护与限排防水整体解决方案,以指导隧道建设,达到和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在建的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对隧道防排水原则、防排水系统设计、防排水材料室内实验及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预埋可重复注浆管、设置渗水盲管检查井等工程措施,使隧道防排水系统具有可维护性;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防排水材料抵抗海水侵蚀能力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并提出了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隧道防排水施工为公路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可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及使用寿命。文章以某富水地段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隧道防排水设计,介绍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以期提高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为类似隧道防排水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城市环境中TBM施工地铁隧道的适应性,使目前定量的适应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适应性评价过渡,并为今后TBM选型储备详实的基础数据,文章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TBM试验段工程为例,通过对适应性评价影响因素的全面对比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应性评价准则,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工程类比法确定了诸多评价指标的得分与权重。最终通过评价准则对城市地铁TBM施工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如下:(I)本工程TBM施工适应性评价结论为A-优秀;(2)针对不同工程,TBM适应性评价体系应作相应调整;(3)TBM适应性评价指标得分值得商榷,今后可进行深入研究;(4)适应性评价准则应当随着工程资料的更新而逐步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查,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排水引发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主要包括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表人居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和地面塌陷等.利用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隧道排水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进行评价,其结果以Ⅳ级为主,综合反映出该隧道排水产生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较强,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上述评价工作不仅可为该隧道防排水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寒冷地区,隧道常常会发生冻害,直接威胁隧道结构及行车安全。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寒冷地区运营隧道防寒保温防排水设计措施,并对隧道冻胀病害情况进行了分析;从隧道结构、围岩、防排水系统防寒保温以及隧道防排水系统等方面,对寒区隧道防寒保温防排水的综合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青岛地铁试验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类型及相应处理对策,就青岛地铁隧道的防水原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类似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防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路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展西路道路工程下穿地铁四号线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道路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盾构开挖过程,分析了既有隧道在未进行地层加固情况下的反应,确定了既有隧道的危险部位。研究表明,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较大,需对地层进行加固以减小对隧道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地层加固方案,并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超长地铁过江区间隧道及其车站型式设计布置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铁车站型式和区间隧道断面的选择,结合结构施工的合理性及环控设计的简洁性,对南京地铁1号线西延过江线过江段隧道区间和车站方案进行分析比选,并对设计进一步优化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上海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结合上海地铁1号线工程,成功地开发了“软土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研究人员在归纳总结国内外隧道盾构施工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系统的知识源,然后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盾构型式及辅助施工法的选择、预测地面变形、优化施工参数、控制地层变形和保护建筑设施的软件程序,实现了人机对话,经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隧道防排水系统是隧道重要的防排水措施[1],而高原寒区隧道渗漏水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隧道结构在渗漏水的长期作用下,将极大地降低了其内部各种设施使用寿命和功能,恶化了隧道的运营环境,为隧道结构带来了安全隐患。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而防排水质量检测则成为了防排水质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隧道工程防排水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在高原寒区的应用需要总结、研究与探讨,研究成果对防排水质量的把握以及施工反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中塌方事故的预测,文章较系统地总结了隧道穿越断层中塌方事故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因素的层次性、模糊性,引入多级模糊评判方法、层次分析方法(AHP)等理论,建立了断层塌方预测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方法,以及指标权重及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评判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塌方预测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隧道工程属于特殊工程,其自身建设系统相对比较隐蔽,在许多隧道修建的过程中会出现排水堵塞等问题,如果不在修建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设计和清理工作,则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相关人员应该深入分析隧道防排水系统自身的堵塞原因,还要在相应的现场做好设计与施工工作,如遇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应合理地做环向排水工作,检查横向排水检查口,以此提高排水管标高,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手段,以此解决隧道防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围绕云南某处在建高速公路隧道排水做出分析,然后指出了排水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现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受反复冻融影响产生的渗漏水危害展开研究,在这一特殊地质条件下富水隧道中防排水的施工技术研究中,与普通隧道相比,渗漏水是隧道施工和营运期主要病害之一,易造成二衬开裂和渗水,从而影响其结构和行车安全。本文以花石峡至久治公路雪山1号隧道工程实例,对隧道富水段的的主要处理技术及集中出水段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反复探讨和论证,优化施工方案,完善防排水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可避免隧道受到渗漏水的侵害,治水效果良好,可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隧道建设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和对防排水规律认识的加深,我国隧道防排水技术逐步发展。通过梳理隧道防排水技术及材料发展历程,可大致将其分为建国前无防排水设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压浆防水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排为主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至今“防、排、截、堵结合”阶段共4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防排水设计重心以及防排水技术措施的产生过程进行总结。随后,阐述目前隧道防排水系统组成的现状,并对防(排)水板、排水盲管和衬砌接缝防水止水带进行重点介绍。最后,从设计、材料、施工3个方面对未来几年隧道防排水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问题,提出了将ANP-FE和数值模拟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到地铁隧道近接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ANP与FE结合起来对风险进行评估,以解决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反馈的模糊性问题;然后以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制定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进一步对采取对策后的工程开展数值模拟,以此来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最后,以广州地铁6号线某近接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该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做了详细阐述.实践证明,该理论体系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地铁隧道近接施工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和管理,提高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上海软土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因素及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盾构法隧道是上海软土地铁隧道的主要型式,隧道过大的纵向和横向变形是危及结构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根据上海地铁隧道结构长期监测数据和监护实践,对其结构变形产生的原因、变形过程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有助于指导地铁隧道日常维护和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