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离石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太中银铁路离石隧道工程实例,从工法控制和现场管理出发,介绍了该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旌工总则和技术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总结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软岩土质(Ⅳ、Ⅴ级围岩)隧道施工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黎贡山隧道为目前国内在建最长铁路隧道,其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高、四活跃"的地质特点。文章全面分析了该隧道采用TBM法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包括:(1)高达50℃左右的高岩温热害问题;(2)总长为3 185 m地段的软岩大变形问题;(3)预测最大涌水量为1.92×10~5m~3/d的涌水问题;(4)长度达2 260 m的岩体破碎—极破碎地段TBM施工问题;(5)Ⅰ级风险隧道的施工安全风险问题;(6)长距离通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地温热害防治、软岩大变形控制、涌水应对、TBM过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可为后期TBM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结合永宁高速公路曾家顶小净距隧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隧道进出口Ⅴ级围岩段的3台阶结合环形开挖留核心土的综合开挖工法、Ⅳ级围岩段的台阶法施工及光面控制爆破、中夹岩的加固等施工技术;并针对出口浅埋段进行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控量测.分析探讨了地表位移变形特征和开挖支护工法的合理性.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浅埋山岭隧道软岩段塌方处理为工程背景,总结和分析了软岩段隧道塌方的原因,认为:(1)山岭隧道软岩段允许爆破振动速度10 cm/s的指标偏大,在分步开挖时,反复的爆破振动会超过岩体的爆破振动耐受值;(2)在软岩偏压段,监控量测频率应当随隧道开挖工法的变化而变化,需建立动态的隧道塌方预警系统;(3)对塌方段以"稳定塌体,填充塌腔,超前注浆,谨慎通过"的总体处理原则,加强对山岭隧道软岩段爆破振动速度的控制,采用"横分纵错,一次起爆,分步延时"爆破技术降低爆破振动,可快速安全地通过软岩隧道段。  相似文献   

5.
铣挖法是适合软岩隧道施工工艺的一种开挖方法.文章以两水软岩隧道为例,介绍了铣挖机工艺特点、采用铣挖机的隧道施工方案,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进行了钻爆法和铣挖法的分析对比.实践结果表明,铣挖法与预裂爆破相结合是比较安全、经济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大临铁路某隧道软岩地层段施工实践,提出了采用玻纤锚杆加固掌子面的新型三台阶七步法,给出了软弱地层隧道快速施工工序总体流程,明确了总体流程中各工序管理要点,分析了隧道快速施工管理技术对隧道建设施工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软弱围岩隧道炮孔设置、起爆顺序,在施工安全情况下采用工序搭接与不同台阶并行作业等技术和管理手段等,可以实现软弱围岩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与常规施工技术相比,软岩隧道采用安全快速施工技术,可使出碴和立架两道工序的作业时间节省53%,喷锚作业时间节省17%,总循环时间节省28%,明显提升了施工工效。隧道快速施工管理体系使劳务成本、机械设备成本以及管理成本明显降低,累计节省1 635.8万元,极大地提高了软弱地层隧道施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效应会有很大不同,尤其在半软半硬岩层中,隧道开挖会破坏软硬岩层交界处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其施工力学效应更为特殊。文章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15种工况下隧道开挖进行了模拟,对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中不同净距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岩墙的水平位移、中岩墙最大主应力和围岩塑性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均质硬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小,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拱顶沉降和硬岩比较接近,软弱围岩隧道拱顶沉降最大;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中岩柱上部围岩稳定性较差,中部水平位移最大;隧道开挖引起软岩侧洞室上覆盖层围岩稳定性变差,可能引起隧道坍塌。  相似文献   

8.
兰渝铁路软岩隧道特征及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是困扰隧道建设者的突出难题,也是国内外隧道工程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在兰渝铁路软岩隧道施工中开展的大量科研现场试验和工程验证,对软岩隧道的工程地质特征、地应力特征、变形特征、支护压力及应力特征、支护破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控制措施和施工控制措施,以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依托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制定了初期支护破坏准则,同时建立了地应力合理释放与有效约束之间的平衡。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通过采取预留变形量、合理的初期支护、可靠的开挖工法、关键部位锚注加强、动态支护补强等5项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的发生,达到了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兰渝铁路多座隧道通过高地应力软岩地层,施工中大变形问题极其突出。文章依托毛羽山隧道工程,通过对预留空间法应力释放进行了构思与试验分析,揭示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采取预留空间法的变形规律和应力释放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预留空间法,可以解决高地应力软岩条件下施工的应力释放问题,使初期支护处于安全状态;对预留空间法进行设计时,柔性防护罩可采用4×φ22 mm格栅钢架及25 cm网喷混凝土,钢架纵向间距为1榀/0.75 m,预留空间量可取30~50 cm。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西康铁路八亩坪隧道喇叭口段的施工方法,重点介绍了大跨段Ⅱ、Ⅳ类围岩施工中采取的一些开挖、支护措施,以及双拱段施工方案的确定,湿混凝土技术应用,最后谈了几点对喇叭口隧道施工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软岩大变形是影响隧道正常、安全施工的最主要因素,认识并掌握F7断层V~Ⅵ级围岩的变形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和支护方式,控制围岩的大变形,实现软岩大变形条件下的安全、快速施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量测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F7断层软岩的特性和变形规律以及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大小与分布等情况,提出了控制大变形的技术措施.现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得到初步控制,隧道施工安全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乌鞘岭特长隧道F7断层软岩大变形是影响隧道正常、安全施工的最主要因素,认识并掌握F7断层V~Ⅵ级围岩的变形规律,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和支护方式,控制围岩的大变形,实现软岩大变形条件下的安全、快速施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量测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F7断层软岩的特性和变形规律以及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大小与分布等情况,提出了控制大变形的技术措施.现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围岩变形得到初步控制,隧道施工安全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两水隧道为双线铁路隧道,穿过志留系千枚岩地层,施工中多处出现大变形,反复出现初期支护侵限,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极大.由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调整支护参数、加大变形预留量、自进式长锚杆锁脚、微台阶施工工艺等变形控制措施和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文章分析了两水隧道高地应力软岩特点和大变形特征,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某隧道的工程概况,分析了其隧道开挖施工方案,详细探讨了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和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指出对于本隧道的洞门及明洞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对于洞身V级、Ⅳ级、Ⅲ级围岩均采用台阶法开挖,希望相关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宜万铁路堡镇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段的施工实践,针对砂质粉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炭质页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等软岩地层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总结出一套相对有效的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应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埋黄土隧道洞口是隧道施工的一个关键点,关系着隧道进洞的安全.文章以设计时速为200km/h的古迹坪双线铁路隧道洞口V级围岩段的施工为例,介绍了采用大管棚超前预加固、三台阶七步法的浅埋黄土隧道的进洞施工方法.工程实践证明,此施工方法快速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坪石板隧道全长154m,为双线变四线大跨单洞隧道,有三种不同断面形式。其中,大跨段具有环境复杂、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特点,施工难度较大。文章主要介绍了大跨段的工程特点、施工方法,以及自进式中空锚杆超前大管棚支护、双侧壁导洞法开挖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及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文章以重庆市大坪地铁车站为例,介绍了下穿地下通道段隧道的施工技术及监控量测方法,并通过对隧道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和钢格栅拱架应力量测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隧道围岩支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八亩坪隧道软弱千枚岩地层施工及病害整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千枚岩不良地质段一直是隧道施工所面临的难点,安全、优质、快速地通过须采取可靠的施工技术。本文以西安至安康新建铁路第9合同段八亩坪隧道为例,介绍软弱千枚岩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技术的成功运用及病害整治后达到设计效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